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蛇添足》出自《戰國策·齊策》,原意為畫蛇的時候給蛇添上腳。後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适。也常用來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畫蛇添足》的故事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後,還剩了一壺好酒,準備将就賞給底下辦事的人。但是參加的人很多,一壺酒是不夠大家分的。這個時候有個人提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于是大家都馬上埋下頭,在地上畫起蛇來了。
其中有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就畫好了,但是他看見其他人都沒有畫好,心裡畫蛇添足插圖,顯示自己的厲害。他對其他人說:“你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隻腳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壺,右手拿了一根樹枝,開始給蛇畫腳了。
在他給蛇畫腳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馬上把酒壺從他手裡奪過去,說:“蛇是沒有腳的,你為什麼要給它添上腳呢所以第一個畫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個人說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而給蛇添腳的人就沒有酒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