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教育部将職業素養課程列入中職和高職院校必修課或限定選修課的序列,職業素養教材的開發編寫就成了突出的課題。近期,教育部在印發《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育部重點教材建設推進方案》的通知中表示,将立足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高等職業學校專科教材體系,着力推進職業素養等公共基礎課程教材的建設,顯示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對此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筆者一直承擔職業素養教材編寫任務,也與相關人士打了不少交道。2020年底,教育部公布的“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書目,在高職公共基礎課闆塊直接标有“職業素養(質)”名稱的教材有6種,筆者主編的一本有幸忝列其間;自2019年起,筆者所牽頭的團隊用3年時間,為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開發編寫了供深圳中等職業學校一、二、三年級學生使用的三冊《職業素養》讀本;近期,筆者受邀為人社部正在編寫的《技能人才通用職業素養教材》做一些參謀工作。這些經曆讓我學習和了解到不少編寫同行、出版組織方的知識和想法,也促使本人花力氣對職業素養教材的内容結構,以及開發、編寫、組織等一些課題進行認真的鑽研思考,現将形成的一些粗淺看法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國家規劃書目中職業素養教材呈現的幾個特點
教育部公布的“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書目中高職部分的職業素養教材共有6本,以第一主編的身份标注,分别是劉蘭明主編的《職業基本素養》、許瓊林主編的《職業素養》、畢結禮主編的《職業素質教育》、陳承歡主編的《職業素養的診斷與提高》、宋賢鈞主編的《大學生職業素養訓練》和楊紅玲主編的《職業素養提升與訓練》,詳細信息見下表。
從上述教材提供的信息中可以看出,繼本世紀初職業素養的命題在我國提出以來,職業素養教材的編寫和教學開發已經走過十幾年的曆程,對比研究這幾種教材可以發現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在注重學生實際修煉的同時,對于職業素養的概念和理論架構的建立也逐步重視。多數教材都更注重職業素養的“提升”“訓練”“診斷”等,顯示大家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實際修煉提升路徑更為關心。許多教材在談到職業素養概念時,借用了國外的一些模型,比如冰山理論模型來進行比喻,讓教師和學生獲得了形象的認知,易于理解。也有些教材開始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和适合中國自己職場的特點來進行職業素養概念和理論架構的構建,力圖找出職業素養的基本内涵和特點,反映了大家對職業素養概念和理論架構探索與突破的期盼。比如,筆者主編的教材最新修訂内容中明确給出了職業素養的定義:職業素養就是人們在職場上為适應更好地工作、成長與成功而對資源集聚的需求,進行價值判斷與做人做事選擇的内在價值觀、學問與修為。這樣的定義是否科學合理準确、是否完全符合中國國情和教育要求可以繼續進行研究,但畢竟是多年研究的結晶,在職業素養教材中率先突破了一步。
第二,編寫教材的傳統習慣得到了突破。多數教材的編寫和排版印刷都重視教材本身能起到“教”的作用,在作者闡述之外加上了故事講述、活動安排與練習要求,有的教材還根據課文的重點關鍵内容安排模拟對話進行解答釋疑,形式活潑。在教學容量上,多數教材能夠根據各自的理念結構與課時容量、關鍵需求進行适度編排,不再追求大量的文字内容與過多的數字化資源提供,做到了容量适度、重點突出。有些教材注意了書籍本身的“版面語言”表達,通過文字與插圖的融合、不同色彩與版面空間的“提示”,達到導引學習者注意相應内容與主題的作用,體現出國際上教材編排的先進潮流。
第三,課程架構的設計力求有用有效,普遍提供微課等數字化教學資源。職業素養教育的關鍵點在于養成效果,所以大家在教材編寫的每個環節都希望能促進教學者和學習者對内容的理解認知。在課程結構的設計方面,職業素養教材都避免那種一述到底的呈現方式,而是按學習目标、知識要點、學習指南等提示等進行逐層引導。通過二維碼提供微課等數字化教學資源,成了各家教材的标配。像筆者主編的教材還編寫了《職業素養之歌》,将教材的核心理念與内容簡化融彙成一首歌曲,要求教學者每次都在課堂花兩分鐘帶領學生唱一遍,為學生理解和掌握職業素養提供了新的工具。根據我們的回訪了解,由于歌曲的旋律記憶作用,許多學生畢業之後三四年都還能準确記憶課堂學習的職業素養關鍵詞彙。
