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估計全國的家長都在默默竊喜。
春暖花開的二月,大江南北的小中大學都開學了,經曆了一個寒假的“折磨”,終于把娃塞回學校老師手中。
然而随着開學季的到來,一場持續了許久的口水戰又拉開帷幕:
學生教材,到底要不要改?
2022年5月,關于課本插圖的讨論引發熱議;
2022年8月,魯迅文章要不要移出課本,又被提上熱搜。
前段時間,又有家長在有關部門網站提議:
《水浒傳》有很多東西不适合小孩子閱讀,建議從教材中删除。
網友建議留言 圖/浙江省政府網站
針對這位家長的投訴,浙江省教育廳給了一番得體的回應,從教材曆史、文學價值、主旨思想等多個角度解釋了為什麼《水浒傳》被選入教材中。
回應中還說,重要的不在于“讀了什麼書”,而在于“怎樣把每本書讀好”。
其實可以理解,想将《水浒傳》踢出教材的家長,估計也是在經曆了各種“毒教材”事件後,變得“杯弓蛇影”。
此前引起巨大争議的人教版數學教材插圖
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每一位認真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殚精竭慮,任何影響孩子的思想都不能污染他們的成長環境。
動漫、遊戲、小說、電視劇,這些年各種題材都被家長要求下架過,現在輪到了教材。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的教材,真的有那麼多問題嗎?
語文課本:先學語言從最簡單也最複雜的語文教材說起。
學一門語言,無外乎就是從語言學和文學兩個方向切入。
前者學規則,後者學技巧。
語言學範疇很廣,教學定義是關于語言的科學,實際學習分兩個方向:素材和規則。
啥是素材?發音,音标,字,詞,詞組,句子,文章。
從小到大,從簡到繁,都是語言的素材。
所以每個國家的語文教材,都是先從發音開始教起,等孩子們會說了,再學筆畫寫字,再然後學習詞語、詞組。等詞語素材豐富了,就能寫句子,寫文章了。
這方面,咱們國家教材從來都是無比嚴謹的。
比如大家熟悉的閏土的故事。
魯迅原文裡寫閏土“項帶銀圈”,課本裡保留了這個寫法,但重點标注:這裡的“帶”是作者那個時代的寫法,現在語言習慣應該寫作“戴”。
學生時代,學英語時聽到“語法”這個詞就一個頭兩個大。
沒錯,任何一門語言,語法都是最枯燥又最難的一門課!
關于這點咱們應該慶幸,我們沒有單獨的語法課,所有的漢語語法學習,全都寓教于樂地融入了課文的學習中。
漢語語法有多難?可謂是全球最難語法之一。
更别說,咱們還有古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區别。
古文的語法難度,甚至通過基礎教育學習12年,也隻能學到皮毛。
語文這門課存在的意義,首先是教會學生們如何使用自己的母語。
就這點而言,咱們的教材一直在更新叠代。
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名篇《小石潭記》,部分地方教材曾經把這篇删除,換成了《捕蛇者說》。
但人教版後來還是堅持用《小石潭記》。
一者,作為初中課文,此文更輕松,不似《捕蛇者說》那般壓抑黑暗;
二者,孩子們更喜歡完美的《小石潭記》《桃花源記》《醉翁亭記》《嶽陽樓記》的四大記集合。
家長們看看吧,教材編寫者遠比我們想得周到。
文學的嚴謹長大後才知道,大學之前學到的語文,隻是文學的啟蒙。
所有學習形式裡,文學是最容易讓學生理解語言奧義的。
所以,文章的選擇,始終是教材編纂最謹慎的一個步驟。
我國擁有全世界最悠久的文學曆史,我們的教材,對于文學教育的循序漸進,可謂煞費苦心。
小學開始,就分現代文和古文雙軌學習。
小學一年級學的現代文是《烏鴉喝水》,古詩是《靜夜思》。
一邊背誦“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一邊背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二年級有了《曹沖稱象》和《登鹳雀樓》,三年級有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四年級已經有《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等神話故事。
五年級更不得了了,《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四大名著正式登場了。
到了六年級,老舍、魯迅、杜甫、李白,名家們的作品也紛紛來到學生眼前。
