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是北宋名臣,也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範仲淹少年時經曆坎坷,父親在他幼年時去世,母親改嫁長山朱氏。此後範仲淹苦讀詩書,成為參軍才接回母親,并且改回本名。應該大部分的朋友都不太清楚範仲淹的“仲淹”是什麼意思,古人取名字都會賦予各種含義,範仲淹也不例外。那這次就為大家講講有關範仲淹名字的秘密,還有他一生的經曆,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範仲淹是我們熟知的宋朝名臣,不僅僅是他寫出聞名天下的《嶽陽樓記》,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更因為他文能寫紅一座樓,武能鎮住一個國,範仲淹成為文臣武将效仿的典範,他的谥号是文正,能夠擔得起這個谥号的大臣,在中國曆史上也是數的過來的。
範仲淹年幼的時候生活條件并不好,但是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中進士,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在參政的過程中,範仲淹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在他的方針政策下,流亡百姓和羌族回歸,鎮住了一直不安分的西夏,元昊不得不向宋稱臣,不敢侵犯大宋的邊境,1043年,範仲淹出任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發起“慶曆新政”,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達到節省錢财的目的,不過新政觸犯守舊貴族官僚的利益,于是他們紛紛阻擾,不久後,範仲淹被貶出京,曆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最後在上任颍州的路上去世,終年64歲。
範仲淹一生的成就想必很多讀者都或多或少了解,但是在範仲淹成長的過程中有一段不太為人知的冷曆史,就算史書中也是記錄寥寥,那就是範仲淹曾經有個名字叫朱說(yue),他中進士的時候也是用的這個名字,直到他成為朝廷大臣才認祖歸宗的,該名為範仲淹的。
漢唐名臣後代,家道破落,生活困苦
範仲淹也是名臣的後代,隻不過到了他這一代,因為遭遇到變故,所以才沒落了,範仲淹的親生父親是範墉,他曆仕武德武信武甯三軍節度、掌書記、賜绯,初贈尚書、刑部郎中、太子少師,加贈太子太師、累贈太師、周國公,不過他服務的不是唐朝,而是五代十國中的吳越國,跟随錢俶歸入北宋,官至武甯軍節度使。而其先祖更是唐朝宰相範履冰,在追溯遠一點的話,他的祖先是範滂,東漢時,舉孝廉,曆任清诏使、光祿勳主事,江夏八俊之一,可見範仲淹也是名門之後。
在範仲淹隻有兩歲的時候,範墉突發疾病身亡,範仲淹的母親不是正室,這點在史書上并沒有記載,但是在《範氏家乘》特别是蘇州範氏總譜可知,範仲淹有兩位母親:嫡母陳氏,庶母謝氏,而範仲淹實為庶出。範仲淹的父親死後,其嫡母陳氏帶着自己所生的仲溫兄弟回了蘇州老家。
而範仲淹母子作為側室庶子,在範家其實已無立足之地,同時謝氏的家境不像陳氏那麼好,因此就變的很無助,于是謝氏被迫改嫁,除了窮以外,還在于她的側室身份。
謝氏改嫁的是山東長山(現在山東鄒平)朱文翰,由于是改嫁過來的,因此範仲淹的名字也就改了,改成了朱說,朱文瀚是長山縣令,謝氏改嫁過來之後依然不是正室,而是側室,因為朱文瀚已經有初氏,并且生有兒子,這也是在家譜中有記載的,隻不過家譜中并沒有記載初氏是不是活着,但根據範仲淹的遭遇來看,初氏是活着的。
偶然得知身世,範仲淹發誓要認祖歸宗
史書并沒有記載朱文瀚對待範仲淹的态度,但是從記載來推斷,朱文瀚對範仲淹應該是不差的,如果對範仲淹很差的話,史書肯定會記上一筆的,謝氏改嫁的時候範仲淹還小,并不知道自己原來姓範,但是朱文瀚的兒子卻暴露了範仲淹的身世。
事情是這樣的,從小過慣了節儉生活的範仲淹,看不慣朱家兄弟的奢侈浪費,忍不住多次規勸,朱家兄弟不但不聽,還冷冷地回敬他:“我們花的是朱家的錢,關你何事?”這時範仲淹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不甘心再居人籬下,下決心脫離朱家獨立生存,不過這個時候的範仲淹是沒有能力的,因為他和母親是嫁入了朱家,所以範仲淹也隻能暗暗發誓,等考取了功名,一定要認祖歸宗。
于是範仲淹毅然辭别母親,前往南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學,投師戚同文門下,範仲淹刻苦讀書,五年都沒有脫衣服睡覺,為了節省開支,他堅持每天隻煮一碗粥,冷卻後劃為四塊,然後撒一點鹽和菜末,每天早晚各吃兩塊,這就是文壇上流傳甚廣的“劃粥斷齑”的故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1015年),範仲淹以“朱說”之名,登蔡齊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為進士,就當時的情況來,範仲淹名義上不是寒士,但過的是寒士的生活。
不過範仲淹并不能馬上認祖歸宗,他的級别還不夠,知道他當上節度推官才推動這一事情,宋史本傳稱:範仲淹“舉進士第,為廣德軍(今安徽廣德)司理參軍,迎其母歸養;改集慶軍(今安徽亳州)節度推官,始還姓,更其名”。
另外範仲淹的墓志銘也記載了此事,他的墓志銘為富弼所做《範文正公墓志銘》:“公既長,未欲與朱氏子異姓,懼傷吳國(按,其母謝氏贈吳國夫人)之心,姑姓朱;後從事于亳,吳國命,始奏而複焉。”,這事茲事體大,範仲淹也是奏明皇上,得到宗族的認可才真正認祖歸宗。
範仲淹取名仲淹的含義?
那麼,當年的“朱說”究竟為什麼更名“範仲淹”?而不是範說呢?其實留給範仲淹的選擇很小,首先姓氏是不能改的,其次就是仲字也不能改,因為是範家既定的輩分,留給範仲淹的隻有最後一個字。
最後一個字留給範仲淹發揮的空間也很小,因為宋人取名有一習慣:親兄弟小排行常從漢字同一部首中選取。既然範家兄長仲溫等取名從“氵”,那麼他也隻能從“氵”。“氵”部可選字甚多,讓他最為滿意的,應該就是這個“淹”。為什麼?因為範仲淹選擇了這個字,這個字義兼褒貶,一方面,淹遲、淹泊、淹沒、淹留、淹滞、淹塞、淹蹇等等,最能反映他的坎坷不幸;另一方面,淹貫、淹通、淹識、淹博、淹該、淹雅、淹穆、淹華等等,最能代表他的志向追求。
通過這個字,既能反映範仲淹苦難的過去,又能表明範仲淹的志向,可謂一語雙關,範仲淹也是用心良苦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