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唐代時,慧能法師去廣州法性寺講課。
忽然,有風吹過來,幡發出了聲音,輕輕搖擺。
一人說,這是幡被風吹動的;一人說,這是風吹幡動。
慧能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心動。”
所有的人,若有所思,頓時變得安靜了。
有道是:“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人這一生,看似我們和外界反複較量,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其實是我們和内心在較勁。
你的心變得安靜了,身處鬧市,也能修行,這是“大隐隐于市”的道理;當你有了自己的主張,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你的行動,這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着。
順理成章,一個人想要成事,就要排除外物的幹擾,專注做自己,專心做某件事。一次出發,不能抵達彼岸,但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發,就可以做到了。
因此說,真正的高手,不會被外物幹擾,還能看清外物,利用外物。
02
靜觀其變,充分認識外物,為己所用。
一塊木頭,在樵夫眼裡,是柴火;在商人眼裡,是商品;在司機眼裡,是障礙物;在能工巧匠眼裡,是工藝品......
同樣一件東西,你可以花幾塊錢得到,也可以花幾百塊錢得到。你不去貨比三家,就不知道其中的奧妙,就不會了解東西的成分和真實價值。
在周代時期,邾國人喜歡用帛當成繩子,連接甲裳——皮革制作的戰袍。
有一天,大臣公息忌對國君說:“帛很粗很寬,制成的甲裳不夠靈活,也會有污垢;如果用絲線就不一樣了,成本低,并且更靈活耐用。”
國君點頭,表示贊許。公息忌第一時間安排家人做絲線。
有人認為,公息忌想要高價賣掉家裡的絲線,才提出這樣的建議。國君立馬決定,繼續用帛。
顯然,國君對絲線、帛的作用、性能沒有搞清楚,對于外人的建議,也沒有認真甄别,随意改變主見。導緻做戰袍的成本提高了,士兵也承受了本來不應該承受的苦。
培根說過:“戴上墨鏡,世界在你眼前就立即失去了光彩。個人的不幸往往是脆弱者觀察生活的墨鏡。”
當你用心觀察,把外界的東西,都當成“有利的東西”,你就會得到外物的力量,從此用最小的成本,做成最大的事情。
現實生活中,發現商機、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是既觀察外物,又借用外物的實際操作。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03
保持定力,權衡外物利弊,專注自己。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位父親,總是認為自己的兒子長相很醜陋。還常常抱怨,自己為什麼生了這個人啊?
有一天,這位父親外出,遇到了當時大家公認的美人商咄。他把自己的兒子和商咄對比了一番,發現兒子更美。于是,父親更加喜歡自己的兒子了。
有道是:“娘不嫌兒醜。”
作為父母,如果給兒女更多的愛,就不會埋怨兒女了;如果保持這份愛,就不會出現“人比人,氣死人”的想法了。
在生活中,常常有人抱怨:“看吧,隔壁某個孩子,好聽話,學習成績好棒;某個家的女兒,居然嫁給一個有權有勢的男人,人品也不錯,自己家的女婿,這不行,那不行......”
胳膊往外拐,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還有很多人,把壞的臉色帶回家,對外人很親和。日子都過反了。
古人說:“目察秋毫之末,耳不聞雷筵之聲。”
真正的高人,會允許别人提建議,也會和别人對比,但是更大一部分是“做自己、守初心”。
讀書的人,一心隻讀聖賢書;在職場,幹一行愛一行;在社會上,愛人者,人恒愛之;在家裡,拉着家人的手,一起走。
牢牢把握自己的方向,外物對自己的影響就小了,想要做的事情,成的家庭,都可以成功。
春秋時,楚國一位射手養由基,他把石頭當成犀牛,反反複複練習射箭,因此他射的箭,入石三分。正所謂:“将軍夜引弓,沒在石棱中。”
很多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對外物看得太重,對自己看得太輕,因此随意改變自己的初衷,随意被外物幹擾,因此方向不确定,人生很迷茫,一事無成。
04
适時變通,積極利用外物,順勢而為。
當然,不被外物幹擾,利用外物的好處,堅持做自己,并沒有固定的模式,而是随着時代的發展,主動調整自己,學會揚長避短。
善于變通,才能通達持久。
商纣末年,民不聊生。周文王在岐山主政一方,當地一片祥和,周圍的賢人都來歸附。
伯夷、叔齊,本是孤竹國人,飽讀詩書。他們打算去投奔周文王,到了岐山之後,發現周文王過世了,周武王在主政。
伯夷、叔齊了解到,周武王和周邊的諸侯建立盟約,都要塗上牲畜的血。他們認為,利用牲畜,是暴政;随意建立盟約,是為了一己私利。于是他們離開了,在首陽山下,餓死了。
古人說:“人之情,莫不有重,莫不有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外物也有自己的生存法則,如果你過于固執己見,反而會犯“偏聽偏信”的錯誤,會陷入到“自以為是”的陷阱。
要說誠實的話,但是不能随意就和盤托出;要踏實做事,但也要拒絕被人欺負;要關愛父母,但是不能不糾正父母的錯誤。
任何事情,都要一分為二來看,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用當下的智慧解決問題。
05
《周書》裡說:“往者不可及,來者不可待,賢明其世,謂之天子。”
昨天的管不了,今天的不能等。專注當下的事情,把握今天的局勢,就是天之驕子了。
一個人想要往高處走,就要有對應的能力和智慧,要有積極的舉措。
人這一生,不僅要處理好人際關系,還要處理人和物、社會的關系。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一切都通透了,你就能把握要義,不斷推進人生。
做人如鳥,借風能高飛,但是振翅是本能,兩者都不能忽視。
從今往後,鎖定目标,借力使力。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