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中心醫院##健康明星計劃#
“老婆,最近我白天老是覺得頭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跟人聊着聊着天都有時候一不注意就睡着了,不知道怎麼回事。”隔壁張叔說道。
“是的,我發現你最近晚上睡覺打鼾特别厲害,而且中間有時候會有一段時間沒有鼾聲,甚至感覺你沒有呼吸了,我都害怕你睡過去了”。王阿姨回答。
真的隻是單純的打鼾嗎?朋友,你需要警惕可能患上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什麼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跟單純鼾症又有什麼區别?該如何診治呢?别急,聽益陽市中心醫院詳細道來。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一種常見的睡眠呼吸疾病。
通俗地講,呼吸暫停就是響亮的鼾聲突然中斷,患者強力呼吸但不起作用,完全呼吸不了,幾秒甚至幾十秒後患者醒來,大聲喘息,氣道被迫開放然後繼續呼吸,經常伴随着機體的踢打動作以及身體的扭動痙攣。
患者的各種扭曲的身體姿勢是為了使氣道開放。
入睡時打的呼噜不僅聲音大,而且總是打着就不出氣了,過了十幾秒甚至幾十秒之後,才随着一聲很大的呼噜聲又打起鼾來,打幾聲呼噜之後又出現剛才發生的憋氣情況。
醫學上是指夜間7小時睡眠中,口和鼻中氣流停止10s以上,并超過30次,或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指平均每小時睡眠中的的呼吸暫停 低通氣次數)≧5次/小時。
臨床上表現為夜間睡眠打鼾、他人目擊性的呼吸暫停、日間嗜睡等症狀。
本病不但降低生活質量,還可引起多種并發症,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應予以足夠重視,盡早接受治療。
2003年5月31日,有着“亞洲第一力士”之稱的舉重冠軍才力,在貧病交加中因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去世;
發現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因為打鼾差點錯失靈感;
大名鼎鼎的丘吉爾,卻因随時發作的鼾聲吓跑了新娘;
全球每年有100000對夫婦因為鼾聲而離婚;
生活中不乏司機因開車過程中睡覺而引發的車禍……
這些事例的罪魁禍首便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SAS)。
引起打鼾的因素
1、性别:男性得病的機會約為女性的二至八倍
2、肥胖:大于理想體重的120%以上者,較有危險性
3、頸圍:男大于十七英寸(43公分),女性大于十五英寸(38公分)者
4、扁桃體肥大
5、鼻中隔彎曲
6、下颚後縮或者下颚過小
7、内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肢端肥大症
8、某些基因疾病
9、酒精、鎮定劑及安眠藥
主要臨床表現打鼾、低氧血症(表現為皮膚黏膜發绀、煩躁不安、表情淡漠、血壓下降等),全身性缺氧等症狀。
白天會出現精神疲倦、嗜睡(經常會不自覺的入睡)、記憶力減退、性格改變、行為異常等表現。
夜間症狀有睡眠障礙、煩躁多夢、夢遊等。
對人體的危害1、性格方面:包括急躁、壓抑、精神錯亂、幻覺、極度敏感、敵視、好動、易發生行為失當、嫉妒、猜疑、焦慮、沮喪等。
2、腦功能方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執行力下降、警覺性及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降低。白天疲倦、嗜睡、頭暈頭痛和工作狀态不佳。
3、心腦血管系統:誘發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腦出血及腦梗塞等。
4、呼吸系統:誘發和加重夜間哮喘發作,易合并呼吸衰竭、肺源性心髒病等。
5、消化系統:阻塞性呼吸障礙可引起胸腔負壓增加,導緻胃食道反流綜合征、反流性食道炎、胃潰瘍等。
6、泌尿系統:缺氧可導緻腎小管回吸收功能障礙、腎濃縮功能受損、引起夜尿增多、出現蛋白尿或腎病綜合征,誘發腎功能損害。
7、内分泌系統:生長激素分泌減少、兒童發育遲緩、智力下降等。
懷疑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可以到益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就診,醫生将根據您的症狀安排做睡眠呼吸檢測檢查,亦稱多導睡眠圖檢測(PSG),這是确診有無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這種疾病及判斷病情嚴重程度的唯一可靠辦法。
科室目前擁有安波瀾MD rive S4500床旁專業睡眠監測設備1台及便攜式康衛甯 Sleep Fairy-A7設備1台(患者可攜帶回家完成監測),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并聯合神經内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等相關科室開展深入合作,更好地幫助有需求的患者規範診治。
治療方法
1、對因病引起的睡眠呼吸暫停,需聽從醫囑,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2、一般情況下
(1)增強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2)避免煙酒嗜好,因為吸煙能引起呼吸道症狀加重,飲酒加重打鼾、夜間呼吸紊亂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飲酒。
(3)對于肥胖者,要積極減輕體重,加強運動。
我們的經驗是減輕體重的5%-10%以上。
(4)鼾症患者多有血氧含量下降,故常伴有高血壓,心律紊亂,血液粘稠度增高,心髒負擔增加,容易導緻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所以要重視血壓的檢測,按時服用降壓藥。
(5)睡前禁止服用鎮靜、安眠藥物,以免加重對呼吸中樞調節的抑制。
(6)采取側卧位睡眠姿勢,尤其以右側卧位為宜,避免在睡眠時舌、軟腭、懸雍垂松弛後墜,加重氣道阻塞。
可在睡眠時背部褙一個小皮球,有助于強制性保持側卧位睡眠。
(編輯Rainbow。)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中心醫院 蔡穎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