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沒文化,真可怕!
常挂在嘴邊的“文化”二字到底是什麼呢?
是知識?是學問?是經驗?答案:都有點兒意思但不準确。
意思肚裡明,開口說不清。
最常用的兩個字,定義難倒多少人。
讓我們一起尋根溯源來一次“文化”之探究——
何為“文”?
《周易•系辭》稱:物相雜,故曰文。
《尚書》載:經緯天地曰文。
可見“文”最初是指天地萬物交錯的紋理,
後引申為人類對天地自然規律的總結和表述。
何為“化”?
“文化”最初的意思是指人文化成和以文教化。
随着曆史的進展,文化二字的内涵和外延被極度豐富和擴展,
至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簡潔的定義解讀。
不過可以明确的是,對個人而言,
僅擁有書本知識和學曆不代表有文化,
文化是知識與教養的綜合體現,
為“文”所“化”才是有文化,近天地之道,
将“仁義禮智信”的實質融入骨髓才是真正的文化人。
文是文明,化是變化。
文是一,化是二,文化是三,
正如老子《道德經》所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文化是人類文明社會發展進步的結晶和動力。
讓我們試着來給“文化”下一個簡短的定義吧:
“文化”是一切基于人類文明進程中的精神展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