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的金融是什麼?金融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金融呢?金融具有什麼作用與功能呢?我們怎樣學習金融呢?下面是我的看法:,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我們說的金融是什麼?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我們說的金融是什麼
金融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金融呢?金融具有什麼作用與功能呢?我們怎樣學習金融呢?下面是我的看法:
一、金融是什麼?
金融是指在經濟生活中,銀行、證券或保險業者從市場主體募集資金,并借貸給其它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從廣義上說,政府、個人、組織等市場主體通過募集、配置和使用資金而産生的所有資本流動都可稱之為金融。因此,不僅是金融業者,有關政府的财政,行業企業的行為、以及個人的理财都是金融的一部分。
在我國古漢語中,“金”和“融”作為兩個獨立的詞存在由來已久,但合為“金融”一詞并非古已有之,普遍認為“金融”一詞是在19世紀初期現代西方文化和傳統東方文化融彙之際被引入我國的。1915年出版的《辭源》中對“金融”的釋義是:“今謂金錢之融通狀态曰金融,舊稱銀根。各種銀行、票号、錢莊,日金融機構。”
1936年出版的《辭海》中的釋義:“謂資金融通之形态也。”兩本辭書均将“金融”定義為通過銀錢業的資金融通。但在西方,很難找到一個确切的詞來對應“資金融通”這一概念,通常将Finance翻譯為“金融”,而Finance的本義是“貨币資财及其管理”,它涉及個人、企業、政府等不同經濟主體在資金融通過程中從事的各種經濟活動及作出的各種經濟決策。對此,《中國金融百科全書》給出了一個比較綜合的解釋:“金融是貨币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經濟活動的總稱。”
國外對金融的權威界定來自兩本金融學辭典——《銀行業與金融百科全書》和《新帕爾格雷夫貨币與金融辭典》。
《銀行業與金融百科全書》認為金融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從最初的意義來看,是指由政府通過稅收或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并對其收入支出進行管理,現在專指公共财政:從最基本的意義來看,是指企業通過出售股票、債券或其他工具籌集必要貨币的行為:從最廣泛應用的意義來看,是指關于貨币、信用、銀行、證券、投資等業務及其運作與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這種釋義比較全面,考慮了具有不同目的的主體在不同市場中參與資源配置的問題。
《新帕爾格雷夫貨币與金融辭典》指出:金融主要研究資本市場的運營和資本資産的供給與定價,基本内容包括有效率的市場、風險與收益、替代與套利、期權定價、公司金融。這一界定強調儲蓄與投資者的微觀行為活動,突出金融概念中涉及的微觀領域。 綜上所述,金融是指資金的融通和貨币的流動,是指以金融工具為載體、以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機構為中心的各種資金借貸、資本交易、債權與債務轉移等經濟活動與經濟關系的總和。
金融學是從經濟學分化出來的一門基礎性、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學科,具有系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傳統的金融學研究領域大緻有兩個方向:宏觀層面的金融市場運行理論和微觀層面的公司投資理論。因此,金融學的研究對象包括貨币資金的運動規律、金融市場主體的個體行為和金融體系整體行為産生和發展的規律及其相互關系其涉及的内容十分廣泛,從宏觀金融理論到微觀金融理論,從貨币供求到貨币政策理論,從利率制度到彙率制度,從商業銀行業務到中央銀行監管,從金融創新到金融風險防範等。從研究方法上看,金融有理論金融,也有實證金融。一方面,金融學的研究将金融活動盡可能納入宏觀經濟運行的範圍内進行分析,與金融實踐的發展緊密相連。
近幾十年來,金融領域的重大變化,如貨币體系的發展、世界性金融危機的爆發、金融自由化等,促進了貨币理論、彙率決定理論、金融中介理論、金融創新理論的發展,也突出了金融學應用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另一方面,現代金融學越來越注重微觀分析,強調數量、模型等實證分析方法的重要性,金融和數學、統計、工程學等交叉發展。客觀經濟生活的發展推動着學科的建設,如果一個學科不能适應客觀經濟生活的發展,也必将喪失生命力。随着經濟生活中金融活動作用的日益增強,金融學的發展将不斷增添新内容,包括金融理論的進步和創新活動産生的新業務。因此我們要不斷研究、不斷學習。