二、關于通用職業素養的概念、内容涵蓋與課程結構的思考
研究職業素養的目的顯然是為了人們在職業職場上取得更好的成績與成果,對于學校中開展職業素養教育以及對應的職業素養教材的開發編寫,關鍵要做好職業素養的概念、内容涵蓋與課程結構的研究設計。
1.通用職業素養概念的研究是職業素養教材設計編寫第一層基石。實際上,職業素養概念的提出就意味着要從各大部類的職業類型中提煉出來一個總的概念範疇,告訴人們走上職場需要掌握的幾個關鍵素養概念。有些場合為了強調這種總括性,又提出通用職業素養或基本職業素養,意思與職業素養概念是一緻的。
職業素養概念雖然是總括性的,卻由于所要導引的理念方向與任務不一樣,并不能表示所有的職業素養概念都會是完全一緻的一個表述。因為每一種職業素養學說都會表達一個自己的教育目标,目标的區别當然會帶來表述的區别。比如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層面提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四大課題,這是做一個優良社會人的要求,在職場上具備這些素養一定也是優秀的人,但是目前沒有一本職業素養教材直接采用。因為這個要求主要是站在社會要求的層級提出來的,職業人當然是社會人,但社會人的概念大于職業人,職業素養的概念還需要聚焦到職業與職場具體一些的需要。這也證明不同的要求方向和範圍,對職業素養概念的提煉要求是會不同的。但是無論如何都應該先有職業素養概念的研究成果作為第一層基石,才能在此之上進行職業素養教育的開展和教材的編寫。
2.職業素養概念的内容涵蓋是職業素養教材的核心。職業素養概念的總括性是建立在内涵之上的,職業素養的理念和導向也是通過内涵來體現,所以職業素養的概念首先要通過内涵進行定義。内容涵蓋的大小和多少,要堅持“不餘,不省”的原則,即按照職業素養所要達到的職業目标與教材的教育目标,既不應包含多餘要素導緻冗餘龐雜,又不缺少關鍵内容而偏頗失焦。對内涵要逐層展示解析的過程,雖然解析分解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按照中華傳統文化的道、法、為三大層次進行進行結構安排,應該是最為适合中國國情的職業素養建構。
3.職業素養課程的結構設計是體現教材先進性的關鍵,要以養成性為主要導向。職業素養也有稱職業素質的,一般現在學界更傾向于稱前者。職業素養與職業素質的内涵既有一緻性,大緻都是描述職場人的内在基本品性;兩者又有一定的區别,職業素質主要從某人具備基本品性的角度來描述,講的是擁有性,而職業素養的概念主要從某人表現出來基本品性的角度來觀察和闡述,側重于表現性與養成性。比喻一下,生産不鏽鋼需要加入元素鉻,這個鉻元素就是擁有性的範疇,而體現出不易生鏽則的性能則是表現性。職業素養從做人做事的要求來看,表現性與養成性的要求大于擁有性,因為擁有的東西不一定能表現和展現出來。此外,職業素養的養成性要求也教給了人們要持續進行修煉的意識。
不論怎樣,職業素養教育是讓修習者通過啟蒙、認知到最後擁有和展現職業素養的過程,每一種職業素養學說必須要面對的首要課題當然是如何讓人樂于接受、堅持實行,這個過程本身也是在對每種職業素養學說的價值與先進性進行展示與比較。教材課程結構設計的先進性,主要應以有利于修習者接納職業素養理念、有利于促進修習者踐行職業素養要求為導向。就是說,課程結構好不好主要看課程在提高修習者職業素養養成性方面的作用大不大。
三、對職業素養教材開發的幾點建議
随着職業素養教育受到政府教育部門的重視,這門新興課程的教材開發編寫應該得到進一步的關注。就此,提出如下一些思考和建議供參考。
1.職業素養教材應該回歸教材本源,立足職業教育與職教院校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編寫教材。
(1)職業素養教材是對中國未來發展有着重要影響的學科,教材建設又是關鍵的基礎性工程,亟需加強。正如“十三五”國規書目職業素養教材中有些專家所指出的,我國職業教育領域存在着“技能至上”“技能越位”和片面追求“簡單就業”“一時就業”的傾向,職業素養教育相對處于職業教育“邊緣”的境地。職業素養教育已經成為職業院校學生就業質量及發展的關鍵因素,甚至是影響職業教育深遠發展的重大問題。與此同時,大家都認同一個人的職業素養是決定其能否成長和成功大小的第一力量與最根本的因素。可以說,職業素養教育水準的高低,是決定着個人、單位、産業,以及民族與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沒有好的教材作為基礎如同沒有打好地基來建大廈,後果不敢設想。
(2)職業素養教材應該回歸到直接、簡單、實用的本源。回歸教材本源至少應包含以下幾點:
