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2年,周文王與幾位大諸侯在殷都朝歌,
對纣王失德行為進行了勸告,然纣一句都不愛聽,反将文王囚之百日,軟禁了七年。文王被釋後,便立即進行文武制命,起了反叛之心。
恩生害,害生恩,禍福相依。纣王自小生于帝王家,從小受寵養尊處優,不知稼穑之辛苦,從小品德并不怎麼好,所以不為他父母看好,原本是帝乙選他的長兄微子啟,而不是讓他纣王當接班人的。無奈微子出生時他父親帝乙還隻是地方諸侯,其母身份也隻是帝乙的妾,而非為貴妃。而纣王運氣好,是于生帝乙為天子,其母升為貴妃時,因為封建禮教原因,其父在大臣們的反對下,被迫讓纣王接了班,這也使微子啟耿耿于懷,記恨在心,成為内奸,商亡後成為宋國國君。
樹有根,水有源,纣王變壞是有原因與過程,當他成為帝王後愛打愛鬧,欺淩諸侯,又因色欲太盛而中了有蘇氏的美人計,得到了美女妲己,對她百般寵愛,唯命是從,事事聽她的。
公元前1042年,因為因崇侯虎在纣王面前的挑撥離間,又因周文王一句“殷鑒不遠,其在夏時”的勸谏闖了大禍,而使龍顔大怒,被纣王派屈商把文王拘留,關在羑裡,一囚就是七年,險些丢掉性命。直到公元前1036年才因文王四友,通過費仲向纣王行賄賂,送給他美女及奇珍異寶才逃出牢房,如虎歸山。他一回到豐都,就立即與姜太公他們制定了滅纣的長期戰畧,史謂“制命”,請看:
“昔文王在豐,召太公曰:‘商王罪殺不辜,汝尚助餘憂人,今我何如?’”
文王西伯昌回到豐地,他對姜太公說,非常感謝您在這纣王發瘋,亂殺無辜的時候,不怕危險,仍然幫助支持我,你看我現在該怎麼辦才好?
“太公曰:王修其身,下賢惠人,以觀天道,天道無殃,不可先唱,人道無災,不可先謀,必見天殃,又見人災,乃可以謀,與民同利。”
姜太公說,當前最重要的是你要養性修命,鍛煉好身體。禮賢下士,給人以惠。然後以觀天道,這天道既指上天,又指帝王,太公的意思是希望文王先暫且忍辱負重,韬光養晦,然後等待殷商發生天災人禍時,乘機滅了它。而與民同利,使天下勞苦人民都得解放!
“同利相救,同情相成,同惡相助,同好相趨,無甲兵而勝,無衡機而攻,無渠塹而守。利人者,天下啟之,害人者,天下閉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與天下同利者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天有時,地有利,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者,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歸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也!”
因為有了共同利益,所以才能互相救護,隻有互相同情才能成其大事,對于壞事隻有大家都不歡喜,才能有互相幫助,有了共同愛好就可以相互親近,共同語言,團結一心。有了這些優點之後,即使無有甲兵,也可取勝。如果君王有德利民,就支持他,否則滅了他,畢竟江山政權,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姜太公在此說了什麼是仁義道德,怎樣得到天下民衆的擁護。
“取天下者若逐野獸,得之而天下有分肉,若同舟而濟,皆同其利,舟敗皆同其害,然則皆有啟之,無有閉之者矣。”
打天下,創大業如同上山獵野獸,成功了大家都有份;所以大家應同舟共濟,相互依存,生死同命。看來大家都支持這樣的道理,沒有人願意違背它。
“(所謂)無有取于民者,(實)取于民者也;無取于國者,取于國也。取于民者,民利之;取國者,國利之;(能獲)取天下天下(民心)者,天下(民)利之!”
取之于民,應用之于民,同樣取之于國,也應為國作貢獻;能得民心者,天下民衆自會擁護你!
“故道在不可見,事在不可聞,勝在不可知,微哉,微哉!鹜鳥将擊,卑身翕翼,猛獸将搏,俛耳俯伏,聖人将動,必有愚色,唯文唯德,誰為之式?弗觀弗視,安知其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道至簡,無聲無聞,難為人知。雖然大道已成,又有幾人能知物極必反的道理,天下的玄機往往是于無聲中聽驚雷,雄鷹捕食前,伏身收翅,兇獸搏鬥前,先垂耳伏地,聖人将出,大智若愚,低調做人,看上去傻呼呼的,其實心機深矣!
“今彼殷商,衆口相惑,吾觀其野,草茅勝谷,吾觀其群,衆曲勝直,吾觀其吏,暴虐殘賊,則法亂刑,而上不覺,此亡國之則也!”
姜太公認為當前的殷商局勢,猶如荒山惡野,危機重重,黑白颠倒,是非不分,更糟的貪官污吏成群,他們以權謀私,枉法亂刑,這些都是亡國之預兆,而上不覺,纣天子卻還沒覺察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文王忙曰:“善”!
公元前1022年,文王42年,歲在己未,他在受命之年斷虞芮之訟,卻在當年就想用兵伐最近的密須。
“文王問太公曰:‘吾用兵孰可?’太公曰:“密須氏疑于我,可先伐之。’管叔曰:‘不可!其君為天下明君,伐之不義。’太公曰:‘臣聞先王之伐也,伐逆不伐順,伐險不伐易。’文王曰:‘善’,遂侵阮徂共,再而伐密須,密須人自縛其君歸文王。”是因在前密須受災,文王給予密須民衆救濟。
《帝王世紀》:“文王受命四年,周正月丙子朔,昆夷侵周,一日三之周東門,文王閉門修德,而不與之戰。”戰與不戰,見機行事。
“必見天殃,又見人災,乃可以謀”文武周王,父人倆人為了這一天,自公元前1036年至公元前1010年,一直等了26年,正好此年殷商天大旱,天上如有十日之災,黃河伊阙碣,周人孟津輕松畢渡,東夷缺糧大亂,盈氏七族竟偷食廟中供品,更糟的是纣王不聽箕子勸谏,殺比幹,囚箕子,造成人禍,忠臣寒心,亦使衆叛親離,自己成為孤家寡人。于是武王抓住天機,一戎得天下,改朝換代,完成了周人(古公、季曆、文王、武王)四世,一百十四年的夙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