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遲到的文章。幾番構思,幾次擱淺,遲遲不忍下筆。
隻是因為,太崇拜絕代才女、一代詞宗李清照了;隻是因為,太喜歡李清照、趙明誠這對金童玉女、神仙眷侶了;隻是因為,太欽羨李清照趙明誠琴瑟之好、鸾鳳和鳴的婚姻了!故而,内心深處不願接受他們之間有一點瑕疵、一點缺憾;故而,這篇文章一拖再拖,遲遲不願動筆。
李清照、趙明誠的婚姻兩情相悅、門當戶對;李清照趙明誠的婚姻志同道合、夫唱婦随!婚後的許多年間,夫妻兩人一直是兩情相悅、琴瑟和諧、相濡以沫、相敬如賓!
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由于結婚數載李清照沒有給趙家誕下子嗣,由于趙明誠母親的苦苦相逼,由于受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趙明誠先後納娶了幾房小妾,并忽視了李清照的感受,冷淡了志趣相投、同舟共濟的妻子,讓李清照百感交集、傷心不已。後來,随着時間的推移,随着趙明誠的幾房侍妾均未能為趙明誠生下一兒半女,趙明誠對李清照的愧疚感越來越強。
面對夫君的屢屢示好,面對夫君的幡然悔悟,李清照采取了寬容的态度,她原諒了趙明誠。正當李清照與夫君冰釋前嫌,重歸于好,準備攜手共渡後半生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擄走徽、欽二帝,北宋王朝被迫南逃。趙明誠出任健康知府(今江蘇南京市)。期間,城中發生叛亂。在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身為知府的趙明誠,沒有恪盡職守指揮戡亂,而是棄自己的妻子于不顧,棄一城百姓于不顧,棄宋朝城池于不顧,夜間悄悄地帶領幾個部下,用繩子缒城逃跑了。叛亂被平定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雖然并無争吵,但往昔的心心相印、齊眉舉案已經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小學時,誦讀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心中好生疑惑:李清照這位顔若芙蓉、纖巧柔媚的清麗美女,這位婉約派的代表人物,為何寫出如此氣壯山河、氣勢磅礴 的大丈夫之作?如何對兵敗自刎的楚霸王項羽大加贊賞?
初中時,讀了曆史,重讀《夏日絕句》,便有了全新的理解。
成年後,讀《夏日絕句》,對李清照更加摩頂崇拜、贊歎不已。
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隻顧自己逃命;抛棄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李清照想起了項羽,她是要借項羽的壯舉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正氣凜然。
1128年,李清照、趙明誠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兩人各懷心事,相對無語。行緻烏江,站在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蕩。面對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這首詩。
趙明誠站在愛妻身後,聞聽之後愧悔難當,深深自責。從此便一怏怏不樂、郁郁寡歡、悲觀厭世,不久便急病而亡。
身處封建社會,李清照深閨弱質、憂國憂民;身處封建社會,李清照“不徒俯視巾帼,直欲壓倒須眉。”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夏日絕句》的開頭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以破竹之勢,所向披靡、銳不可當地,将那種生死都無愧為英雄豪傑的大丈夫氣魄,淋漓盡緻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肅然生敬、頂禮膜拜。詩的後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就是要告訴後人:項羽最壯烈的舉動,當屬因“無顔見江東父老”,放棄暫避江東苟且生存。“至今”兩字從時間與空間上将古與今、曆史與現實巧妙地勾聯起來,透發出借懷古以諷今的深刻用意。 在李清照看來,這種失敗中表現出來的異乎尋常的英雄氣概在宋廷南渡時尤顯可貴。李清照盛贊“不肯過江東”的精神,實因感慨時事,借史實來抒寫滿腔愛國熱情。
《夏日絕句》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愛國激情,溢于言表,九百年後,人們讀到這首詩,仍能起到醍醐灌頂、振聾發聩的作用。
“生當作人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這樣方才能柱天踏地、頂天而立!
作者簡介:
張玲,濟甯日報社高級記者,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從事新聞工作近三十年。先後在《濟甯日報》、《大衆日報》、《法制日報》、《散文》等全國各大報刊發表新聞稿件數千篇,散文數百篇,并多次榮獲市、省、國家級獎勵。1999年,山東省出版社為其出版長篇報告文學集《明珠耀阙裡》;2000年,中國作家出版社為其出版散文集《翻閱生命》;2017年4月,其散文《母愛無言》榮獲第四屆全國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2017年10月,其散文《追逐幸福》榮獲第三屆“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金獎;2018年11月,其散文《終生為奴》榮獲2018年度全國詩歌散文大賽銀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