事實上,真正的金融技術,和種植技術,畜牧業技術,造船技術這類的技術沒有太大本質的區别,都是人類為了自身利益的考量,發的展出來技術而已。金融,既不是高大上的,高人一等的特殊技巧,也不是賭桌上,毫無益處的賭博工具。金融,是一種服務,被社會所需要的服務。無須仰視,也無須妖魔化。我們拿一個很淺顯的例子來說事,火災保險是大家都很容易理解的金融形式。
每個人都付一筆錢給保險公司購買火災保險。如果有人不幸遭受火災,則能拿到一筆遠遠超過他支付的錢,從而避免掉火災帶來的經濟困境。對于這單筆交易而言,保險公司是虧損的,然而沒有遭遇火災的人是大多數,這些人的保費隻要能彌補掉支付的理賠,則總體上保險公司還是賺錢的。保險公司要做的是測算風險,大概知道發生火災的概率多大,并且利用大數定律來賺錢。這裡保險公司利用到了大數定律來給自己創造利潤,這和利用牛頓力學來制造機械是一樣的,利用科學家們的發現,來制造工具,創造産品。
金融本身的原理很簡單,就是資金的流動和融通。簡單地說就是讓資金在有錢和缺錢的兩個機構(個人)之間安全、快速的流動,就能夠叫做金融。但是,這些從有錢方流出的資金最終必須是通過流向那些能夠賺錢的實體經濟(缺錢方)來讓自己升值的,也就是說這些錢最終要通過實體經濟變成産品、服務、技術、文化甚至未來預期,賣給那些需要的客戶獲利,然後這些獲利中的一部分就成為了提供資金方(投資方)和資金流通協助方(金融服務機構)賺錢的來源。這裡隻要保證1.資金是能夠安全、快速流動的2.實體經濟是能夠賺錢的3.賺的錢是能夠滿足投資方和金融機構胃口的。
但是,如果投資方資金沒有通過實體經濟賺錢,甚至都沒有到達任何實體經濟,而是最終直接或間接的把這些錢作為收益、利潤又返回到投資人手中(讓投資人更貪婪),這就可能成為典型的旁氏騙局或者金融零和賭局,在中國特色的金融體系中,強調閉環資金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驗證資金的流向,如果資金流向的實體經濟本身很難賺錢,或者資金根本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僅僅通過實體經濟走個帳,而沒有變成産品、技術、服務、未來預期等),最終成為騙局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現在不少前幾年甚至十幾年發财壯大的“著名”企業家,都大張旗鼓進入金融市場,用金融模式搞連鎖,搞加盟,搞返利,搞網城,最終分析他們的模式,都隻能讓投資人從别的投資人手中拿回收益(實體經濟模式有硬傷,管理有硬傷,營銷有硬傷,最終都不可實施)。
一旦沒有新的投資人入場,這個資本騙局就結束了,所以,任何不強調實體經濟模式,不能把實體經濟模式講清楚,不能讓你從實體經濟模式中真的能夠看到收益的所謂新金融,都不要觸碰,别管他的發起人是誰?以前有過多少輝煌的業績?(一味突出金融回報不談實體的項目就更别觸碰了)世界是依“道”運行的,靜心就能領悟更多自然規律。
對于金融這個詞,可能有很多人會覺得過于專業,與自己的生活相去甚遠。實則不然,“金融”已經越來越廣泛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例如,我們平常觸手可及的銀行卡、信用卡、保險、貸款、微信支付、支付寶等都是“金融”的一個小小縮影。我們的消費、投資、借貸,也在有意無意地運用着一些金融學的規律。也就是說,每個人每天都在和“金融”打着交道。進一步來說,現在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金融社會。
随着大衆消費觀念的轉變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超前消費也漸成時尚,也可以說,人們對金融的依賴已經進一步加深。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拼盡了全力去掙錢,但仍舊不能擁有自己夢想的财富。而有的人,處于和你同樣的起跑線,通過理财卻過上了很好的生活。這是理财在發生作用,也是金融在發生作用。種種證明我們很有必要學習金融知識,了解金融常識,以此來更好地适應這個時代,并實現财富的保值和增值。雖然金融的問題有很多很多,但金融的原理,本質的東西卻并不多,如果我們能拿出一點時間,系統地學習金融學的基本常識,這樣,即便以後遇到了相關的問題,我們也能從容解決。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把這些常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為我們的投資理财保駕護航,讓我們的财富适時加碼。因此,我們有必要學習金融學,掌握金融學的相關知識。
