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桂林是世界級旅遊城市,是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自然遺産桂林山水、世界灌溉遺産靈渠兩大世界遺産。其實桂林這個地名很早之前并不在今天的桂林。
象鼻山
在距今約一萬年前桂林就有人類活動了,夏商周時期 這裡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征服百越設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這裡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民國時屬廣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0年始設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占領。光複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曆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靖江王府
桂林這個名稱最早使用是在秦朝,“桂林”是秦漢時期嶺南地區重要的郡地名,對其為何稱此名、依據和地點在哪裡等問題,除《舊唐書·地理志》談到桂林郡因江源多桂立桂林郡外,其餘未見文獻記載,世人也極少知之。古人取地名,往往以當地的特産或以其地所處山嶺、地形的特點而命之。秦桂林郡的地名命名則與桂平盛産桂樹有關,因而桂林郡的“祖籍”并非今之桂林市所在地,而是在今之桂平市。據《舊唐書·地理志》載:“江源多桂,不生雜木,故秦時立為桂林郡也。”這裡所說的“桂”,是指肉桂,因肉桂成林,故稱桂林。桂平市境的浔、郁、黔流域内,沖積平原土質優良,氣候宜人,利于肉桂生長,桂樹漫山遍野,所産的肉桂特别多。查《桂平縣地名志》得知,迄今以“桂”字命名的村莊就有32處,如桂山村、新桂村、桂新村、桂塘村、龍桂村、桂木沖、桂舍坡、桂枝山、桂圓頂、桂寮屯、桂畬角等等,不勝枚舉。今桂平城區西山腳下還有個較大的村莊稱桂山村。還有,村以下的小地名以“桂”字命名的就更多。從古人留下的這些地名,便可窺見桂平曆史上的桂樹确實多,直到現在種桂的人還很普遍。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尚種肉桂的就多達93個村莊,正由于桂平多桂,肉桂成林,所以秦時在此置郡時,便以這一著名的地方土特産作為郡名,稱之為“桂林郡”。
桂林山水
“桂林郡”這個地名在桂平誕生後,随着曆史、朝代的變遷而多次遷移。其移動的前後經過在《辭海》“桂林”條中就說得十分清楚。書中說:桂林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治所在今桂平西南,轄境約當今廣西的都陽山、大明山以東、九萬大山、越城嶺以南地區及廣東肇慶市至茂名市一帶。漢武帝改置郁林郡。三國吳鳳凰三年(公元274年)分郁林郡置,治所在武安(晉改武熙,今廣西象州西北境内),轄境相當于今廣西洛清江、融江、柳江、黔江等流域地。晉移治潭中(今柳州市東南),南朝宋移治中溜(今武宣南),齊還治武熙。隋初廢。由此可見,桂林郡治所離開“祖籍”桂平後,其轄地逐步縮小并向北轉移。三國時治所移至象州(馬坪),晉時移到柳州,南朝宋時遷到武宣,南朝齊時又遷回象州,至隋開皇九年(589年)撤銷桂林郡後,“桂林”這個地名才暫時停止了使用。直到明洪武初年改靜江路為府時,“桂林”這個地名才在臨桂(今桂林市)恢複使用,稱為“桂林府”。1913年廢府設桂林縣,1940年由臨桂縣析置桂林市,“桂林”這個地名才一直延用至今。
靈渠
現在的桂林之所以這麼出名是與當地的山水曆史文化分不開的,沒有底蘊空有地名也沒有用,北京這個地名也才600年的曆史,但其曆史底蘊已經為世人所銘記;所以今天的桂林是名副其實,為世人所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