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号,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順利返回地球,三位在太空“出差”了半年的航天員圓滿完成任務,終于平安回家了。英雄的凱旋,令人激動不已、心潮澎湃。這兩天,蘇州市姑蘇區大儒巷社區的衛振英以精湛的手藝,加入故事性元素,曆時11天完成了一組名為“飛天英雄”的編織作品,令人眼前一亮。
出艙摘星、展示國旗、漫步太空...衛振英萌發制作“飛天英雄”的念頭,一開始是出于激動和自豪。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開始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再樹裡程碑,中華民族在蒼茫宇宙間有了新的坐标點。
“半年前三人出征,我記憶猶新,看到電視直播中神舟十三号點火,發射成功的時候,我太激動了,腦海裡立刻出現創作的想法。”衛振英回憶。
“為了讓年輕人更能接受毛線手工藝術,我用卡通形象來表現3名航天員,讓他們看上去萌萌哒。”衛振英編織的3名航天員分别身着3種不同場景的服裝,其中王亞平穿的是艙内服,葉光富穿的是進艙前的航天服,翟志剛穿的是艙外服。
在她看來,3名航天員各有特點,隻有堅持在編織過程中追求極緻細節,才能更好展現航天員的英雄形象。
沒有參照,衛振英就自己研究,不斷查閱資料、觀看視頻。不同粗細的毛線、不同大小的鈎針和棒針,衛振英采用鈎織結合的辦法,編織了不同的服裝。
翟志剛穿的是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代艙外服,看上去很厚很笨重,上面布滿了各種開關、管子、功能帶等,衛振英把粗毛線以各種手法鈎織,将一個個小細節都展示出來。
“翟志剛在太空翺翔時,他把五星紅旗在太空中展示,實在太激動人心了。”翟志剛右手揮動着五星紅旗,這一畫面定格在億萬人民的腦海中,也成了衛振英創作的源泉。
“葉光富給我的感覺是比較幹練,所以我用棒針織毛線,這樣顯得又幹練又不失靈動。”這套服裝中的頭盔讓衛振英動足了腦筋,起初買的是現成的塑料透明球,但因為深淺不合要求、材質硬等問題,怎麼都沒法處理,進程一度停滞。
直到某一天,衛振英靈機一動,發現果凍的盒子非常合适,很方便處理,于是她幾經加工後,再結合編織,終于把“頭盔”做成了。
“媽媽摘星星回來了,英雄回來了。”說起最觸動衛振英的情景,就是王亞平和女兒的分别了。在去年10月15日晚的出征儀式上,人群的歡呼聲中,王亞平的女兒一直喊着“媽媽加油”,看到這一場景,同樣有顆母親心的衛振英深深觸動,她非常敬佩王亞平義無反顧出征飛天任務時的英雄氣概。
當得知王亞平答應女兒要從太空“摘星星”回來,衛振英就決定,要将王亞平跨越萬難奔赴星辰,為女兒“摘星星”的形象還原出來。
今年75歲的衛振英自小熱愛手工。退休前,衛振英從事财務工作,編織毛衣玩偶是她的業餘愛好。
從2013年起,衛振英陸續編織了多套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偶,包括紅樓夢、水浒108将、姑蘇十二娘、56個民族娃娃等,她的手工作品往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琢磨每個細節。
前段時間,衛振英編織的“冰墩墩”走紅,受到衆多網友追捧,一個又一個作品,一期又一期視頻。
手藝對于她而言,是她精神世界的自我表達,更是她希望傳遞溫暖愛心,傳承燦爛輝煌中華文化的途徑。
“飛天英雄”完工後,新的目标又開始了。“最近疫情期間,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抗擊疫情的英勇人物,我被他們所感動,我要用針線,用我的手藝,做出新作品,歌頌他們,為打赢這場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衛振英表示。
來源: 蘇州廣電暖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