什麼是金融學呢?讓我們先來說說金融的概念。金融是指貨币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彙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金融是一種交易活動,其本質是價值流通。而金融學是以融通貨币和貨币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管理資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産的學科,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學科。金融學從來都不隻是大學課堂上教授們口中深奧的理論與抽象的符号,它源于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個具體事例,是人們對經濟生活的體會與領悟。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與金融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每年雙十一“剁手節”,我們所下的每一個訂單,除了帶給我們收到商品的歡愉和還款的痛苦外,還有其背後互聯網金融所帶來的人們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變革。發達的金融是萬衆創業的前提與催化劑。
在今天的中國,創業已成為時代風潮,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為缺少資金的個人和小微企業提供了解決資金需求的新渠道,從而使普惠金融從口号落到了實處。而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大數據、雲計算”等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人們出門不用帶錢包,通過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平台就可以便捷地實現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帶給人們一種前所未有的金融服務體驗,也引發着各個領域的變革。當然,由于監管機制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出台等因素,互聯網金融仍存在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等風險,這就需要我們具有風險防範意識,運用掌握的金融學知識理性分析與投資。
簡言之,讀懂金融,了解金融特性和金融市場,一方面可以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創新力,為人們提供發展的可能;另一方面還能夠提高普通人的抗災能力,縮小人們之間因發展機遇差距而産生的貧富鴻溝。“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的這句名言,也許用來描述今天我們所處的這個既充滿矛盾又富有無限可能的時代是最為恰當的。作為一個普通人,省錢、存錢固然是根本,但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投資,學習金融知識,不然你就真讀不懂這個時代了。
對于金融,有人把它看得十分高深,認為凡是從事金融行業的,都是行走在北京的金融街或上海的陸家嘴等地,身着不非套裝的成功人士;有人則定全将其黑化,認為金融就是造成經濟危機、市場混亂的罪魁禍首,是一群操着多本賭具的紫徒,制造着一個又一個的“龐氏騙局”等着人們往裡跳。而多數)通常會覺得金融是很深奧複雜的,與自己沒多大關系。 事實上,金融可謂無處不在,它如同血液一般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我們離不開它,也少不了它。
隻不過它以一種我不易察覺的方式存在。以房子為例。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打拼過的人都知道,這些城市除了人多、機會多之外,還有一個讓人撓頭的“高”,那就是高房價剛參加工作沒幾年的小張,在北京工作,目前他的月薪是6000元,以北五環3萬一平方米的房價來計算,如果他想要購買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至需要25年,當然這隻是一種假設,因為這期間随着工作經驗、工作能力的增他會漲薪,但是他靠漲薪來積攢下一套房子的總價仍是一段漫長的時間。在張想盡早擁有自己住房的情況下,他選擇了向銀行貸款的方式,最終也實現自己在北京安家的願望。正是因為有了銀行這類金融機構提供的按揭貸款這類金融産品,才能讓小張這樣的年輕人買得起房子。
當然,從本質上來說小張從銀行借來的他未來的收入,他隻是把自己未來的收入提前預支了。而假設若幹年後,想回鄉創業生活,他把自己在北京的房子賣了,又在家鄉買了房子,并開始了自己的事業。小張這“買一賣一買”的個人經曆,體現的正是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小張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空間)所進行的買賣即交易,都是金融交易。
正是因為有了銀行,缺少資金的企業才可以通過銀行或資本市場,借到發展所需的資金,才會發展壯大,而企業的發展壯大,又會促進國家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而個人會從中受益。這就如同你輸血給他人最終又得到了他人的反哺一樣。
