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瘋狗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臨床特征是神經興奮和意識障礙,繼而局部或全身麻痹。本病在世界很多國家存在,造成人畜死亡。近年來不少國 家由于采取疫苗接種及綜合防治措施,已宣布消滅了此病。有 些島國和半島國家,由于地理環境條件易于控制,已無狂犬病。
1病原及流行病學該病的病原為狂犬病病毒,屬于 RNA型的彈狀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屬。病毒粒子在電子顯微鏡 下觀察,粒子寬75 ~ 80納米,長180納米,呈槍彈形或試管狀, 病毒粒子是由3個同心層構成的囊膜和被其包圍着的核蛋白亮 所構成。
囊膜的最外層包含有由糖蛋白構成的纖突,此突起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産生中和抗體。病毒在動物體内主要存在于中樞神經組織、唾液腺和唾液 内,在唾液腺和中樞神經細胞的胞漿内形成狂犬病特異的包涵 體,叫内基氏小體,呈圓形或卵圓形,染色後呈嗜酸性反應,在内 基氏小體内部可見到小的嗜堿性顆粒。
病毒可在大鼠、小鼠、家兔和雞胚等腦組織及白鼠腎、豬腎 及人的二倍體細胞上培養。病毒通過實驗動物的繼代,能減弱 其對人畜的毒力,并可用來制備弱毒疫苗。
病毒對酸、堿、石炭酸、福爾馬林、升汞等消毒藥敏感。 1% ~2%肥皂水、43% ~70%酒精、0。
01%碘液、丙酮、乙醚都能 使之滅活。病毒不耐濕熱,50^加熱15分鐘,60T數分鐘, lOOt 2分鐘以及紫外線和X線照射均能滅活。但在冷凍或凍 幹狀态下可長期保存病毒。在50%甘油緩沖溶液中或4T下存 活數月到1年。
在自然界中,肉食目的犬科和貓科中的很多動物都可以感 染,因犬科動物犬、貂、狼等在世界分布甚廣,常成為人畜狂 犬病的傳染源和病毒的貯存宿主。
本病的傳播方式是由患病動物咬傷後而感染。當健康動物 皮膚黏膜有損傷時,可因接觸病畜的唾液而感染。亦有人報告 能經氣霧經呼吸道感染,野獸經口感染的可能性也已證實。
2發病機理患病動物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通過咬傷 而使病毒随同唾液進人易感動物的皮下組織,然後沿感覺神經 纖維由外周進人神經中樞。
也有報告認為病毒由外周經血液侵 入腦組織。病毒在中樞神經組織繁殖;損害神經細胞和血管壁,引起血管周圍的細胞浸潤。神經細胞受刺激後首先引起興奮症 狀,如神志紊亂和反射興奮性增高,後期神經細胞變性,逐漸引 起麻痹症狀,因呼吸中樞麻痹而造成死亡。
3症狀該病潛伏期的變動範圍很大,這與動物的易感 性、傷口距中樞的距離、侵人病毒的毒力和數量有關。
一般為 2 ~ 8周,長者可達數月或1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