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碰見這樣的朋友,就是那種在聚會或是飯局上講笑話的人,這本來是個挺好的事,酒過三巡,滿桌子人進入無所事事狀态之後,其實挺盼着有個嘴皮子好的人出來耍一下寶的。
但是講笑話的人分兩種。
一種是基本不會講的,他們僅僅能把這個笑話或是段子的基本意思表達出來,但是卻領會不了其中的包袱在哪,更不知道怎麼用語言這一種單一的方式把包袱都出來,逗響了,所以這樣的朋友講笑話,基本上别人還沒笑,自己個先樂了,或者就是講完了之後,發現場面好冷啊。
那第二種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屬于能熟練運用語言的人,不僅知道怎麼把這個笑話按照幽默的邏輯表達出來,也知道前鋪後墊,把包袱抖響了。這樣的人,講笑話的時候特認真,跟說真事似的,包袱響了,看别人笑,自己也不笑,這是高手。
要我說,前一種朋友屬于自嗨型的,後一種朋友屬于心機型的。别誤會,這兩個詞都沒有貶義的意思,隻是各自的心理活動不同罷了。
自嗨型的人吧,通常心理活動比較簡單,他們的思維經常聚焦在自己身上,容易忽略周圍的環境變化,也容易對一件事投入其中。
心機型的朋友呢,心理成熟程度可能更高一些,除了注意自己的狀況之外,還會留意到其他人和周圍環境的情況,知道怎麼在環境變化和别人做出反應的時候,來進行适時的調整和适應。
自嗨其實也沒什麼不好的,自己高興關别人什麼事啊,你管的着嗎。
可是,自嗨的人不太适合做主角,或者說,他們已經是自己世界裡的主角了,很難成為帶動局面的那一類人。
有的人對此不以為然,過自己的日子,對别人的反應渾然不覺,也不以為意。可是有的人為此煩惱,覺得自己總是在群體裡格格不入,就連發個朋友圈都很少有人回應。
那麼,怎麼從自嗨的狀态裡跳脫開來呢?
其實,這是個毫無意義的問題,因為無論是自嗨還是真的怎麼帶動局面,都是個人的性格、偏好和生活方式。即使有意義,也隻有在特定的環境和特定的要求下才有。
比如,如果我們打算成為藝術家,你就根本不必改變這種特點,盡管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就行,不管大衆還是小衆,總有人喜歡你。
但是,如果我們是做市場營銷工作,做推廣宣傳工作,或是做外聯工作,經常要接人待物,那還是離自嗨遠一點比較好,因為這些職業最不喜歡那種拿自己當事,自己爽了不顧别人,或是一廂情願的性格了。
要想擺脫這樣的狀态,我有這麼幾條建議:
第一,少拿自己的情懷、情緒說事,說話也好,看問題也好,盡量客觀一點,有觀點就說觀點,沒觀點就說事實,少感情用事。
第二,盡量學會關照别人的感受,寫文案、談事情、講條件之前,多做一點準備工作,想想有些話說出來,别人會怎麼想,如果有些事過不了關,有沒有其他的方案或是應變的辦法,這對工作有好處。
第三,學習一點人際交往和營銷推廣的技巧,多接觸些新鮮的知識和好玩的事情,多關注熱點和新聞,讓自己變得有趣一點,有趣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比如,知道怎麼把一個笑話講得更好笑,這就是技術。
最後,自嗨不是大問題,說明你專注而且簡單,容易滿足,也有那麼一點小單純和不成熟。慢慢長大了,接觸的人多了,成熟一些了,可能自然就知道怎麼從自嗨的狀态裡跳脫開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