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張專輯即入圍金曲獎,曾為林宥嘉、陶喆、周筆暢等人寫下諸多金曲,對于這樣的丁世光而言,2019年12月25日這個坐落于歲末的日子為他帶來了許多情緒——第二張專輯《實況電影》問世的歡欣,與夫人、也是最好的音樂夥伴葉喜兒第一次遇見的幸福,以及與父親告别的悲傷......發生在人生不同階段的重要劇情,如潮汐般起伏漲落的篇章 ,被丁世光以“ 命運的劇本 ”為題 ,利用擅長的R&B音樂刻畫進一張完整的專輯,最終上演一部生動的《實況電影》。
藝人方供圖
第一幕:起源
“人生有太多不如意沒法預料”
“從這孤獨的宇宙,定位一個藍色星球。旋轉地圖到亞洲,一座城市叫大邱。為了逃避戰火,一個十六歲的女孩跟着丈夫搭乘北上的火車,一去五十載。”在專輯開篇,丁世光用一首《起源》交代了自己人生劇本的前傳——他的血液裡流淌着朝鮮族的基因,外婆是韓國大邱人,外公則來自于全羅道。在戰火紛飛的時代,兩人一起逃離家鄉來到中國,并接受命運,在中國定居了下來。
“ 命運 ”,是丁世光在《實況電影》中探讨的一個核心話題“人生中有太多不如意的部分是沒辦法預料的。就如我姥姥在少女時代,當命運降臨到她腦袋上時,她其實沒有什麼辦法選擇,随之而來的,是我們後代的命運也被改變了。”在生活中的無數個選擇題與分岔路面前,一個微小的決定也許就導緻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向,這便是《實況電影》最初的靈感來源。“同時我們也希望告訴大家,經曆過命運的洗禮,你才會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與其杞人憂天,不如珍惜每天的時光與生命,去專心面對那些真正值得你愛的人和理想。”丁世光說。
第二幕:幕前
“我不是個羞于表達自己的人”
“我很珍惜能夠到台前來唱自己的歌,因為這就是我最開始想做的事情。”丁世光珍視如今可以充分踐行個人音樂理想的機會,但他卻是一位“非典型藝人”——在發行第一張作品之後,許多歌迷期待着他能夠舉辦巡演、登音樂節,或是在一些音樂綜藝中成為另一位“ 寶藏男孩 ”,但他卻在專輯發行的一個月後,又進入了“自閉”的創作狀态。
“因為我想要保持一個純粹、專注的狀态,尤其我的音樂擁有着許多感性的部分,但每天打開網絡看到視覺的、聽覺的、文字的信息,跟我要講的故事有點矛盾 。”所以 ,丁世光和葉喜兒以及音樂制作人程振興、作詞人李雙周等音樂夥伴,經常關在工作室裡連續許多天不出門,以至于來到宣傳期時,丁世光已經不太适應頻繁與陌生人接觸,“我不是一個羞于表達自己的人,隻是要稍微适應一下,以及也要想辦法補償一下親人和朋友, 感覺對他們有許多虧欠。”
專輯封面
第三幕:幕後
“像古代文人送詩般送歌”
2005年,陶喆發布了專輯《太平盛世》,其中收錄的那首 《Catherine》是陶喆首次采用他人作曲的作品,而這位作曲者便是丁世光。從學生時代便開始嘗試創作的丁世光,在接收到陶喆抛出的橄榄枝後,開始了他的幕後音樂人生涯。在邁入樂壇的十餘年間,他寫下林宥嘉的《心酸》、《寵兒》,周筆暢的《肋骨》、《毒蘑菇》等經典歌 曲。發表首張專輯《神經志》時, 林宥嘉還為他發布長文,稱他“譜的曲有光芒、是真的”。
身處幕後的日子裡,丁世光發表的作品幾乎都是為他人譜寫的旋律,他告訴新京報記者,其實那些作品本來都擁有着完整的詞曲、編曲、演唱樣貌,如那首烙印進許多人心裡的《心酸》,則誕生于當年丁世光去接葉喜兒放學的夕陽之下,“這首歌曲原本的 demo 版本叫做《老故事》。我們剛認識的時候她還在讀大學。學校門口有一個長椅,我就每天坐在那裡等她放學,看着夕陽從一個角度落下去。我們本來寫的故事更孩子氣一些,後來施人誠老師把它升華成富有人生經曆的故事,我自己也很喜歡。”
多年在音樂中的交流與合作,讓丁世光與林宥嘉、周筆暢、魏晨等歌手成為了好友,“有一次我們去見 Yoga(林宥嘉),當時他還沒結婚,我們就約在了丁小姐的咖啡店聊了一下午,回來之後我就寫了首歌送給他。可能有點像古代文人相互送詩一樣吧?這些歌曲也不是用來發表的,隻是很單純地想送給他。”
《“實況電影”收看指南》
藝人方供圖
1.我不确定現在有多少聽衆會在意專輯的曲序,但是這件事對我來講很重要。我希望大家能夠像黑膠唱片一樣,把針頭放在初始的位置之後,開始播放這個作品,直到結束。所以本店強烈向客官提出建議:按順序食用,口味更佳。
2.我沒有太用做流行樂專輯的思路去做這張專輯,我比較希望講述的是我們這幾年的一些生活狀态、思考的事情和世界觀。這些故事裡面有我們自身的故事,也有用我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去書寫的原創劇本。
3.寫《低潮期》的時候,是我們内心感到很困難的一段時期,有家人離開我們,我們也對這個世界很失望。有一天我和葉喜兒就彈着吉他,你一段我一段,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詞曲。不過就像歌詞裡寫的一樣,低潮期是人生的常态,這些都會過去的,也許經曆過一些憂傷之後,你才能夠更加體會到那種珍貴的快樂。
4.我倒沒有太想要去做一些所謂時髦的風格,我們一直思考的是怎麼用誠懇、自然、舒服的方式去呈現這些音樂,更多的是為這些故事去服務。選擇用R&B這種類型來做音樂,可能跟性格有關,也跟講話的語調、句子長短、逗号的使用有關。我講話的節奏和習慣,就比較适合用R&B的方式來表達,如果去RAP的話,可能就不太适合(笑)。
5.我沒有太想要去外部世界擴張,我們一直都在探索内部的世界。所以我不太會在意以什麼樣的音樂外殼來讓聽衆接受,我還是比較期待大家跟我認識久一點,了解的深入一點,做長久的朋友。
口述:丁世光
新京報記者 楊暢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翟永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