選擇更有文學深度的課文,并且把它們循序漸進傳遞給孩子們,這是當代教材的顯著改變點。
文學的作用,除了讓人領略語言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傳達思想,而教材所選的文學作品,更是需要教授做人的道理。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的,人各有異,但教育的宗旨就是幫助孩子們形成核心的基礎價值觀。
說得通俗點,隻要本性不壞,其餘個性都可以百花齊放。
我們在教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的同時,也要教孩子如何去分辨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所以教材裡如果出現一點略微黑暗的東西,比如某些家長說的《水浒傳》,那也是必須教給孩子們的。
被要求下架的文學經典,不止《水浒傳》
如果孩子隻知道這世上有善良,不知道什麼是黑暗邪惡,那未來進入繁雜社交時勢必要吃虧。
什麼時候讓孩子知道惡的存在?這或許是家長們和教育學界更應該關注的問題,而不是讓不讓孩子知道黑暗的存在。
有個詞叫“黑暗教育”,不是說要把孩子培養成心靈黑暗的人,而是讓他們适應社會,學會保護自己。
因為這個世界不止有光明,還有黑暗;文明人最無知的部分,恰恰是野蠻。
小紅帽遇到狼外婆,東郭先生遇到狼,農夫遇到蛇……
怎麼讓孩子遇到黑暗時能辨别、并選擇最佳的規避方案,這才是家長們真正該考慮的吧!
英語和數學:越來越卷記得早些時候因為疫情停課,家長們不得不加入網課大軍,輔導孩子們的功課。
那時候就有家長感慨,好家夥,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經開始學習英語比較級、最高級、被動語态了!
在家長們的回憶裡,自己都是一直到初二甚至初三才學到這類語法,如今,早已提前到了小學。
小學五年級的英語課本,已經有許多單詞讓過了大學六級的家長直呼:不認識!查查字典吧!
80後普遍到了初中才開始正統學習英語,而00後從幼兒園就開始接觸ABCD了。
如今合格的高中生需要的英語詞彙量,不完全統計是3500 ,優秀高中生必須達到4200 。
而大學英語四級CET4要求的詞彙量也就4500 。
也就是說,一個普通的優秀高中生,努把力,已經可以考四級了。
而在8090年代,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英語水平還是普遍很有距離的。
學習内容的提前,才是如今英語教材最該關注的話題,遠比插圖好不好看重要。
畢竟,孩子們卷的還是學習内容啊!
曾經有人說過,中國的孩子數學學習可以卷死全世界。
“隻要把課本上的公式都背熟了就能考好”,這種情況在小學三年級後基本就不存在了。
如今義務教育階段數學的教學内容,并沒有如英語般大規模提前,小學六年級還是學圓柱圓錐,初三中考前還是學三角函數。
那數學學習,卷啥呢?卷的是課外參考書和習題冊。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黃岡密卷、王後雄……連家長們都快PTSD了。
不僅如此,這屆學生的父母們高考時大概都沒想過,如今計算機編程也已經納入高考範圍了。
許多人40歲了還不知道C語言和python是啥東西,而如今高三學生都比咱懂得多。
這幾代孩子,才是真正的長江後浪推前浪。
寫在文末估計80、90後的不少人,小時候的思想教育裡都學過一個小英雄:賴甯。
賴甯15歲那年,不顧旁人的勸阻,執意前去撲救森林大火,結果英勇就義。
很多年後,人們再提起這件事,賴甯的母親哭着說:
“經常會夢見孩子,還是15歲的模樣。很多時候,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英雄楷模。隻希望他是一個健康成長的平凡的孩子。”
後來,教科書不再把賴甯作為重點介紹人物,許多學校甚至撤掉了賴甯的櫥窗照片。
因為時代變了,大人們在講述賴甯故事的同時,更希望孩子們要保護好自己,健康成長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事。
教材作為教育學生的第一道門檻,度的把握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
如今的教材,已經盡可能兼顧了各方面的教育,德智體美勞俱全。
可教材僅僅是第一步,每一門課考試所需要掌握的能力遠比教材說得更複雜。
卷吧,這就是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