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汽車
/
一年跑不到三千公裡有必要買車嗎
一年跑不到三千公裡有必要買車嗎
更新时间:2024-11-11 07:34:03

一年跑不到三千公裡有必要買車嗎?前後換過4輛車,關于買車,我總結了12條買車“鐵律”,很多都是花錢買來的教訓,有4種車堅決不能買,有4種人群不适合買車,有4件事隻有買了車之後才知道奉勸那些月薪低于8000,一年行駛裡程少于1萬公裡的人買車要三思,現實例子太戳心,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一年跑不到三千公裡有必要買車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年跑不到三千公裡有必要買車嗎(1年開不到1萬公裡的人買車要三思)1

一年跑不到三千公裡有必要買車嗎

前後換過4輛車,關于買車,我總結了12條買車“鐵律”,很多都是花錢買來的教訓,有4種車堅決不能買,有4種人群不适合買車,有4件事隻有買了車之後才知道。奉勸那些月薪低于8000,一年行駛裡程少于1萬公裡的人買車要三思,現實例子太戳心。

第一種車:試駕車

買車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尤其是首次買車,但如果你發現自己買的新車居然是一輛被别人開過很多次的試駕車,那心裡肯定很不舒服。

4S店一般有兩種試駕車,一種是客戶經常試駕的車型,這種車型少則幾百公裡多則上千公裡雖然質量沒問題,但畢竟很多都是新手,駕駛經驗參差不齊,經曆了各種“暴力”駕駛,多少都有損耗和瑕疵,不過一般4S店都有規定,如果出售試駕車,首先必須要告知客戶,同時價位上也會比新車便宜。

另一種是媒體試駕車,新車上市前各家車企都會邀約媒體、特約人群試駕,這類車型有的後面成為4S店試駕車,有的面向内部人員出售。總之,買車時需要先和銷售說明要全新車,不要試駕車。

提車時,都會進行驗車,這時候可以檢查車輛輪胎,一般新車輪胎都會有“胎毛”,當然有的新車胎毛也會被清理幹淨,這時候可以看看胎面新舊程度,有無明顯刮痕,可以伸手摸下排氣管内壁,如果刮痕較多,排氣管明顯有黑灰,那駕駛裡程肯定不少。

第二種車:運損車、事故車

一般4S店新車都需要從主機廠家托運回來,或者通過其他4S店調車,托運過程中、入庫等環節有可能出現剮蹭、碰撞等輕微事故,有的4S店經過修複處理,依然會當全新車來出售。

第三種車:庫存車

對于國産車,行業一般把出廠時間超過5個月以上的車稱為“庫存車”,進口車一般不超過10個月,我們經常會看到4S店的新車普遍都是停放在露天停車場,生産時間越久,風吹雨淋日曬,車漆、内飾、底盤、輪胎等難免會有損耗,因此盡量不要買出廠時間較長的車型。

可以通過駕駛室前方的VIN碼來查看車輛保養、維修、生産等信息,另外副駕駛車門下方,B柱一側有汽車銘牌,上面也會有生産日期等信息。

第四種車:改裝車、問題車、展車

很多汽車發燒友喜歡對原廠車型進行個性化改裝,增加一些新功能,内飾等,尤其是越野車,要知道,汽車電氣系統是一項極為複雜的控制系統,即便是一些專業做改裝的,也無法做到原廠技術,多少都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放在4S店大廳供到店車主觀看的展車,雖然不像試駕車需要上路行駛,但每天都有客戶乘坐、摸來摸去,有的人還是會覺得不舒服,一般展車在4S店都會有登記。

買新車還需要确認購車發票、合格證等各項手續齊全,一些有問題的召回車、冷門車、抵押車等要避開。

對于絕大部分家庭,買車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很多人因為買車而負債累累,因此買車前要三思,确認是否真的需要一輛車,比如說下面4種人群完全沒必要買車。

第一種人群:月薪低于8000元想貸款買車的人

一個很現實很殘酷的例子,我們公司一同事,為了追女朋友,花了近15萬貸款買了一輛思域,新車買來還不到半年,聊天時說想要賣車了,壓力太大,起初以為他開玩笑,沒想到幾天後真的把車賣了,很多人都不理解,他每個月工資八九千,不至于賣車啊,聽他細細算了一筆賬才真正能理解他的難處。

當初他選擇“3年0利息,首付30%”的貸款方案,首付5萬,貸款10萬,每年需要還3.3萬,每月還2777元,但是開銷遠不止于此。

同事租房,每個月房租1500元,他說生活日常開支大概一個月需要2000-3000左右,僅僅這3項就幾乎花了它一個月的工資,自從談了女朋友,月開銷又增加了一兩千,平均每個月車輛開銷也需要一兩千,不到半年時間信用卡額度都用完了,車貸還不上導緻逾期,負債從幾千到10多萬,個人征信有了不良記錄,各種貸款都被拒,最後淪落到賣車。

第二種人群:一年行駛裡程低于10000公裡的人

現在公共交通越來越便利,反而是私家車太多導緻道路越來越擁堵,油價上漲,自駕出行的時間成本、出行費用都很高,沒買車之前看着别人有車覺得很方便,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但當自己買了車,過了新鮮期,開始發現越來越不喜歡開車了,到處擁堵,有時候找個停車位找到崩潰,據相關研究數據,國内私家車年平均行駛裡程超過90%都在5000-15000公裡,而且逐年下降,很多車子停車場一停就是幾天甚至幾周。

