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前日在樓下散步,看見一位老婆婆哄着小孫子學走路。
“寶兒,來,往奶奶這兒走,給你好吃的。”
小寶寶估計是剛學會站立,手扶着旁邊的牆不敢動,老婆婆看哄着沒用,心急之下幹脆雙手托住孩子的腋下,半拖着他向前走。
可沒幾分鐘孩子就累了,彎起小短腿再不肯往前走了,沒辦法,即便面有不悅,但老人隻得放棄。
從言語中可知,也不怪她如此心急,鄰居家的孩子跟她孫子一樣都九個月大,現在已經可以溜達着玩了,但自家孫子連邁幾步都難。
但她不清楚的是,孩子學走路,腳下的每一步都需要用自己的雙腳探索。牽着寶寶學走路,家長純粹是在“幫倒忙”!
為何不建議牽着寶寶學走路?大人将手架在寶寶的腋窩下,牽着他往前走,以為這樣能讓寶寶正确把握平衡,另一方面也是怕孩子摔倒。
這樣是不對的,成年人不能掌握孩子走路的節奏及力量,牽着走時若用力過猛,很可能會拉傷孩子的胳膊,嚴重時或導緻脫臼。
而且這樣做,孩子走起路來會很别扭,不利于他的身體感知。
長時間下來,學不會正确的走路姿勢不說,也會對大人産生依賴,到時就不願意自己走路了,可别好心辦壞事。
沒有孩子學不會走路,最好是自己探索
隻要是健康的寶寶,學會走路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無需家長過多幹預。
你隻需給孩子提供一個舒适安全的鍛煉環境,他們自己就能走會跳了,時候到了,進入該掌握這項技能的時候,他學習的速度将會超乎你預料。
不要同别家孩子比誰走得更早,正常的兒童發育中,所有孩子都是周歲左右學會走路的,早一點晚一點并不能代表什麼,畢竟每個人的發育速度不一。
想讓孩子早點學會走路,平常就不要總把他抱在懷裡,放在地上讓他們自己到處爬,盡興伸展四肢、煅煉身體。
運動能力、身處環境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是影響孩子學會新運動技能的三個必要條件,沒到時候就是揠苗助長。
- 身體運動能力:幼兒的雙腿力量能支撐他站立,且能長時間保持平衡。
- 身處環境:有足夠的空間探索,有嘗試雙腳站立行走的機會。
- 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任何運動都需要在大腦的支配下進行。
因此,孩子都是先學會簡單的各種小動作,再組合成更複雜的動作系統,成為新動作。
隻要滿足了前面說的三個條件,孩子必然能學會走路,否則無論大人怎麼教也是徒勞。
有人覺得學走路越早越好,早點鍛煉就能讓他們走在别人家孩子前面,但這事真沒那麼重要,符合生長發育規律的才最好。
還有兩種錯誤的學步方式,家長要注意1、用學步車
主要問題是不安全,不可否認,學步車确實幫了家長大忙,忙家務無暇看孩子時放在學步車裡,省心之餘,還能讓他學學怎麼走路。
但學步車隐患較大,孩子無法完全控制,如果到處亂走,可能會出現危險。
而且,學步車也不能讓孩子學會正确的走路姿勢,對脊椎的發育也不利,難以學習到正确的肌肉發力及平衡感。
2、學步帶
有的家長喜歡用學步帶拎着孩子學走路,以免長時間彎腰,可其實你根本輕松不下來。
而且,孩子被學步帶拎起,隻有腳着地,也沒辦法正确控制身體的發力,走路姿勢會很奇怪。
再者,學步帶控制在家長的手中,他自己無法體會自由行走的樂趣,學走路也不會太積極。
那麼,如何循着生長規律科學引導孩子?
寶寶學習走路是分階段性的,4月齡就開始蓄力,從學會獨立坐起開始,從這時訓練大動作比較合适。
7個月時寶寶已經可以不借助任何支撐自己坐起來了,并進階到爬行階段,這時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擁有可以自由爬行的安全環境,促進觸覺和認知發展。
到了8-10個月,寶寶的四肢在爬行中得到了足夠的煅煉,開始學習扶牆站立,如果寶寶不敢站起,就教他先學會蹲。
10-12個月,寶寶會扶着牆開始巡邏他的“領地”,此時要注意清理家中的物品,保證地面的光潔無障礙物,大件家具要固定好。
最好讓寶寶光着腳走路,這樣他更能很好地控制腿腳靈活性;
寫到最後如果寶寶在沒有任何輔助的情況下,正式邁出獨立的第一步,恭喜你,這說明他已經學會走路了。
家長要多鼓勵,接下來隻需要讓他繼續探索着前進,就會越走越穩的。不要怕寶寶摔倒,誰又不是在磕碰中長大的呢?偶爾失敗也能鍛煉寶寶的心性,讓他更堅強。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删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别錯别字,請别介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