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做手工藝的老匠人,大緻能想象得到會是一個質樸的老者,但劉嘉峰很“潮”。這并非指衣着,而是他對時下各種流行時尚如數家珍。“社會的變遷,是誰也阻擋不了的,若不想被時代抛棄,那麼就應該吸收新東西,站在潮流前沿。”
劉嘉峰,中國竹編字畫創始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通竹編字畫、雙面竹絲編、瓷胎竹編等技藝。
創新的講究
蘭亭序局部
每天早上,一到上班時間,劉嘉峰會準時出現在工作室,進行竹編創作。他的作品非常精細,所以對工具的要求特别高,像刀子、勻刀、鑷子等都是自制的,用起來更順手。一根根比發絲還細的竹絲,經劉嘉峰巧手編織後,成了各種精美的工藝品,栩栩如生,韻味十足。
心經局部
年近古稀的劉嘉峰一直琢磨着如何讓手藝傳承新生。“創新是工藝美術永恒的話題,造型、技術、品種等各方面都要适應現代人的審美需求,這樣才能繼續走下去。”研究竹編字畫、提花瓷胎竹編都是劉嘉峰的重要創新之舉。
《國寶》
竹編字畫一般是兩層竹絲做經緯線編織,有挑壓法、斷絲法、掐絲法、編花型等多種,挑壓法是最基礎的方法,他在一挑一壓間駕輕就熟,“該挑幾幀壓幾幀都是有規律的,比如留白的地方就是挑一壓七,顔色較深的地方就是把黑竹絲挑一壓四,根據顔色不同,挑壓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龍紋梅瓶》
而他的提花瓷胎竹編,是立體竹編與平面竹編結合:先以平面竹編方式編織一個矩形,将平面矩形的竹編圍在瓷胎中部,再以藏頭編法将接頭接洽得天衣無縫,瓶底和瓶口仍用立體竹編方法編織,并與中間的平面竹編銜接。如果遇到異形的瓷器,平面的竹編形制還要根據瓷胎造型進行改變。
”為了在器型上創新,劉嘉峰煞費苦心,設計了很多符合當下審美而又适合編制的工藝品。
制竹有道
《維摩演教圖》
對于竹編的原材料,他頗有講究,一定要四川特有的慈竹。
“之所以選擇慈竹,是因為慈竹的竹絲非常柔韌,不容易斷,且竹節較長,可以避免節疤的出現。瓷胎竹編、竹編字畫都需要非常精細的竹絲,這兩個特質最能滿足竹編對于竹絲的要求。”
《虢國夫人遊春圖》
選好竹子後,用砍刀、鋸刀“去頭去尾”,選擇竹子中間最直的節層,去掉竹子外面的青皮,選用青皮下的竹簧。“竹簧一般可以劃十幾層出來,但青皮下的前四層竹簧是最好的,做精品字畫時,我就隻選用前兩層竹簧;如果做瓷胎竹編,一般劃出比較厚的一層就夠了,越往裡面竹簧的纖維就越粗糙。”
文姬歸漢圖局部
劃好後的竹簧再用小刀抛光,整個竹編工序裡大約會用到幾十種刀具。抛光後劉嘉峰再用自己制作的排針劃絲,竹絲精細的重點就在這兒了,一般1厘米寬的竹片會被劃成20~30根竹絲,最細的時候,他曾把1厘米的竹片劃成48根均勻的竹絲。
《東籬賞菊圖》
接着是對竹絲進行染色,竹編創作的需要不同,所染顔色也會不一樣,有的會漂白,有的會染成黑、紅、古銅等色彩。在他看來,竹編雖然是來自民間的技藝,但到底是一門藝術,涉及到造型、設計、工藝技法、美學思想等,創作的每一步都要精心設計。
竹編之路,輾轉起伏
《芭蕉仕女》
劉嘉峰的老家在四川渠縣靜邊鎮一個偏僻的農村,那裡盛産各種竹子。村子裡家家戶戶,不管男女老少,都不同程度地會編制竹編用具。受家鄉濃厚的竹文化影響,劉嘉峰從小便會各種竹編。
《花鳥》
小學二年級就研究在竹扇上編字體,編出了自己的名字。到中學時,他的竹扇越編越好,竹絲也越來越細,小鎮上的很多人開始找他定做竹扇。那個時候市場上的竹扇賣5分錢一把,而他做的可以賣2毛。1971年全國掀起“割資本主義尾巴運動”,劉嘉峰因為在勞動之餘編竹編,被判定為走資本主義道路,在“牛棚”關了一個多月。
《隐形觀音》
從“牛棚”放出來後,劉嘉峰的作品參加了四川省達縣地區工業産品展覽,引起了領導的重視,将他從農村“特招”到渠縣二輕局,專門從事竹編工藝品的制作。
劉嘉峰的高超技藝可以說是偷師學藝來的,對此他很坦然:“偷師學藝就是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研究習得技能,這是一種值得發揚的學習精神。”
《太白醉酒圖》
當年他通過四川省工藝美術公司的介紹信,得到了去自貢學習龔扇技術的機會。但對方不讓學,隻允許他參觀10天。因為有20年民間手藝的功底,回去之後他憑着感覺,編織出和龔扇一樣的作品,後來他對龔扇技藝進行改革創新,創作出了“雙面竹絲編”。
居不可無竹
《威震山河》
多年的積累與創作,劉嘉峰的堅持終于有了回報。2012年,他憑借《龍紋梅瓶》瓷胎竹編《虢國夫人遊春圖》竹編字畫和《維摩演教圖》竹編長卷,被評選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從民間藝人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竹編對于劉嘉峰來說,也從維持生計的工作變成畢生為之奮鬥的事業。“竹編給我的一生帶來了各種感受,有苦有樂,現在又成為了傳承人。一個小時候的愛好,成為我一生都在琢磨的手藝。”
《天女散花》
劉嘉峰推動了中國竹編技藝的發展,而他的兒子、劉氏竹編的第二代傳人劉江,讓竹編回歸了生活。他以父親精湛的技藝為基礎,融入現代時尚設計,竹子被做成了古色古香的燈飾、時尚典雅的配件,高貴大氣的派對包等。
罐
劉江希望自己的竹編賣的是生活方式,而不是特色産品。“手工藝有生命,應該到喜歡的人手裡去。”自從接班之後,劉江的理念得到了父親的認同,而劉江也從父親身上,看到一個老藝人更多的用心和堅持。
《哪吒》
現在劉嘉峰大多數時間都在自己的創作室,與他的幾位徒弟一起專注于創作,繼續探索新的竹編工藝。劉江則把竹編與茶道、花道、香道、文玩等相結合,設計了多款竹編産品,深受年輕一代的喜愛。
《月中觀音》
“我最應該做的是要想方設法,把劉氏竹編的技藝傳承下去。”劉嘉峰研究了一輩子竹編,為竹編培育更肥沃的土壤,給未來更多人參與竹編創作提供了可能性。為了讓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劉氏竹編”也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匠心獨運。
文|李程瑩 圖|劉嘉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