我們在媒體中時常會看到某人開車不幸撞上豪車而引發“破産”的新聞。相信車主們在看到這類新聞的時候,或許會考慮是不是要調高明年的車險額度。因此,一般情況下,車主都會向保險公司購買車輛險這一金融産品的。車主可以通過購買車險來降低、稀釋可能的風險。近年來随着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個人貸款等新型金融,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行為。出門不帶錢包、手機掃碼購物等也已逐漸成為人們的生活常态。相信在未來,對于金融生活,不論是其内涵還是外延都會越來越豐富。
對于金融的影響和作用,有人曾形象地描述道:“我們把社會比作人體,各類經濟主體比作器官的話,金融應該是血液。表面看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主要靠各大器官,但是,如果沒有血液積極地為器官傳送養分、吸收廢物,這樣的身體,必然不能長久生存。”因此,永遠不要低估金融問題對我們的影響。
金融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其産生源于貨币和信用的産生及發展。金融活動最初級、最基本的形态是以收支為形式的資金轉移,是以貨币作為主要載體進行的。在金屬貨币出現之後,又出現了專門從事貨币的發行和流通業務的金融機構,此時貨币借貸這種信用活動也開始盛行,随着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在西歐産生了規代銀行,許多形式的信用活動及基于信用進行的貨币融通都以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中心展開。到20世紀30年代,各國先後實施徹底不兌現的信用貨币制度,現代經濟中主要的信用貨币形态 國家發行的紙币、銀行賬戶中的存教貨币是以國家和銀行信用為保證的,貨币流通與信用活動實現了統一。
如果說貨币支付與轉移僅僅是金融活動的最初級形式,那麼随着貨币與信用逐漸相互滲透到緊密結合,經營貨币資金融通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組織的建立,以貨币、信用為基本元素的金融就産生了。而在曆史上貨币和信用滲透的種種形态則應視為金融的萌芽或早期形态。
金融的構成要素有5點:
1、金融對象:貨币(資金)。由貨币制度所規範的貨币流通具有墊支性、周轉性和增值性;
2、金融方式:以借貸為主的信用方式為代表。金融市場上交易的對象,一般是信用關系的書面證明、債權債務的契約文書等;
包括直接融資:無中介機構介入;間接融資:通過中介機構的媒介作用來實現的金融。
3、金融機構:通常區分為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
4、金融場所:即金融市場,包括資本市場、貨币市場、外彙市場、保險市場、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場等等;
5、制度和調控機制:對金融活動進行監督和調控等。
各要素間關系:總體講各要素是既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金融對象、金融場所為金融體系硬件要素,金融方式、制度和調控機制為金融體系軟件要素,金融機構為其綜合要素;
具體講金融活動一般以信用工具為載體,并通過信用工具的交易,在金融市場中發揮作用來實現貨币資金使用權的轉移,金融制度和調控機制在其中發揮監督和調控作用。
雖然“金融”是一個非常大的範疇,但是金融也是一門滲透于生活中的學科,像我們買房貸款、存款儲蓄、購買基金股票,利率調整、物價上漲等等,到處都是金融的影子。所以說金融有其令人神往和高深莫測的一面 (如股票市場的漲漲跌跌),但也有其平實普華的一面(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幾乎沒有人的生活可以脫離金融)。金融,實際上就是把經濟、貨币和銀行聯系在一起,涉及到銀行、保險、證券市場、國家财政、 國際貿易等各個方面。也就是說金融是與貨币和信用有關的一切經濟活動,這就注定了每個人都離不開金融。
二、學習金融學的必要性
1.金融學所研究的範疇在經濟生活中具有極端重要性金融學一門研究金融領域各要素及其基本關系與運行規律的經濟科學。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各類經濟單位幾乎每天都要接觸貨币金融,任何商品都需要用貨币來計價,任何購買都要用貨币來支付;人們與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有各種經濟關系,例如去存款、取款、付款,去申請各種生産經營性貸款或消費貸款,去辦理各種保險,去購買有價證券,等等;報刊、電視、電台每天都要報道股票行情、外彙牌價、借貸利率等各種金融信息。總之,現代一切經濟活動都要借助貨币信用形式來完成,一切經濟政策和調控措施也都要通過貨币金融手段來發揮作用。在這種經濟社會裡,貨币、信用、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總量、金融調控與監管、國際金融等金融學所包括的基本範疇具有極端重要性,金融學就是專門研究這些範疇的學科。因此,隻有通過學習金融學,才能掌握、理解和研究這些重要的金融範疇。
