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上揚幅度?文丨陳選濱來源丨智能相對論(ID:aixdlun),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微笑上揚幅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微笑上揚幅度
文丨陳選濱
來源丨智能相對論(ID:aixdlun)
一如既往的白鞋牛仔褲,上着西裝外套,梳着油亮整齊的發型,在最新的小米發布會現場,雷軍來回踱步,頗為激昂地講述的關于小米的一切,産品、理念、發展與未來,等等。
他是場上唯一的焦點,也是小米最具權威力的發言人,向市場與大衆傳遞着小米的聲音。
這時,在雷軍的話音之後,現場不由的響起了一陣掌聲與笑聲。
原來,他還是談到了那個問題,最被外界津津樂道的話題——小米對于友商的态度。隻是這一次的發言,出乎意料的少了一點尖銳,反而多了幾分包容,令人玩味。
他說道:“......我覺得擁有華為這樣的友商是我們小米最大的幸運,因為最懂你的人肯定是友商,最愛你的人也是友商。我們和友商攜手同行,相愛相殺。”
說完,掌聲響起,笑聲起伏,燈光之下,他也露着憨實的笑容,看向場下。
不得不感慨,從此前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到如今的“攜手同行,相愛相殺”,在雷軍的言語中,小米的态度已然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手機敗走國内市場,小米慫了嗎?
事後,有部分網友對此次發言做出評價,或說雷軍是在與友商的競争下認慫了;或說小米隻是想蹭一波華為的熱點;衆說紛壇,也确實成為了一個不小的熱點話題。
種種議論的背後,都離不開華為在2019年第三季度的強勢表現,華為手機在國内市場一騎絕塵,又火速入局智能家居領域,步步緊逼之下,皆是小米的城圍。
據IDC數據顯示,2019年Q3國内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為9890萬台,同比下降3.6%。在整體環境仍處于下滑階段,華為與小米的差距仍在不斷拉鋸。
一方面,華為在本季度的市場份額高達42.0%,同比增幅64.6%,是蘋果(增幅5.6%)之外的上行品牌。
另一方面,小米的市場份額僅有9.8%,位居國内市場第四,同比下降30.5%,在國内市場面臨的增長壓力依舊嚴峻。
當然,放置在全球市場來看,兩者的差距會有所收窄。據數據顯示,兩者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大約存在10%的差距。
此外,在IoT領域,華為在八月攜“智慧屏”的新概念強勢入局,攪動智能家電市場,帶了一波節奏。
盡管,據小米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Q3小米電視仍保持中國第一的出貨量,華為智慧屏的入局未能撼動小米電視的市場地位,但對于小米而言,這依舊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号。
衆所周知,小米的「手機 AIoT」雙引擎核心戰略是雷軍最具遠見的一個發展思路,也是未來支撐小米發展的中心主線。
如今,華為手機的攻勢已經讓小米手機在國内市場敗走,AIoT背後的智能家居市場也被推至前線戰陣。若是扛不住華為的進擊,小米等同于核心盡失,這樣的威脅不得不防。
交戰智能家居,小米的軟肋或許恰是華為的利劍
梳理一下華為與小米在智能家居的産品線,相比于華為的有限産品,小米的智能單品覆蓋家居生活的各個場景,更加齊全與豐富。
所以,小米常常被定義為智能家居市場的主流玩家,而華為直到推出智慧屏之前,旗下的家居單品更是鮮少有人提及。
但是,盡管是“大而全”的小米與“小而少”的華為對比,兩者的未來勝負依舊不能在現在做出判斷。
究其原因,智能相對論(aixdlun)認為,就在于智能家居市場尚未迎來真正的成熟期,當前的技術、普及程度、市場規模等都不足以成為未來發展的判斷依據。
在此,我們可以簡單的舉個例子來論證,而這或許也恰是小米最應該提防的發展軟肋。
比如,當智能家居進入全開放階段,“圍牆花園”被拆除,市場或将迎來真正的爆發期,屆時也極有可能是市場“失控”的階段,小米是否仍具有當前的産品線優勢?
