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樾、柳岩版的電影《張三豐》對比近幾年的武俠電影來說,一點都不難看,中規中矩的樣子,電影當中很多東西運用的不隻是“大”,還很飒。
以吳樾和柳岩這樣的咖位,能夠回歸到網絡電影當中,就是一種“大”,張三豐已經被翻拍過很多次,也造就了很多的經典電影,後面拍的題材也很難去超越,難怪吳樾敢演《張三豐》,原來女主角是柳岩,正是因為選擇了柳岩來演,也讓觀衆增加了某種期待,或者多想看他們之間的情感戲。
其次是選擇的場景的江湖也很“大”,正派和反派的人物之間的聯系也很緊密。
柳岩優勢明顯,打戲含量較高
柳岩還是那麼漂亮,她在電影中展現了她自身所有的“優勢”,不僅僅當了花瓶,更起到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的作用,可能她站在那裡就是一出好戲,而她的哭戲卻逐漸自然了起來,她在電影當中沒有生活劇那樣有很大的表演空間,但是選擇柳岩來演女主角,還是會給很多觀衆足夠的幻想空間。
沒有大鵬參與的電影,柳岩還是很會選擇劇本,靜下心來工作,才能讓演員沒有那麼浮躁。
吳樾開頭的那身裝扮會讓人聯想到《歡天喜地七仙女》裡的魚日,性格活潑可愛,自信開朗,因為年齡的濾鏡,可能看到這樣的張君寶有那麼點違和感,但是在打戲和對張三豐的理解上來看,敢于挑戰這個人物的演員還真的不算多,吳樾也是足夠大膽了。
反派設計的人物也各具特點,無面判官、修羅姬、狄族王子,紫羅刹,魁天行都各具特點,沒有臉譜化和橫肉黑化,不美化正派,沒邪惡至極的诋毀反派,讓沒有絕對的反派設定也是這部電影的一個亮點。
女性反派角色不過分張揚,所有的裝扮恰到好處,雖然扮演的反派屬于暗黑系,倒也沒有失去該有的美感。
導演也充分知道觀衆喜歡看什麼樣的女性角色裝扮,這也是在合理的條件下,能足夠展現她們的自信。
人物的設定沒有脫離原有的認知概念,武俠打戲的美感更是很有考究,看專業人士的打戲就是舒服,不是五毛特效,打戲也沒有使用較多的慢動作,并且整個電影的時長内,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打,能夠一直打的武俠電影還屬實不多見了。
武俠就是打,所謂的情情感感,相濡以沫的愛不如相忘于江湖。
故事的沖突性内核也是基于袁和平執導的《太極張三豐》,但是在人物性格和所處大環境方面做了較大的修改,特别是植入了一大看點:如果朝廷不貪污腐敗,魏将軍應該是個好将軍的概念。
其實,這部分的劇情很牽強,如果是一個正派被逼得成了反派,那麼他就算使用非常規的手段得到了天下,首先想到的還是恩施天下蒼生,但是魏将軍為了拉攏君寶,許諾讓他們二人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來,有些人就是打着正義的幌子,其實就是滿足自己的私欲。
何為正派,何為魔教,因人的欲望而定,善惡本無界,對錯亦無邊。聖心何以修,鑄魔亦屠仙。
記得《太極張三豐》中張君寶改名“張三豐”,其原因是他一日三瘋,張君寶每天三瘋,早上一瘋,中午一瘋,晚上一瘋,所以被人冠以“張三瘋”之名,經過演變,就變成了張三豐,這個梗也是讓不少觀衆記憶深刻。
在吳樾版《張三豐》也是回歸到了初心,心愛的姑娘離開,他回頭看見三座山峰,故此改名為“張三豐”。
無論是哪一版,張三豐這個名字的來曆都很有意思,“三瘋”是一種失意的狀态,還有一種悲涼的失落感,“山峰”卻有一種意境,更像是伫立、守候等待的意思在裡面。前者兄弟大于愛情,後者愛情藏于内心。
電影當中也增加了一個“寵物”,開始見到蠶兒還挺害怕,就像一個巨型的蚯蚓,後面看多了還覺得挺萌的,它隻不過是長得過于巨大的蠶寶寶罷了,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武俠電影當中就要一定增加一個特效“寵物”,這或許就是時代對江湖的叠代吧,不是所有人覺得這樣的生物和可愛,所以就不放圖了。
能夠靜下來拍武俠電影的演員和團隊越來越少,很多武俠作品拍出來後也都減少了武打戲的時間,以前的江湖兒女是先打再和談,相忘于江湖,後面拍的江湖兒女就很喜歡先和談然後搞個大招放個特效就結束戰鬥了,恩恩愛愛策馬揚鞭共同闖江湖。
對于吳樾的這版《張三豐》,如果放在二十年前,評分應該在七分以上,那麼現在看這部電影能給打多少分呢?
柳岩到底給這部電影增添了什麼内核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