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藥。
甭管是啥疼痛,一吃就好。
你會吃麼?
相信有人會毫不猶豫吃下這顆藥丸。
就像小美。
阿巴拉契亞山脈旁的一個甯靜小鎮上,居住着一群以挖礦為生的人。
跟着父親下井的小美,這天正在礦裡工作。
突然一陣震動,導緻小美猛地撞向機器的角上,疼痛難忍。
醫生撩開衣服一看——
被撞到的背部早已從淤青變得烏黑,輕輕一碰都疼得要命。
醫生給她開了一種新藥。
吃過一顆,明顯感覺“比以往吃過的藥都管用”。
這是什麼神藥?
奇怪的現象很快随之而至。
某天晚上,背部的傷痛發作了,小美忍不住又吃了一顆。
傷口不痛了,可你看她表情。
一臉嗑藥嗑high了的樣子……
有人發現了其中的貓膩。
這背後都跟一家公司有關,普渡制藥公司。
他們生産了一種藥,叫奧施康定。
還在坊間大肆宣傳:
吃了不會上瘾,讓醫生們多給病人們開這種藥。
在這期間,不是沒有人提起過訴訟,隻是……都敗訴了。
-民事訴訟呢?
-65起吧
-普渡制藥赢了幾起?
-65起都赢了
憑啥?
關鍵在于這家普渡制藥公司背後的大BOSS,薩克勒家族。
能隻手遮天,這家族什麼來頭?
你以為是什麼惡霸?
NONONO,恰恰相反——
這家價值10億美元的大公司,給博物館和學校都捐了不少錢,看起來特别有社會責任感。
然而。
善舉,往往是陰謀的最佳僞裝。
檢察官裡克和同事蘭迪在評估案件時,有個意外發現。
過去3年,幾乎所有案件——
包括非法販毒、盜竊、持械搶劫、擅離職守等,都跟這顆藥丸,奧施康定有關。
可以這麼說。
這枚小小藥片,讓這個地區監獄突然人滿為患,暴力犯罪泛濫。
過去200年間
這裡的人們都是夜不閉戶的
因為完全沒必要鎖門
3年前,突然的所有人都開始鎖門了
這是整個地區的罪惡之源
當時的案件有多可怕?
藥房被搶,警員中槍,你以為劫匪要搶錢?
不。
劫匪搶走了4瓶奧施康定,别的碰都沒碰。
成瘾,失控,犯罪。
什麼藥?這直接是毒品了好嗎!
這時你就大概理解了。
這樁罪惡深重,卻沒人敢碰的案子,就是打着賣藥的幌子在公然賣毒品呀。
正如裡克和蘭迪的新任上司說的那樣:
那就意味着除非手裡有足夠的證據
否則很難立案
你必須能證明這家公司的負責人
明知藥物危害性,卻進行了隐瞞
不顧危險繼續售賣
沒有能一錘定音的實錘,休想撼動這座陰謀早已紮根的巨山。
它的根須,蔓延得有多深?
首先,是投放傳播在大街小巷的洗腦式的公益廣告。
注意,是公益廣告,都被偷偷植入了這個産品。
廣告中的使用者閉口不談“奧施康定”,反而大談藥物的好處:
在廣告播出後,偷換概念植入了奧施康定的相關說明。
當年的廣告負責人回憶:
他們說“拍個公益廣告”,我們就拍了
然後在後期制作中
他們說“加入奧施康定的标題”
我們也照做了
顯而易見,這個廣告本身就是一場詐騙。
尤其是被邀請拍攝的病人。
我時不時會口誤,差點說成奧施康定
他們會說“别那麼說”,說“止痛藥”
當然,如果僅僅是一個廣告,還不至于讓那麼多人蒙在鼓裡。
嗯,有幕後推手。
裡克和蘭迪找到了曾經調查過奧施康定的緝毒局副主管梅爾。
梅爾坦白了自己中止調查的原因。
這是食品與藥監局
第一次把二級麻醉劑
貼上“不容易成瘾”這種标簽
注意,FDA,即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
可以這麼理解。
FDA是食品和藥品公開售賣的許可證。
拿到它,就等于拿到擋箭牌,是一個強有力的背書證明。
這是普渡制藥最大的一步棋。
批準這一項目的人,不久後就入職普渡制藥。
他用一份報告,換取了一份年薪37.9萬美元的工作。
堂堂食藥監局的官員
手把手教普渡如何寫報告
有了FDA的庇護,這場詐騙進展越發順利。
但還不夠,得繼續加碼。
為了讓“奧施康定”這張王牌道路暢通,普渡制藥公司得盡快“掃清”障礙——醫護人員。
特意招募一批銷售人員,給他們進行培訓。
培訓會教他們一套話術,一套如何迅速讓醫護人員上鈎的說辭。
醫生想為病人減輕疼痛
他們隻是不想讓孩子上瘾
所以你的第一個宣傳重點
應該是它的特别之處
隻有不到1%的人對奧施康定上瘾
除了話術上的技巧,這些培訓還運用了不少心理技巧。
能讓銷售人員在短時間内,拉近跟醫護人員的距離。
讓你的醫生覺得自己很特别
打扮好,帶他們去吃昂貴的晚餐
主動給他們的車加滿油
為了有十分鐘的推銷時間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說:
如果我堅決不采購這一款藥,這些人還能逼我不成?