2.現實生活中提出的種種課題,需要通過學習金融學來取得科學的認識 如何在社會主義道路上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穩定、持續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尤其在改革開放的轉軌時期,産生了許多新問題、新矛盾,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時時接觸的貨币、信用、銀行、金融市場、國際金融、貨币政策等範疇,也會産生好多問題,例如,……有許多具體而現實的問題困擾着人們,把握不準怎樣看待才是正确的,怎樣看待是錯誤的,這就需要通過金融學的系統學習,掌握相關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把握金融運行的内在聯系和規律,才能找到科學認識和探索金融問題的入門鑰匙,研究并解決我國現實中的諸多經濟和金融問題。
3.學習金融學可以為深入學習各門經濟類課程奠定理論基礎 由于貨币、信用、銀行等金融因素已經滲透于現代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門其他經濟學科的課程中都會涉及到金融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也都與金融學的理論相關聯,例如經濟學、财政學、會計學、經濟管理學等,學好和掌握金融學的基本理論對于學習這些經濟類課程大有幫助。
三、金融的作用與功能
金融主要有如下六個功能:
1、清算和支付功能,即金融體系提供了便利商品、勞務和資産交易的清算支付手段;
2、融通資金和股權細化功能,即金融體系通過提供各種機制,彙聚資金并導向大規模的無法分割的投資項目;
3、為在時空上實現經濟資源轉移提供渠道,即金融體系提供了促使經濟資源跨時間、地域和産業轉移的方法和機制;
4、風險管理功能,即金融體系提供了應付不測和控制風險的手段及途徑;
5、信息提供功能,即金融體系通過提供價格信号,幫助協調不同經濟部門的非集中化決策;
6、解決激勵問題,即金融體系解決了在金融交易雙方擁有不對稱信息及委托代理行為中的激勵問題。
金融主要有如下三個作用:
1、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特殊的性質和功能決定的。現代經濟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發達的貨币信貸經濟或金融經濟。其運行表現為價值流動導緻物質流動,貨币資本流動導緻物質資源流動。
2、金融是現代經濟中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杆。現代經濟是以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經濟。其顯著特點之一是間接宏觀調控。金融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币資金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和财富,已成為溝通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命脈和媒介。幾乎所有的現代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币和資本的流動。 四、我們如何學習金融
(一)以正确的理論指導學習金融學本身就是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這種理論課的學習尤其需要有正确的理論指導。這裡主要有三層含義。1、在金融學的學習過程中,應該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為指導。因為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理論框架,在這個框架裡,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觀和科學的方法論,賦予我們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為我們提供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正确立場丁觀點和方法。
