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
更新时间:2024-10-05 04:32:15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1

龍崗村在增城區朱村街中北部,距朱村街道辦事處約5公裡,轄向西、維新自然村,11個經濟合作社。沖積平原地貌,因村旁山崗似龍尾,原稱龍崗尾,後改叫龍崗。丘陵有嶺吓山、烏石嶺、金雞嶺、石古壯、歐坡堂登,山高最高90米。朱村運河、陂頭坑河流經該村。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2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3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4

世居村民朱氏、甘氏、張氏、劉氏,均為漢族。其中朱氏有兩脈,一脈聚居在向西村,于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由福建遷往廣東南雄珠玑巷;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從南雄珠玑巷遷往廣州黃埔橫沙鄉岡頭社,再遷入現址,為廣府民系;另一脈朱氏聚居于維新村,漢族,清末從廣東梅縣遷入,客家民系。甘氏于清朝從廣東紫金遷至本地。張氏、劉氏于清末從廣東梅縣遷入。廣府族群朱氏現存《本村開族列祖圖紀》《本村各房系分支圖紀》。

村中曆史遺存衆多,有傳統民居、名人故居、宗祠、書室、古井等。傳統民居保留較好的有10餘座。向西村傳統民居建于20世紀初,建築布局為懸山頂、灰塑脊、青磚牆,三間兩廊布局。維新村的客家傳統民居,以宗祠為中心,民居列宗祠兩側,設青雲巷,民居門向青雲巷,宗祠天井廊道與巷道相連,祠宅合一,具有鮮明的客家特色。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5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6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7

維新村的甘霖(1914年-1997年),1938年奔赴延安,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曆任川西軍區後勤部政治處主任、重慶軍校政治部組織科長、原成都軍區後勤部衛生學校政治委員、四川省軍區公安總隊政工科科長。參加過百團大戰、倉頭戰役,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三級解放勳章”。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8

甘霖

甘霖故居建于清末,保留完整,占地750平方米。該故居布局為懸山頂,人字封火山牆,灰塑脊,正面青磚,側面泥磚,俗稱“金包銀”,凹鬥門,院落式布局。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9

宗祠有朱氏宗祠、張氏宗祠、劉氏宗祠,其中朱氏宗祠列入增城文物保護單位。

朱氏宗祠,三間三進,硬山頂。镬耳封火山牆,灰塑龍船脊,缺灰筒瓦,青磚石腳牆,立柱、梁架承檩,梁架、封檐闆施木雕,牆楣施彩色壁畫。門額懸挂“朱氏宗祠”木橫匾。木雕、灰雕精緻細膩。朱氏還有一座宗遠朱公祠,風格與朱氏宗祠相同,堂号稱“敦倫堂”。

劉氏宗祠和張氏宗祠,均為客家風格。懸山頂,灰塑脊,人字封火山牆,布局相同,巷道與天井走廊相連,形成圍龍特色。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10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11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12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13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14

“耕讀傳家遠,詩書繼世長。”奕賢祖書房、弼賢祖家塾見證了該村耕讀傳家的曆史。書房和家塾,三間兩廊布局,始建于清朝,懸山頂,人字封火山牆,灰塑龍船脊,青磚砌牆,牆楣遍施壁畫。門額懸挂木橫匾。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15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16

增城朱村街曆史人文地理(增城讀懂廣州朱村)17

【圖文記者 李紹雄】

【編輯 肖華】

部分資料來源:增城城市館曆史資料、《人文朱村》、朱村街道辦事處

來源:微社區e家通增城朱村街( wsqejtzczcj)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