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江高峰生态谷航拍圖
台海網12月19日訊(導報記者林曉琪通訊員黃榮才葉庚成黃水成文/圖)走進漳州市平和縣崎嶺鄉彭溪村,隻見各家各戶的加工坊裡,一片繁忙景象,茶農們正在對白芽奇蘭秋茶進行後期精加工。
彭溪村是白芽奇蘭茶的原産地。白芽奇蘭作為平和縣除蜜柚外的重要農業經濟作物,是最具漳州本土特色的原生茶,榮獲國際茶博會金獎等近百項獎項。2019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結果發布,平和白芽奇蘭茶品牌價值達25.84億元,居全國98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第14名。
平和好山好水出好茶
平和縣白芽奇蘭茶協會會長張國雄介紹,漳州種茶曆史悠久。平和多山,有閩南第一高峰大芹山,有風光險峻奇特的靈通山(舊稱大峰山);平和多水,漳州市有5條主要河流的源頭在平和,五江之源日夜流淌。好山好水出好茶,因此,清康熙版《平和縣志》有“茶出大峰山者良”的記載,在清代已開始出口南洋等地。
“平和縣種植的茶葉品種有許多,但主要以奇蘭茶為主,有數百年曆史。”張國雄說,上世紀80年代,白芽奇蘭茶在崎嶺鄉彭溪村選育成功。根據茶樹嫩梢黃綠,芽頭白毫顯,成葉深綠,葉張又似竹葉奇蘭特征,茶香濃郁,帶有獨特“蘭花”香氣,取名為“白芽奇蘭”。
“正常情況下,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地更适宜種茶。而彭溪村位于平和縣西部山區,山清水秀,且村子後面是連綿的群山,海拔600米以上,很适合種植茶葉。”茶農陳恩典說,在這種高海拔山地種茶,茶樹病蟲害少。白芽奇蘭茶樹育芽能力強,持嫩性強,産量較高,成年茶園每畝年産幹毛茶300至500公斤,畝産值6000至10000多元。
白芽奇蘭茶制作工藝獨特講究
“雖然有了上好的茶青,但要産出真正的好茶,那還得看制茶功夫。”彭溪村茶農曾鎮明家族世代以種植茶葉、制作茶葉為生,他說,白芽奇蘭茶的采制考究,工藝精細,要經過涼青、曬青、搖青、殺青、揉撚、初烘、初包揉、複烘、複包揉、足幹等十道工序制成毛茶,再經過精制才成。
獨特講究的“白芽奇蘭茶制作工藝”已入選漳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白芽奇蘭為半發酵的烏龍茶,屬于中性茶,茶性平和,适合大部人群,一年四季皆可飲用。白芽奇蘭介于綠、紅茶之間,色澤青褐。”作為一名老茶農、老制茶師傅,曾鎮明的嶽父曾建東現已入選縣裡白芽奇蘭茶王賽評審專家庫,對茶飲頗有研究。
據了解,平和縣已将白芽奇蘭茶産業列為重要的農業增長極,列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平和白芽奇蘭茶被确認為中國馳名商标。目前,平和全縣絕大部分茶農都種植白芽奇蘭,總面積達4.73萬畝,産量近1萬噸;全縣從事茶葉種植、加工的企業、農戶1萬多家,涉茶産值達20億元。白芽奇蘭茶産業在拉動平和縣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