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過”出自《論語•裡仁》。
原文: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譯文:孔子說:“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集團的人所犯錯誤性質是一樣的。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沒有仁德了。”後形成“觀過知仁”這一成語,意思是“察看一個人所犯過錯的性質,就可以了解他的為人。”
2、“不貳過”出自《論語.雍也》。
原文: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顔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譯文:魯哀公問孔子說:你的弟子之中誰最好學?孔子回答說:顔回好學,“不遷怒,不貳過”。意思是不遷怒于人,不重複自己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