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山楂麥芽要炒過嗎
山楂麥芽要炒過嗎
更新时间:2025-04-18 18:34:14

山楂麥芽要炒過嗎(山楂和麥芽炒一炒)1

親戚朋友家的孩子,凡是積食的時候,大人都會給他們吃點炒麥芽或者炒山楂這樣的小食方。據說是從我這裡流傳出去的,一來二去,在親朋間廣為傳播。其實這不是我的功勞,古代醫書中有很多記載,我隻是做了一回搬運工。

積食這種毛病,很多孩子都會有,所以這裡我也想給大家講講。那些老是害怕孩子吃不飽的父母或者老人,一定要記得,孩子的脾胃還比較虛弱,“若要小兒安,三分饑和寒”,甯可讓他們有饑餓的感覺,也不能讓他們吃太飽。吃太飽了,不但營養吸收不了,還會導緻孩子“積食”。

如果你發現孩子突然胃口變差,而且有口臭、鼻梁兩側發青、胃不舒服、肚子脹、睡不踏實、手腳心發熱、無精打采的情況,甚至孩子發燒,就有可能是積食了。

而炒麥芽的功效是健脾和胃,消食化積。對于米面、紅薯等澱粉類食物引起的積食,它有很好的助消化作用。用現代營養學的說法是,炒麥芽不僅可以促進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而且它所含的α和β澱粉酶,還可以把澱粉分解成麥芽糖與糊精,所以能促進消化。

1.糖炒山楂

材料:山楂350克 冰糖或白砂糖150克

做法:

1. 準備材料:把新鮮山楂洗幹淨,在中間劃一刀切開,取出核;

2. 在幹淨的炒鍋中放入冰糖,用小火炒化。為了防止炒焦,可以加一點點水;

3. 冰糖炒化後,放入山楂,再炒5分鐘左右,聞到酸酸甜甜的味道即可關火。

功效:消食化積,導滞,用于肉食積滞。

說明:大人可以直接把焦山楂研末用水沖服,但孩子往往抗拒吃藥,可以給他們選擇美味的糖炒山楂。

山楂麥芽要炒過嗎(山楂和麥芽炒一炒)2

2.炒麥芽水

材料:10克炒麥芽 水适量

做法:

1. 準備材料:把炒麥芽洗幹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

2. 鍋中加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煎煮10分鐘左右即可。

功效:行氣消食,健脾開胃,用于米面薯蓣食滞證。

說明:可以少量多次給孩子服用,但煮好的水要當天喝完,不要過夜。

山楂麥芽要炒過嗎(山楂和麥芽炒一炒)3

作者介紹:董峰,CCTV《中華醫藥》特邀嘉賓、中國著名私人保健醫師、中央電視台2016年度“最美醫生”獲得者,著有《小食小材勝小藥》一書,内含100種超級養生食物!免費閱讀更多健康暢銷書,請戳下面了解更多!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天麻怎麼吃營養價值高
天麻怎麼吃營養價值高
(央視财經《消費主張》)天麻既是藥材又是保健食品,中醫認為天麻具有息風、止痙、祛風除痹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各種肢體麻木、頭痛等症狀,是中醫治療大腦及神經系統疾病的常用藥物。天麻的功效天麻作為藥材,有抗癫痫、抗驚厥、抗風濕、鎮靜等多種功效。近...
2025-04-18
栀子的果實是什麼樣子的
栀子的果實是什麼樣子的
本文看點:黃栀子又被稱為山栀子,春夏期間會開出漂亮的黃色栀子花,開完花之後,就開始慢慢的長出果實,果子自然曬幹之後就可以泡茶煮粥。帶回家養護的話,盡量放在陽光很充足的向陽的房間裡面進行養護,需要一個濕潤的環境進行生長。好多花友家裡都養過栀子...
2025-04-18
做流産後都需要注意什麼
做流産後都需要注意什麼
流産了之後,該如何調理身體呢,當然是養,還得通過科學的方法養。有的女性,在小産後沒有科學的調理身體,留下了不少的後遺症,對今後的人生有了不少的影響,小産之後,一定要及時調理。小産後調理身體,可以從睡眠,飲食,個人衛生等方面,做好調理,這樣的...
2025-04-18
金杯新海獅說明
金杯新海獅說明
我的掙錢“兄弟”是一台金杯新海獅X30L,1.5财富版的。跟了我快2年了,現在跑了26000公裡左右。今天跟大家說說這台車使用感覺。剛提回來的樣子我買這台車的時候,是因為我的同事帶我去看車的時候,我也看中了。外觀也不醜,該有的都有,電動車窗...
2025-04-18
沒有砂鍋中藥怎麼熬
沒有砂鍋中藥怎麼熬
沒有砂鍋中藥怎麼熬?在熬中藥的時候盡量要用到砂鍋,這樣熬出來的藥物才不會影響藥效,或者陶瓷容器也是可以的,所以不要将就,得病藥物治療藥效是很重要的,不要想着差不多就可以了,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沒有砂鍋中藥怎麼熬?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
2025-04-18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