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由大約900座建築和9000個房間組成。它也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和古建築群。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将、出征等都在此舉行盛大儀式。今天的紫禁城又稱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
紫禁城自明初永樂四年始建,明清兩代不斷改建、添建,尤其是明代嘉靖 時期的改制和清代乾隆年間的改建,使紫禁城最終形成今日之建築規模。紫 禁城的建築集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大成,從中可領略到中華五千年建築文化的豐厚積澱。在建築色彩運用方面也堪稱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代表。紫禁城的色彩 設計廣泛應用對比手法,造成了極其鮮明和富麗堂皇的總體色彩效果。人們經由天 安門、午門進人宮城時,沿途呈現的藍天與黃瓦、青綠彩畫與朱紅門窗、白色台基 302官畝 與深色地面的鮮明對比,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但這些色調中并無紫色,所以 紫禁城的得名與建築的顔色其實沒有聯系。
紫禁城之名與紫微星壇有關。根據中國古代的天文理論,認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變,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 居的天宮謂之紫宮,有紫微正中之說。封建皇帝們希望自己也身居紫宮,可以 施政以德,四方歸化,八面來朝,達到江山永固,以維護長期統治的目的,所以就 稱皇宮為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