逼迫倒不會,他們有更高明的辦法。
就像這位藥劑師所說的:
她表現得好像是在幫我
是朋友給我建議而已
她說如果我拒絕賣這種藥
醫生和病人就會起訴我,訴訟會讓我破産
賣不賣我都完蛋了
對大醫院也有一套恐吓:
現在如果病人覺得
我們沒有妥善處理他們的疼痛
醫院可能會被起訴
或者他們會在網上寫差評
這會導緻員工被管理層譴責
一些護士因為網上的評論被解雇了
發現了麼?
這是一個相當周密的計劃。
對于缺乏專業知識的民衆來說,片面的廣告讓他們僅能看到“止痛”的作用。
這種民意,将反作用于醫生的做法。
這時候,銷售人員下場,對醫護人員進行遊說、慫恿甚至行賄——
為了更好地滲透到整個社會,普渡制藥還資助了一些病人權益倡導組織。
比如國家疼痛治療基金會、美國慢性疼痛協會等一整個疼痛管理組織網絡。
這些組織自稱獨立,卻都在暗戳戳倡導使用奧施康定這種藥物。
軟硬兼施的心理戰術下,不少人主動或被動地踏入這場詐騙中。
這是一個狡猾的做法。
普渡制藥耍了個障眼法,将火力全部轉移到醫患關系上。
醫患這層用以掩飾的閉環,輕松合上。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套相當完備的推銷方案。
開始時,他們隻會推薦10、20毫克的劑量,當服用的人們出現耐藥性後,他們會适時更新叠代——
推出40,甚至80毫克。
看到這,估計你已經明白這玩意是怎麼讓人上瘾的了。
奧施康定屬于阿片類藥物。
它是從罂粟中提取的衍生物,或人工合成、具有類似效果的物質,它與人體大腦神經細胞上的阿片類受體相互作用後,可以起到鎮痛作用。
當被濫用後,吃藥就跟吸毒一樣,會成瘾甚至緻死。
有不少病人一開始是沖着能緩解疼痛的作用去的。
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過量服用導緻上瘾。
當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成瘾之後,有些不同的聲音産生了。
可很快又被壓下去了。
又一個謊言,普渡制藥公司稱之為“假性成瘾”——
被解釋為:疼痛未得到妥善治療所出現的症狀。
換句話就是:不是藥讓人上瘾,隻是還沒治好
借着這波“謊言”,他們繼續加碼,将劑量加到160毫克。
當成瘾劑量達到一定程度後,人們要想戒斷就難了。
毋庸置疑,這已然衍變成集體上瘾事件。
但在這個故事裡,更恐怖的不僅是上瘾本身的不可控。
更是——
成瘾劑量,毫無節制地毒進人心。
芬尼克斯醫生曾經為自己的工作引以為豪。
在他開始得知奧施康定能緩解礦工們疼痛時,他是由衷地為病人感到開心。
直到他身體出了問題,在求醫時,醫生毫不猶豫給他開了大劑量的藥片。
不用猜,他被迫上瘾了。
同為醫生的芬尼克斯,很快就發現藥片裡的陰謀。
銷售人員找上門來時,他毫不客氣地将其暴打一頓,趕出診所。
可良知,終究抵不過藥瘾。
有一個鏡頭。
他主動聯系這個曾經給他賣藥的銷售人員:
你能給我弄點藥來嗎
在和他曾經的病人一起分藥時,被問到現在需要吃多少量。
他回了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400毫克。
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
良知在天平上搖擺,就連自尊都被吞噬。
還記得開頭那個女礦工小美麼?
藥瘾發作,她不得不去偷家裡值錢的東西來換錢。
甚至出賣自己,就為了多換30塊……
你長得這麼美,如果願意跟我去後屋的話
我可以多給你30,怎麼樣
跟這微不足道卻相當要命的30塊相比,另一邊,諷刺多了。
普渡制藥公司的主席,賺得盆滿缽滿。
年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提前兩年完成計劃。
他正準備物色幾年後才搬過去的建築——
位于斯坦福中央商務區,市場價8400萬美元。
就這樣一整棟豪華建築,他要全款購買。
這個悲劇,出自《成瘾劑量》。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也就是美國臭名昭著的奧施康定事件。
從1996年到2017年,美國有近21.8萬人死于處方阿片類藥物過量,平均每天導緻130人死亡。
長達數十年的悲劇,直至去年才完成終審判決——
普渡制藥公司以賠付83億美元破産落幕。
有一個細節,看得人頭皮發麻。
即便外界民衆反對的呼聲日益強烈,但普渡制藥的主席依然絲毫不慌。
還催促手下繼續賣藥。
繼續讓醫生開處方
銷量、銷量、銷量……
說來真是魔幻。
這個惡臭的資本方,居然叫普渡制藥。
本意是“普渡終生”。
就像一顆藥,本是拯救人們脫離痛苦的良方。
可如今卻成了殺人的毒品,将人拉入萬劫不複的地獄。
到最後,才發現這場金錢遊戲裡——
唯有人命,最不值一提。
本日打工人:王家衛生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