第一,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準确性為重點;
第二,盡可能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
第三,盡可能用簡單、有效的方式和信息進行課程結構設計。
貫徹以上幾點,就要求職業素養教材的開發編寫要有新理念,敢于改變原先教材中存在的不适應上述要求的老習慣。比如,在教材的吸引力上,要讓教材本身的“版面語言”說出來的“話”吸引人。類似采用唱歌的方式,讓學生易學易記。在準确性上要在故事的精深把握上下功夫。教材傳導的信息不應追求以多取勝、以全為上,關鍵是要對學生實現有效的素養啟蒙和行為養成。國外教學說“more much, more less”所謂“越多就是越少”,與國人早就說過的“真傳傳一句,假傳傳萬卷”,都說明有效的職業素養教育才是最關鍵的目标。比如,職業素養教材編寫至今有個問題尚在争論——講職業素養概念要不要去講職業?當然,職業素養本身是為了職業和職場的需要,所以應該主要針對如何做好工作來安排職業素養要素,但如果去講很具體的職業特點,還講什麼樣的性格特點适合什麼樣的職業,顯然就繞遠了,不僅會大大增加教材的容量,更會導緻對素養内容的失焦。
學生學習職業素養就是為了将來面對工作環境使用的,所以教材尤其要在結合學生眼下生活、學習、成長環境方面進行精耕細作的教育,讓學生養成與周邊人、事務、環境的友善連接和互相促進的學習與修煉習慣。這是開發編寫在學校教育環境中使用的職業素養教材應該注意之處。
2.引導與鼓勵對職業素養概念的探讨研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成熟的職業素養概念表述和整體理論架構。
職業素養概念與整體理論結構框架研究的欠缺,是當前開發編寫高水準職業素養教材的現狀。正如有些編者所言,職業素養的理論體系在中國尚處于構建之中。在實踐方面,企業一線的實踐沒有得到理論上的充分總結,無論是企業的需求還是運行的成果,都很少被充分解讀和研究之後反饋給學者。因此在學者方面,隻能一面依靠對原來的知識和理論進行改造;另一方面到實踐一線進行座談調查,但短時間内難以獲得全面認知。這方面課題如果不能突破,難以編成一本好的職業素養教材。對此,教育部已決定在國家教材委員會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馬工程)專家委員會下,設立學科專家組,加強對各學科專業課程教材建設的具體指導這是很必要的,希望專家組能多融入一線實踐的專家。
對于職業素養和通用職業素養目前沒有統一的定義,未來也不一定會有統一的定義。據了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有對外發布職業素養概念定義的計劃,如果落實将是國家部委就職業素養專門給出的定義,對于職業素養教育的發展意義重大,值得歡迎。但即便如此,也不能認為中國的職業素養定義隻能有一個就可以了。各種需求與理解是不同的,随着各種需求因素的變化、觀察角度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定義是正常的,也是不斷促進學術研究水平提升的必須。如前文所說,職業素養概念定義是與所設定的目标相關的,人社部在國家賦予的職責中包含促進就業和技能人才培養的任務,他們所提出的職業素養概念當然應該符合自己的工作職責。假如說将來工信部也提出職業素養的概念,有可能就會稍有些不同,因為他們承擔的職責與人社部是有所不同的。
3.創造職業素養教育研讨交流的條件與平台。
(1)廣泛吸納各方面力量參與職業素養教育教學。教育部門應該廣開渠道,支持和鼓勵教育界人士以及社會力量投入到對職業素養的研究及職業素養教材的開發編寫中來。由于職業素養教育獨特的實踐性,教育部門尤其要有開門辦職業素養教育的胸襟與措施途徑,對于在職業素養研究和教材開發編寫中取得成果的社會力量,給予進入教學課堂的同時,還要納入課題入選、評獎、評職稱等範圍。像我們北京修證公益基金會從成立之初就是抱定為中國職業素養建設與教育當先鋒隊和墊腳石的,幾年來的探索也卓有成效,希望教育部門不要忘了我們這樣的生力軍與志願兵。
(2)搭建相應平台。要組織論壇、研究會等職業素養教育研究平台,發動力量創辦相應的理論研究刊物,發揮各家之長,為各類研究力量創造互相交流的條件。
(3)發動社會力量支持。一方面,用人單位要對學校進行了職業素養課程學習的學生優先錄用,促使職業院校加緊開設職業素養課程。同時動員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和企業家為職業素養課程研究開發提供資金和市場支持,激發更多的人才與研究力量投入其間。
(作者:許瓊林,系北京修證公益基金會理事長)
來源: 光明日報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