如今,智能家居的體驗大概可以比喻為圈在圍牆内的未來生活,入口少而窄,品牌之間斷層顯著,不具備普及性。
主要表現為各大的品牌之間的入口不具備兼容性,鮮少能與其他品牌的智能設備鍊接,如小愛同學控制小米單品,卻進不了其他品牌的智能生态。
這樣的現狀,在某種程度而言,既成了小米向外擴展的限制,也成了小米家居的護城河與生态優勢。
“我之所以選擇小米,一是看中它的性價比,二就是他們家的産品齊全嘛!在裝修新房的時候,隻需要一個全家桶,基本上不用混搭其他的品牌......”有粉絲在智能相對論(aixdlun)的交流群裡分享道。
不得不說,現階段小米完善且豐富的智能産品線仍是市場少有,足以成為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關鍵因素之一。
總而言之,當前AIoT入口的限制促使各大廠商對各自智能家居生态守而不攻,閉門發展,也間接造就了如今相對有序的市場現狀。
但是,一旦智能家居的開放标準被建立,入口限制被打破,這種“有序”也随之落幕,小米的智能家居生态面臨的或将是整個市場的紛争。
在這種情勢下,未來的市場将進入什麼樣的局面?——“少數”的大公司做入口,“無數”的小公司做單品,将市場的任意一個空白處填滿,大緻如此。
經濟學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跟風行為,如今IoT的羊群大抵被圈在技術的欄杆之内,小米是為數不多有能力出圈吃草的一隻。隻要欄杆拆去,羊群便會紛至沓來,與小米争食,這是現實。
屆時,在“羊群規模”的市場沖擊下,小米花費多年所建立的産品線優勢也或将蕩然無存。
而在智能家居的入口處,此時華為、阿裡、京東等互聯網科技公司都虎視眈眈,這恰是小米最值得警惕的一點。
特别是華為,作為小米口中的友商,華為的進取與克制尤為緻命。一方面,在智能手機市場,華為增長迅速,牢牢把住物聯網的一大入口。
另一方面,在智能家居領域,華為的主流産品并不多,主要集中于路由器-音響-智慧屏(電視)三類,恰是近幾年呼聲最高的IoT入口。或許,可以以此做出推測,華為之意并不是整個家居市場,僅是入口而已。
如此,小米面對華為,基本上可算是百味雜陳了!
攜手同行?小米與華為能有幾分合作的機會
一個是以通信科技為主的技術型公司,一個是以智能硬件為主的産品型公司,華為與小米作為當前中國最具話題性的兩大科技企業,各自的走向都影響着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
若華為無意進入智能家居的深層市場,那麼小米與其兩者之間的未來競争或許便少了許多摩擦點。
那麼,是否意味着兩者在未來是否有機會如雷軍所說——攜手同行呢?
在智能家居領域,華為與小米的角力點在于AIoT的入口載體。若是兩者達成合作,必然有一方存在妥協的退讓。
而在這一點上,華為推行“1 8 X”戰略,自家體系的産品主要集中在“1 8”,恰好全是入口級産品,即1個主入口,當前形态表現為手機,8個輔入口,家居領域主要形态為電視與音響。如今這條“1 8”産品仍在補充擴展階段,比較有限。
“X”是一個泛概念,屬于華為未來的生态願景,未來華為向其他企業輸出技術、芯片、系統等,聯名一起打造生态品牌。這種模式接近于當前的小米生态鍊。
綜合目前的産品線、技術、市場份額與生态願景來看,華為對AIoT的入口勢在必得,且當前的産品線比較有限,尚不足以構成生态圈。
所以,兩者的博弈或許隻能是小米進行妥協,讓出部分AIoT的入口,向華為開放小米生态,再專注于後端的家居單品覆蓋。
然而,這樣的設想幾乎不太可能,就目前的情況來看。
即使現在的智能家居市場不算成熟,但小米電視連續保持中國第一的出貨量,米家智能音響的表現也不算太差,在AIoT入口處小米還是有着自己多年經營的底氣在。
向華為開放小米生态,既不見得有多少增長助力,反而還存在以自家生态穩固華為入口的可能,仍舊是一次未知的利弊權衡。
而且,如今第三季度已經過去,華為的智慧屏當季首發未能撼動小米電視,未來進入市場拉鋸,也不見得會有太突出的表現,小米有恃無恐。
除非有革命性的新技術或AIoT的應用爆發,才能托得起華為“智慧屏”這個超前的概念。
所以,就智能家居領域而言,小米的憂慮并不在眼前,而是未來。
若到了上文提及的“全開放”階段,AIoT建立起統一的開放标準,将整個市場點燃,屆時就算小米妥協,或許也沒有什麼意義。
作為一個“老牌”玩家,未來的小米将迎來多線作戰的局面,一方面在AIoT入口處需要與華為、阿裡、京東等互聯網企業“搶座”,另一方面得在家電領域與大廠商(海信、海爾等)、小廠商(智能家居的單品制造商)拉鋸、防守,等等。
可以說,現在小米的場子鋪的有多大,未來需要應對的市場防守或許就有多麼嚴峻。
寫在最後
“小米的IoT最後可能會成為培育市場的先驅......”在智能相對論的交流群裡,有人不免憂慮的說道。
盡管,從當前的市場反饋來看,小米的發展或許面臨一些坎坷,但未來如何,卻沒有人能在此刻斷言。
在小米的發布會上,雷軍繼續着他的發言:“我們和華為相互比拼、相互超越、共同成長。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我覺得中國需要更多優秀的科技企業......”
至少,在這一刻,雷軍讓外界看到了一個進取、自信與包容的小米。
現場的掌聲時起彼伏,雷軍在踱步之間似乎找到了一個适合的位置,駐足,微笑的看向場下,在燈光彙聚之處——
那是雷軍的笑容,小米登榜的輝煌,和一份言語之外的隐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