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坐月子身體怎麼恢複最佳狀态
坐月子身體怎麼恢複最佳狀态
更新时间:2024-12-22 20:12:31

坐月子身體怎麼恢複最佳狀态(坐完月子身體若有四個變化)1

即使将寶寶生出來了,也不代表着寶媽就輕松了,随即面臨的,就是六個星期的恢複期,如果這段時間不能将懷孕、生産帶來的傷害都恢複,寶媽可能一輩子都要面臨“月子病”。

因為科學坐月子的方式還沒有被普及,還有一些寶媽在生完孩子後也比較勞累,再加上每個人身體的影響,所以真正月子坐得好的寶媽實在不多。

可以說月子恢複得比較好的,是難得的有福之人。

坐月子身體怎麼恢複最佳狀态(坐完月子身體若有四個變化)2

月子坐得好的寶媽,結束後有四個特點

1)子宮恢複得好

懷孕生子,寶媽的子宮是負擔最重的,它被不斷脹大,一直承受好幾斤的重量,生娃的時候更是受傷,産後的恢複也是最漫長的。

坐月子身體怎麼恢複最佳狀态(坐完月子身體若有四個變化)3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無關

寶媽需要坐月子4~6周,就是因為子宮恢複需要這麼長的時間。

當4~6周之後,如果惡露都排盡了,通過檢查也能發現子宮恢複到了成人的拳頭大小,就說明恢複得不錯了。

沒有恢複好的子宮中還會有血塊,惡露一直排不幹淨,子宮比較大,收縮也不好,還有的寶媽即使惡露排幹淨了,如果出現腰酸背痛、月經不調等情況,也可能是子宮沒恢複好,

2)肚子變小了

有的寶媽因為身體原因或寶寶太大,在生完孩子之後出現了嚴重的腹直肌分離,再加上骨盆被撐大、身體脂肪增多,于是肚子顯得比較大,還下垂。

坐月子身體怎麼恢複最佳狀态(坐完月子身體若有四個變化)4

如何判斷腹直肌是否分離

孕媽仰望在平坦的地方,比如瑜伽墊和沒有彈力的床上,然後彎曲雙腿、坐仰卧起坐,再用手指感受中間分離的距離,如果在兩指以内,就說明恢複得不錯。

3)沒有出現頭痛、關節痛

孕婦在妊娠期、産褥期因為壓力大、沒休息好、身體損耗大等情況,會導緻大腦負擔過度,出現頭痛的情況,并且孕媽體重的增加會對關節、肌肉造成一定損傷。

如果這兩個部位沒有恢複好,也會一直疼痛下去。

4)精神狀态好

孕媽情緒穩定、精神看起來不錯,沒有無緣無故地感受到乏力、困頓、疲憊或者是抑郁、不高興,也說明月子期被照顧得不錯,并且坐月子的方式也比較科學。

坐月子身體怎麼恢複最佳狀态(坐完月子身體若有四個變化)5

因為傳統的卧床坐月子的方式,也會導緻産婦更加疲憊。

坐月子身體怎麼恢複最佳狀态(坐完月子身體若有四個變化)6

月子能否恢複好,與這幾點因素有關

是否有人幫忙

月子期間,不僅需要照顧寶寶,又要做月子餐,還要處理家務,隻有寶媽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需要有專業人士幫忙。

如果公婆或自己的爸媽,喜歡用老舊的育兒方式,并且與孕婦性格不合,有争吵的可能,那麼最好不要請,以免影響産婦身體恢複和寶寶的護理。

條件好的家庭可以預訂月嫂或預定月子中心。

想讓家人照顧的寶媽,需提前與親人溝通,最好和丈夫在孕期就學習照顧寶寶和月子護理的知識,這樣不僅能輕松很多,還能促進自己和寶寶的親子關系。

坐月子身體怎麼恢複最佳狀态(坐完月子身體若有四個變化)7

注意飲食均衡

國内寶媽在坐月子的時候習慣性地吃很多肉,每天都可能被迫食用大量的雞蛋、肉湯,但這樣是很不健康的

肉類會導緻寶媽腸胃中有害細菌增多,提高身體中的膽固醇、脂肪、血壓等,很不利于身體恢複。

其實每天隻用攝入120~200克的肉類就行了,其中還包括雞蛋,專家推薦首要攝入的為魚類,其次為禽類,最後為畜類。

而且每天需要吃400~500克的蔬菜以及200~300克的水果,幫助身體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促進腸道健康的膳食纖維。

坐月子身體怎麼恢複最佳狀态(坐完月子身體若有四個變化)8

保持好心情

生産後的前幾天因身體激素的變化,寶媽出現抑郁的情況很正常,但兩周後依舊心情不佳,提不起精神處理任何事情,并且讨厭自己的孩子,可能就需要去看看心理醫生了。

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與同時期生産的寶媽交流一下,發洩心中的不滿,另外還注意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态。

休息好的同時還要運動

合理的休息,可以幫寶媽恢複受損的身體,但注意不能一直躺在床上,否則會導緻惡露排不幹淨,子宮大小無法恢複。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