有人甚至說,用買車、養車的錢來打車,二三十年也用不完,尤其是一年出行比較少的情況下,買車隻能是徒增負擔,從經濟賬來說,确實買車不劃算,但隻針對預算有限的人群,想提高生活質量,那另當别論。

第三種人群:為了“面子”買BBA

大部分人買車時确實需要用車,但也有很多人買車是跟風,攀比心理,甚至有的人為了所謂的“面子”,原本手裡并不寬裕,看到身邊很多朋友都買了BBA這些“豪車”,甯可貸款也要擠進BBA陣營,可結果自然是後悔不已。

絕大部分人群買車都是家用,也就是一個簡單的代步工具而已,10多萬的車完全可以滿足代步出行,但總有人覺得車價太低,開出去沒面子,于是咬咬牙,貸款也要買BBA。

買了之後才發現,以前覺得BBA很不錯,但此時BBA那份“優越感”再也找不到了,因為還有更多更貴的車,根本沒法比。反而因為打腫臉充胖子,讓自己壓力倍增甚至負債累累,最終得不償失,後悔都來不及。

第四種人群:父母給子女買車(不滿23歲不要買車)

有錢的家庭無須多說,該買就買,但絕大部分父母都是普通家庭,當子女進入大學或者剛步入社會,有的父母就想湊錢給孩子買輛車,其實對于經濟并不寬裕的家庭來說,不僅增加家庭負擔,還會增加子女負擔。

這類例子太多了,我的一個親戚,辛辛苦苦攢了十幾萬,他孩子畢業後自主創業,想買輛車,于是家裡把所有積蓄給了孩子,孩子自己貸款10多萬,買了一輛20幾萬的車子,本想着車子能幫助孩子更好創業,不曾想車子卻成為負擔。

創業初期,本身就沒有積蓄,收入不穩定,經常需要投入成本,但孩子卻把這部分錢花在了養車、還車貸上面,好鋼沒用在刀刃上,創業成效甚微,最後入不敷出。

同樣是創業,前期不買車、不買房,把資金都投入在創業上,摸爬滾打幾年,慢慢掙了錢,才開始買車、買房,這是兩個很現實的例子。

分享在最後

第一件事:買車容易養車難

我們來算算一輛10萬的家用車,一年到底需要花費多少錢?

1、保險:交強險 車船稅 保險費用平均每年算3000元;

2、油費 過路費:一年行駛15000公裡,加92号汽油,現在92号汽油算8.5元,百公裡油耗算8L,算下來一年油費大概需要10000元左右,高速通行費算2000元。

3、停車費:以月租車位來看,各個地區不一樣,以平均月租300元來計算,一年3600元,加上臨時停車費用,一年至少4000元以上。

4、保養、違章等費用,每10000公裡保養1次,大小保養平均算下來,一年保養費算1000元,洗車、維修、交通罰款等費用算1000元/年。

這樣算下來,一年最低需要支出2萬以上,也就是說平均每個月最少需要2000元。

第二件事:為“雞肋”配置花了冤枉錢

其實汽車上很多功能都是“雞肋”,看似高科技,實用性卻很小,比如說,自動啟停、自動全景天窗、遠程啟動、HUD擡頭顯示、大燈自動清洗、車載導航等功能,為了這些不實用的功能卻需要多付1-4萬不等,完全不劃算。

當然了,也有很多功能很實用,比如說,360全景影像、前後倒車雷達、行車記錄儀、後視鏡加熱、自動駐車等功能,這些功能實用性較強,買車時盡量要有。

第三件事:SUV和轎車選錯了?

有的車主買車前,覺得轎車乘坐更舒服,運動感更強,還省油,于是選擇了轎車,但買了車之後慢慢才發現,轎車底盤較低,很多路段通過性偏差,空間偏小,視野偏差,老年人容易暈車,于是後悔了,早知道該入手SUV。

其實,SUV和轎車各有優勢和不足,關鍵看個人用車場景,任何車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沒有什麼可後悔的。

第四件事:新能源汽車省“油”卻不省錢

面對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有的車主可能會糾結,不知道該怎麼選?有人想省錢,于是選擇了新能源車型,殊不知,像純電動汽車、插電混動、增程式、油電混動等車型都是省“油”不省錢。

同款車型,新能源車型普遍比燃油車貴至少4萬以上,幾年後賣二手車,新能源汽車由于保值率普遍偏低,普遍比燃油車少賣5萬以上;每年新能源汽車的保險費用比燃油車貴至少2000元以上。

這幾項算下來,假如一輛車開10年,每年行駛1.5萬公裡,純電動汽車10年省下來的電費大概在8萬左右,而燃油車前面幾項省下來的錢就遠超10萬,因此說,僅看經濟成本,純電動汽車看似省油錢,但長時間來看并不劃算。

但是,買純電動汽車真的是圖省錢嗎?其實都錯了,或許買10萬以内的純電動汽車是真為了省錢,但願意花10萬以上買純電動汽車的人一定是看好它的動力性能、NVH舒适性、外觀、科技感、智能輔助駕駛、綠牌等優勢,因此,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型該怎麼選?完全不需要糾結,自己喜歡就是最好的。

總之,買車前要三思,有必要提前多做一些功課,知己知彼,多了解一些相關經驗、教訓,以免吃虧。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