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段時間行業推出的新品,極大部分都是與DSP沾邊的。無疑,DSP作為行業的熱銷産品,而随着DSP方案的成熟以及成本的降低,DSP普及已經不再是趨勢而是現象,廠家将生産和研發重心稍作傾斜也是無可厚非。到現在,難得看到一款常規功放新品,會讓筆者略感新奇。上月,360汽車網就曾經對喜力士Helix G系列的四聲道功放G Four作過一次靜态測評,當時劉總對其評價是“常規但不傳統”。讓我感到納悶的是,什麼時候我們行業已經把不帶DSP功能的産品稱之為“常規”了?不過,納悶歸納悶,活還是得先做好的,吐槽的話留待點評。今天,我們來聊聊喜力士Helix G系列的另一款産品,兩聲道功放G Two。
老思路,新産品。
先來談談外觀,喜力士G Two或者說整個G系列的功放,都長着一張很标準的喜力士家族臉。這點從很多方面都能看得出來,好比說接線端排布方式:在G Two身上,我就看出了之前B Two的身影,當然這是個人主觀感覺不一定代表客觀現實。除了聲道數量差異外,G Two與G Four并無二緻,正中間的Helix标志在通電後會發光也是喜力士Helix慣用的手法了。接線方式也與G Four相同,采取兩側的接線方式:一邊是低電壓的前級處理和功能調整,另外一側則是大電流的電源輸入和連接喇叭的功率輸出。
厚重電泳黑的散熱鋁件拉絲處理的功放外殼檔次感十足。
在G Two的接線端排布中,我們可以看到B Two的身影。
G TWO采用高品質的雙面闆,低功耗的貼片元件設計。除了選用發燒靓聲的電子元件選用外,大功率的超穩定大電流功率管輸出,也使這款功率放大器在2歐狀态下可以滿功率輸出200W。
喜力士G系列功放走的是小體積路線,目的無他,就是為了解決車内空間問題,同時也是早幾年行業産品的主流研發思路之一。記得當時由于技術原因,産品會面臨體積、輸出功率、成本三者間的角力與取舍,絕大多數品牌還是直接以D類功放作為解決方案。時至今日,當初困擾的問題自然是迎刃而解,當小體積大功率早不再D類功放的獨家專利,使用更靈活的AB類功放自然是更佳選擇。在2Ω載荷下兩聲道各自擁有200W的穩定輸出功率,我想哪怕是“胃口”再大的喇叭,也沒有G Two滿足不了的。僅有57 x 334 x 241 mm的産品體積,也大大增加了G Two在同類型産品的競争力。
外接的低音線控,可以控制聲道音量。
功能不在多,實用足矣!
就正如劉總在G Four的測試中所提到的那樣,喜力士Helix G系列功放能夠做到“你想要的方便,它都有!”,G Four上有的功能,G Two同樣都有!較高的前級輸入靈敏度,無須可以增大輸入電平,就能讓功放達到滿功率輸出狀态;15Hz-4Khz的分頻點選擇,其便捷性與實用性毋庸置疑;除此之外,G Four上搭載的高電平帶有ADEP偵測電路,也運用了在G Two上!在之前G Four的測試中我們也提及到,ADEP這個功能不是專車專用DSP功放都有,它的作用是使功放可以自動診斷原車行車電腦裡的錯誤碼而進行保護,避免行車電腦不會報錯而無法使用外接音響系統的情況出現。
編輯點評:
有人認為,往後都是DSP的年代,我們應該趁着熱度盡量多的開發該類型産品以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這個想法不能說錯,不過,所謂“花無百日紅”,我們把DSP傳得再神,它終究也隻是一個功能型的配件,過于依賴雖然說不上是壞事,但也未必是好事。汽車音響的初心,還是在于一個“音”字之上。通過對G Four和G Two兩款功放的測試,或者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設計之處,喜力士本身對G系列功放已經傾注了品牌對專車專用的理解,或者說升華。文章一直拿常規功放與DSP功放對比,目的也不是為了分出個輸赢。存在必有因,我隻是希望通過G 系列功放的測試,讓大家明白解決方案永遠都沒有标準答案。生意固然重要,但初心切不可忘!
Helix G Two主要技術參數
輸出功率RMS/MAX 2×120W/250W @4Ω
2×200W/400W @2Ω
2×300W/600W @1Ω
低頻均衡增益 0 - 12 dB / 45 Hz
高通 15Hz-4KHz
尺寸 57 x 334 x 241 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