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上看到有位家長留言:
孩子在某個學校上初中一年級,語文數學外語考試都不及格,地理政治生物曆史這些背誦的科目成績也很差,學啥都學不會,這種情況怎麼辦?
同樣是家長的我,也很理解家長的心情。當爸爸媽媽的,都盼望着自己的孩子有所出息,能夠出人頭地。從孩子剛出生的時候,身上就寄托着父母的無限希望,盼着孩子将來能夠成龍成鳳。
但是,能夠成為人中龍鳳的畢竟還是少數,絕大多數還是普通人,畢竟“二八定律”适合的地方太多了。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從老師的角度談談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家長要擺正心态,這是首要的一點
孩子是自家的好,對自己的孩子偏愛是正常的,但是要客觀地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認識和評價,要發現孩子身上的優缺點。
通過這位網友的描述,特别是學啥都學不會,可以判斷出這位網友的孩子在智商方面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學習是一種能力,學習力的高低與多種因素有關系,比如智商、理解力、記憶力、判斷力、意志力等。而這個孩子的語數外三科不及格,政史地生這些以記憶為主的學科成績也很差,因此,我覺得原因不在于這個孩子是否勤奮好學,而是在于其理解力、記憶力等方面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家長不要覺得這番話不順耳哦,我隻是實事求是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而已。希望家長也能正确地認識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處于無謂的幻想之中,更需要面對事實,調整心态,免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家長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這是第二點。
世界是包羅萬象的,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種類是非常豐富的。民以食為天,動植物也是如此。因為食物之間的聯系,在地球上構成了複雜的食物鍊、食物網。
在這個食物鍊當中,有生産者,有消費者,有分解者。在消費者這個群體裡面,還有一級消費者、二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等等,在食物網當中,每個群體都處于不同的生産和消費等級當中,就構成了一個生态系統。
回到我們人類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人類社會當中,有農民,有工人,有軍人,有科學家,有官員,有環衛工,有保潔,有外賣員,有廚師,有醫生,有老師,有學生,有乞丐,有騙子等等,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構成了一個複雜的人類社會。
在人類社會當中,每個人也都有屬于自己的坐标位置,不見得都是科學家,都成為公務員,都去當老師或者醫生,如果職業太單調,社會體系也會分崩離析。
既然孩子不能走讀書求學之路,家長就不要再寄希望孩子考高中、讀大學甚至考研、考博了。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我給家長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讓孩子繼續讀初中。
因為初中是義務教育階段,每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接受義務教育的。初三畢業後,可以到職業學校讀書,學習一門自己感興趣的技術。因為我發現,很多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在實際操作方面表現并不差。
我們村有一個孩子,在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是班裡被嘲笑的對象。基本上是學啥也學不會的。
舉個例子,在學漢語拼音jqx的時候,他并不會讀這幾個拼音,因為老師講課的内容,他可能記不住。老師讓他站起來念這幾個拼音,他站起來以後,是這麼念的:雞下蛋紅旗。
很多網友看了,可能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我給翻譯一下吧:那時候的語文課本上,在這個漢語拼音下面配了幾幅插圖,j下面的配圖是一隻大公雞,q下面的配圖是一面紅旗。因此,這個孩子就是看圖說話了。
當時,村裡很多人就認為這個孩子将來沒有出息了。但是,這個孩子長大以後,在外面打工,娶了媳婦,生了孩子,安分守己地過日子,倒也挺幸福的。
二是讓孩子發展特長。
既然孩子對文化課學習如此不感冒,那就沒有必要繼續把他按在作業堆裡,這本身就是對他心靈的一種摧殘。
我建議,上課的時候,讓他繼續留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聽懂多少算多少。課餘時間,讓他發展興趣愛好,甚至給他報自己喜歡的興趣班。比如,孩子喜歡美術的話,就給他報相關的美術培訓班,喜歡音樂的話,就給他報音樂班,喜歡體育的話,就給他買一些體育器材等等。對孩子來說,給他報興趣班并不是為了讓他将來走藝考之路,而是讓他找到人生的興趣,激發他的活力,幫助他找到應有的自信,确保有一個陽光的心态。
三是讓孩子有一個健壯的體格。
如果孩子什麼興趣愛好也沒有的話,建議家長督促孩子利用課餘時間鍛煉身體。在公園裡跑步、健步、打球等等,如果是農村孩子的話,就讓他幫助家長幹一些農活,也能鍛煉體格。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身體棒棒的,即便将來到工地上搬磚,也能多搬幾塊,是不是?
綜上所述,但凡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就不要在孩子身上抱有太多的幻想,因為幻想越大,家長就給孩子施加的壓力越大,孩子的心理負擔就越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提醒一點,在這種情況下,不要給孩子報什麼學科輔導班了,免得花錢沒有效果。
您對這個問題是如何看的呢?歡迎留言和評論。
#我要上頭條##教育頭條##合肥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