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的熱潮讓諸多産業都開始蹭“共享”的熱點,比如共享籃球、共享雨傘、共享洗衣機等,其中規模最大的當屬共享單車,不過,共享單車的故事也快結束了,業内一直在盛傳ofo和摩拜将合并。
看到共享單車的火熱後,共享汽車相關的創業公司亦紛紛出現,據PC6下載站的數據顯示,共享汽車app的數量多達75款,比如TOGO租車、mocar共享汽車、CAR2SHARE、聯程共享、EVCARD、gofun出行、寶駕出行等。
這裡面主要有三類:
一類是原租車平台推出的共享汽車App;
一類是創業公司自己弄一批汽車做租賃的;
一類是汽車廠商自己推出的共享汽車平台,目前來看,由原租車平台升級為共享汽車的居多。
共享的風口難“蹭”
共享汽車并不是個新概念,因為原來的租車行很快就将自己的App升級,變成了高大上的共享汽車平台,為何要升級呢?還不是想蹭“風口”麼,但共享的風口要“蹭”很難啊。
首先,資本市場對各類共享模式已經不太“激動”了。共享單車方面,如今能夠出現變局的機會已經微乎其微,就算摩拜、ofo合并,受益的也隻是雙方的投資方,其他投資團隊也不可能從中獲益。共享充電寶方面,已經出現了有創業公司倒閉的現象,最近,共享充電寶公司樂電LeDian宣布停止運營,并通知用戶及時提現。面對創業者“一窩蜂”似的湧向共享領域,資本方現在已經不“激動”了,一方面,共享不再新奇,另一方面,共享行業也需洗牌,絕對不是現在這種混亂局面,資本方也會選擇觀望的。
而沒有了資本方的注入,光靠創業者自己,是很難将規模做大的,很多共享汽車平台本來就是想走to VC模式,現在資本方不call,那項目不是白做了嗎?所以,共享汽車行不行,還是得看資本方是否中意,至于所謂的前期投放,都是“實驗”。
從整個趨勢來看,共享模式已經在走下坡路了,資本方也不是“傻子”。
其次,共享汽車要想持續投入,成本太高。摩拜、ofo、小藍單車、Hellobike共享單車企業能夠快速向周邊城市複制、擴張,是因為單個自行車的成本并不算高,而且規模越大,單個自行車的成本反而會降低,可共享汽車平台的單輛汽車成本委實要高的多,城市跟城市的情況又不一樣,這就導緻共享汽車很難實現大規模快速擴張、複制,而且又要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在這個過程中,還會有各種不同的管理問題。
共享的本質,是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再度利用和優化,而不是将新的産品投入到市場上來進行運營,這屬于租賃範疇,這是屬于原來租車行業的活計,人家現在也華麗麗地升級為“共享汽車”了,購買新的産品投入,必然帶來大量的成本,自行車尚能接受,汽車的成本可不低。
共享單車平台要想做大,唯有先穩紮穩打,而穩紮穩打就隻能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慢慢征服,可時間,也是成本。
最後,何時迎來“春天”還未可知。一個行業要想發展壯大,必須有一個良好的發展态勢,而目前共享汽車面臨的問題比較多,共享汽車企業必須解決這些問題,才有可能讓行業變規範,有可能正确前行,否則就是步步掣肘。
除此之外,類似于“千團大戰”的競争态勢,也容易讓用戶陷入選擇恐懼症,這既會增加企業的成本,也會增加用戶的選擇、試錯成本,唯有“大浪淘沙”之後,祛除掉一些投機取巧、能力不足的企業,行業才會變好,才有可能獲得資本方的青睐,否則,資本方也容易“挑花了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