什麼叫排律詩?
排律是近體格律詩的一種。
近體格律詩有三種形式:絕句、律詩和排律。從最簡單的區别來看,格律詩中四句的是絕句,八句的是律詩,而十句以上的就是排律了。字面上也好理解嘛,一排一排又一排的律句,稱為“排律”。
而排律和絕句、律詩一樣,都是由五言、七言兩種句式構成,分别為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如杜甫的《奉送嚴公入朝十韻》就是五言排律:
鼎湖瞻望遠,象阙憲章新。
四海猶多難,中原憶舊臣。
與時安反側,自昔有經綸。
感激張天步,從容靜塞塵。
南圖回羽翮,北極捧星辰。
漏鼓還思晝,宮莺罷啭春。
空留玉帳術,愁殺錦城人。
閣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
公若登台輔,臨危莫愛身。
又如杜甫的《題鄭十八著作虔》就是七言排律:
台州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
亂後故人雙别淚,春深逐客一浮萍。
酒酣懶舞誰相拽,詩罷能吟不複聽。
第五橋東流恨水,皇陂岸北結愁亭。
賈生對鵩傷王傅,蘇武看羊陷賊庭。
可念此翁懷直道,也沾新國用輕刑。
祢衡實恐遭江夏,方朔虛傳是歲星。
窮巷悄然車馬絕,案頭幹死讀書螢。
為什麼舉的例子都是杜甫的呢?因為排律這個格式,要寫好了難度極高。所以創作雖多,能作典範的不多。而隻有詩聖杜甫于格律大成,千古之下,無人能敵,他的詩不論律詩還是排律,都是格律體的典範。
有很多朋友就會有疑問,這有什麼難的?我寫的打油詩也能這麼多句啊。
是的,寫這麼長,念起來句句押韻沒什麼難度,長了更加有助于咱們寫清楚,内容更充實。可是排律的難點在哪兒呢?
在于它是格律體。
格律體有嚴格的規則。律句内要平仄交替,出對句要平仄相對,下上句要平仄相粘,律詩還要求中二聯對仗,韻腳必須押平聲,而且必須一韻到底。
這些規則,随便拿一條出來,打油詩就有可能不合規。我們現在很多人寫四句的絕句、八句的律詩都是頻頻出律,隻好拿出“格律是自由表達的鐐铐”這種說法出來遮醜,就更不要談十句、二十句都遵守格律要求了。
我們結合相對簡單的杜甫五言看看排律到底難在哪裡。
平仄
句内平仄交替,還有“對”、“粘”的句子關系。絕句四句,都經常有人暈頭轉向的出律,何況排律那麼長的篇幅?要在篇幅超長的情況下保持平仄對應關系,這是第一點難處。
起句“鼎湖瞻望遠”,平仄為“中平平仄仄”,按正格“平平平仄仄”推出下一句“仄仄仄平平”,“象阙憲章新”;再根據二三句相粘推出下一句“仄仄平平仄”,“四海猶多難”;然後相對,推出第四句:“平平仄仄平”,“中原憶舊臣”。排律是完全符合這一套平仄推導格式的,而且是從頭推到尾,絲毫不亂,大家可以自行驗證。一旦出律,就不是排律。
對仗這一點要求對普通詩歌愛好者來說,接近變态了。絕句不要求對仗,律詩要求颌聯、頸聯對仗,甚至放寬到隻需要頸聯對仗,而排律除了首聯和尾聯,中間不論多長,都必須對仗!這就是排律佳作極少、創作蕭條的原因。
具體到杜甫的這首排律,除了首聯“鼎湖瞻望遠,象阙憲章新”,尾聯“公若登台輔,臨危莫愛身”兩聯之外,中間的所有聯都是上下對仗的。
押韻因為是近體詩,所以隻能押平聲韻,并且一韻到底。那麼就必須對韻部中的字非常熟悉,而且嚴格用韻,不能平仄同押,不能鄰韻通押,不能中途轉韻。我們平時看到很長的詩,隻要發生了韻腳的變化,那就是古體詩,不是排律。
《奉送嚴公入朝十韻》的韻腳,偶數句的尾字全部押韻平水韻“十一真”部,平聲收尾,沒有出韻。
而這種按平水韻部來完成大篇幅的排律,在今天新韻、平水韻一直有争端的時候,就有些混沌了。你若說用新韻來寫排律吧,确實相對容易一些,但是寫出來沒什麼古意,為什麼一定要去湊這個古體的熱鬧?若按平水韻來寫這麼一大段律句,那非得是靠這個吃飯的專家才行。
知道就好
詩者,抒情言志的韻文。我們學習寫作近體詩,還能在格律之上找到一些輾轉騰挪、别開生面的樂趣,但是要專、精排律的話,這就會變成一項苦差事。而且這個苦差事,并沒有多少人認同。
扪心自問,我是不願意寫排律的,完全沒有這個必要,也缺乏興趣和能力。
大部分人,能知道,能讀懂前人的排律作品就不錯了。
沒人寫,沒人讀,最終沒人知。
排律之所以現在淪落到有人提問這是什麼的地步,還不就是太費神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