因此,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學習金融學的思想武器和指導原則。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指導性并不是表現在句句句首馬克思主義原著中關于金融學問題的具體論點和論據,如果我們隻是試圖簡單地套用馬克思在前一個多世紀的表述來解決現實問題往往是不成功的,這種方法本身就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正因為經濟發展了,時代變化了,才需要我們以馬克思主義原理為指導來研究和解決現實問題。所以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性體現在我們在學習中應該堅持新時代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弘揚實事求是的精神, 以正确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并解決問題。
2、吸收全人類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對人類在貨币銀行問題上已經取得的共識、經驗教訓,我們都應該認真學習和記取。因為市場經濟的運作具有明顯的宏觀性和内在規律性,市場經濟中的貨币、信用、銀行等金融範疇也有基本相同的特征,而金融學作為市場經濟中研究貨币金融範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學科,應該具有基本的客觀性和規律性,這是不以社會制度的差别而轉移的。
因此,對于人類已經揭示出來的金融學方面的内在規律,包括國外學者在金融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們不僅不能排斥,而且需要認真學習和掌握,并運用這些客觀原理分析和解決我國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的現實金融問題,這正是馬克思主義開放式理論框架的要求,是符合實事求是精袖的。當然,我們在學習各國經濟學家的理論和主張時應該有一個思辨的過程,引導學員吸收其正确和合理的成分,揚棄其謬誤之處,既不要盲目崇拜,一概吸收;也不要盲目排斥,一概否定,而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不斷研究探索,力争使金融學的理論更加科學。
3、立足國情,實事求是,在結合中國實際的過程中來學習和研究金融學。我們是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學習金融學,學習的目的是更好地二作和解決中國的經濟問題,因此,在學習中必須時時注意中國的曆史和現實問題,從國情出發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脫離實際的學習或對理論的生搬硬套都是不可取的。
(二)以科學的思維方式進行學習首先,盡量避免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兩極式絕對化思維方式,遵循社會科學的認識規律,堅持真理的相對性,在此條件和此環境下的相對真理,放到彼條件和彼環境下未必是真理。一般來說,經濟學中所概括的基本原理和對規律的認識,通常隻符合大數定理,即符合大多數情況,代表一種趨勢或傾向,可以存在着例外。
這一點與自然科學有所不同,這主要是因為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和所研究的關系有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們既不能因為存在例外而否定基本原理,也不能用某個結論去解釋一切。其次,檢驗經濟學家們的理論、政策三張的唯一标準也應該是社會實踐,要看經濟發展的最終效果。但由于社會科學的特殊性,檢驗效果的時間很長,即從最初的理論付諸到行動。出現最終效果之間有很長的時間滞後性,在這期間的初始效果和最終效果很可能不一緻,因此,人們在檢驗其真理性時并不能簡單真觀地看問題。
例如,研究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應該怎麼看利繁?如果從通貨膨脹初期帶來的短暫繁榮效果出發,會得出 個通貨膨脹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結論,但若從長期内将造成經濟混亂和衰退這個最終效果看,就會得出通貨膨脹不利于經濟發展的結論。
因此,經濟和金融問題是比較複雜的,這也是金融學的魅力所在,研究經濟金融問題需要用各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分析方法,如靜态與動态的分析、存量與流量的分析、事前、事中和事後的分析、長期和短期的分析等,不要抓住一點不及其親,應該注重培養自己養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辨證看待問題的習慣。
第三、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對于各種金融要素及其關系、運行規律。人們的認識有一個逐步深化、逐步接近客觀真理的過程,所以人們的探讨研究也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對金融學範疇的認識還在不斷深化着,因此,要用發展的眼光、動态的觀念來學習金融學。盡可能自己去查閱相關的文獻戰料,從新情況、新素村中去發現問題,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學們之間、師生之間應該盡量多交流,例如就現實金融問題用金融學原理來進行讨論或知論等。
