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媽媽在平台上提問:我家孩子三年級,迷上了奧特曼卡片和迷你世界遊戲,不讓玩就自己畫,要怎麼制止?
虎媽團會跳出來說:畫什麼畫,現在三年級了,正好到了小學承上啟下都關鍵時刻。如果這時候還不讓孩子收心,那孩子的心就“玩野掉了”。
與其讓孩子瞎畫八畫,還不如換成遊泳和毛筆字。雙減歸雙減,以後大學還是要考的,985和211還是要拼一拼的。
佛系媽媽團會反駁:這是孩子的天賦啊,他既然沉迷于畫畫,那就發展為他的愛好呗。說不定孩子将來都不用考大學,直接把愛好和職業挂鈎了。
某爸爸出來分析:這戰場分布圖,畫得很到位啊,不僅畫了前沿陣地,包括壕溝和鐵絲網。還畫了步兵陣地和倉庫。
結論:真的用心了,如果分一半的心思給學習,那妥妥的學霸無疑。
01
沉迷于昆蟲世界的孩子
世界就是那麼神奇,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從來不需要考試。比如車模航模、奧特曼、軍事打仗。而學校教的那些需要考試的,卻永遠那麼枯燥,比如ABCD,比如應用題、線性代數。
很多頭腦靈活的孩子,考試卻永遠得不了高分,他們被定義為“差生”。
譬如一個名叫殷然的男孩,癡迷于蟲子的世界,他可以從早到晚撅着屁股趴在地上看蟲子。就像我們小時候也和蟲子打過交道,三五成群地研究過西瓜蟲,蹲在地上長久地看螞蟻搬食物。
那我們後來怎麼樣了呢?是不是被家長呵斥不務正業,或者扯着衣領去做作業,否則就不是個好孩子。殷然說過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他說:“大自然裡所有物體都是好壞不分的,對于蟲子來說,就是害益之分,是人類亂編的”。
蜜蜂生産蜂蜜,給人們帶去甜蜜和豐富的營養,所以人們給它冠以“勤勞的小蜜蜂”這樣的美稱。蝗蟲吃人們的莊稼,導緻農田顆粒無收,所以人們定義它是害蟲。大自然都沒有對昆蟲定義,人類卻早早給它們貼下标簽,這些昆蟲也隻是在循環自己的食物鍊。
雖然殷然喜歡昆蟲,喜歡研究昆蟲,但是正如殷然的媽媽所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想做的事和要做的事應該達到一種平衡”。
尊重孩子的興趣,也要讓他完全跟得上學習,這是一種巧妙的平衡。那如何才能幫助孩子,去達到這種平衡呢?
02
他是研究跳蚤的科學怪人,也是數學家和哲學家
一、學會時間管理
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早就明白了時間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你把時間放在哪裡,你把精力投入到哪裡,你就會在哪裡獲得回報。
柳比歇夫是前蘇聯的科學家,他也是一位生物學家、哲學家、數學家。同時,他還在業餘時間裡研究跳蚤,這種小到看不見的小蟲,他竟然搜集了一萬五千隻。柳比歇夫還挑出了5000隻公跳蚤,分成300種不同的種類作器官切片,他收集的材料比動物研究所還多上5倍。
劃重點,這是柳比歇夫業餘時間作為休息的愛好,不是他的主業。他對于時間管理,有着非常獨特的方法。在1916年到1972年之間,他每天都記錄他的時間支出,甚至到了一絲不苟的地步。
日期 事件 花費時間,每天記錄5~7行。通過時間記錄法,柳比歇夫能準确估計時間過去了多久,以及完成一項任務所需的時間,從而合理安排工作計劃。
比如,柳比歇夫會在乘電車、坐火車的時間看書和學英語,利用無聊的會議時間演算習題,利用散步的時間捕捉昆蟲,因為時間管理,讓他的時間長度顯得更長。看似碎片時間管理,但又像是給碎片時間做了一個完整的規劃和統一。
殷然的父母很支持孩子的興趣,但是也沒有讓孩子放任自流。他們讓殷然分清楚什麼事情是必須去做的,需要完成的作業一定要打卡完成,這和柳比歇夫的“純時間”理念也是一緻的,即這段時間完全投入學習或工作。
在陪伴孩子收集昆蟲的間隙,比如坐車的時候,或者無法出門的壞天氣,殷然的媽媽會和孩子一起背古文,媽媽甚至比孩子背得更順暢,我想這也是父母用自己的行為表明對學習的态度。
二、從興趣遷移而來的能力
如果孩子對一樣事物感興趣,那他就擁有了非常強大的能力,最怕是不被認同的埋沒。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對已知事物的專注研究,這些都是能夠被遷移到學習上的。
比如孩子不管在做什麼,都做到專心緻志。在學習數學,那就專心做數學,在背古詩,腦子裡就隻有古詩。如果孩子投入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中,但是想着還沒有完成的作業,那其實一切都是徒勞。
《卡爾·威特的教育全書》中有這麼一件事,小哈特威爾是個聰明的孩子,對萬物都有着好奇心和求知欲,他的父母也都是知識分子,但是小哈特威爾上學後,成績卻很不理想。
老卡爾在觀察後,發現小哈特威爾經常看書時走神,常幻想自己是個英雄去懲惡揚善。老卡爾很巧妙地把孩子的興趣,遷移到了他需要背誦的荷馬的詩,告訴他書裡有很多英雄的事,學好書裡的本領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
對孩子的興趣,最好的方法是在不破壞的條件下,合理規劃和安排孩子的固定學習時間和興趣時間。不打擊孩子的興趣的同時,把興趣上表現出的能力遷移到學習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