應該說,金融學中有許多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定論,教材中涉及的各種理論、觀點、及各種範斷的關采等,都是大多數人已有的共識而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是有争論的,有的還争論得很激烈,因此大家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在把握共識的基礎上,了解主要的争論點,樹立多元化的思維方式,激發讨論和研究文題的興趣,才能把金融學的學習引向深入。當然學習重點和前提還是應該放在基本共識上,掌握基本知識和内在聯系是首要任務,如果連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都沒有把握,急于切入問題的争論中弊大于利。
第四,在學習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開動腦筋去分析和思考問題,去探尋科學的認識和解決問題的速徑,死記硬背或機械僵化地學習是最不可取的。現實中很多金融學方面的問題,是很難從哪本書上直接找到答案的,即使有答案,也可能是不完全或抽象的;同樣,在分析問題時不要簡單地肯定或否定,要多問幾個為什麼,隻要勤于思考,就會從并無直接答案的論述中領悟到分析解決問題的途徑。客觀地說,金融學除了介紹一些基本知識外,主要為大家提供一些研究問題的思路、剖析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答案。所以,在學習中不要以找答案為目标,而要注重掌握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入門鑰匙。
(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方法1、自學與輔導相結合,以自學為主。教師的講授、輔導與答疑等教學方式都應該是輔助性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幫助大家理思路、提要領、抓重點、解難點,是為同學們更好地自學提供幫助的。學習金融學最主要還是靠同學們的自學,靠自己去讀書、領會、掌握和運用。自學的能力是培養出來的,也是一種受益終生的能力,因為随着形勢的發展我們以後還需要終生不斷地學習,不可能永遠靠老師教,而隻能靠自己自學,因此從現在開始養自學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隻要堅持正确的理論指導和科學的方法。自學中的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2、精讀和泛讀相結合,以精讀為主。自學主要在于讀書。
讀書有兩種基本方法,精讀與泛讀。精讀的益處在于增加深度,泛讀的意義在于擴大知識面,一者缺一不可。對于教材和一些專家的名署需要精讀,化時間、下氣力去思考和鑽研,除此之外,還要泛讀一些相關的書刊,如各種金融學的專業書刊和經濟學的書刊、因為金融學是一門基礎理論課,涵蓋面廣但又相對抽象,它以講原理為主,具體的實務性、技術性。操作性内容少,也很難做到與現實發展同步,如果同學們能選讀一些相關的書刊,擴大知識面,補充新信息,會大大加深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3、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習金融學要與現實相結合,經常閱讀報刊、關注新聞,關心時局和經濟金融問題特别是熱點問題,激發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帶着現實中的問題來學會事半功倍。例如為什麼我國内需不足時要起用貨币政策?為什麼我國金融機構現在正推廣消費貸?人民币彙率究竟應該升值還是貶值?帶着這些問題來學習貴币、信用、商業銀行、中央銀行、貨币供求和貨币政策、章節,就有助于理解所學内容,也能解釋現實問題。
4、按受與探索相結合。對于金獨學的基本知識,應以受為主,我們不能懷疑一切。對人類已取得的文明成果、帶共性和規律性的知識與原理,應該認真學習,不僅要接受,還要掌握、消化它,以便今後能自如地應用,而對于金融學所涉及的一些問題,則需要有一種科學求是的精神,勤于思考,勇子探索,不必拘妮或迷信某一本書裡的一句話,或某個專家的一個論點,而需要通過自己應用基本知識和原遵來分析和思考,培養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裡有一個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問題,不要割裂各章讨論的内容,也不能忽視與其他專業的相關性。教材各章後面都有小紀、重要詞彙、學習思考題等,大家應該認真做一下。在做題時,盡可能貫通各章的知識,盡可能聯系實際,培養綜合分析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