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厭的勇氣》裡面的有一句話:請不要把人生理解為一條線,而要理解成點的連續。
如果拿放大鏡去看用粉筆畫的實線,你會發現原本以為的線其實也是一些連續的小點。看似像線一樣的人生其實也是點的連續,也就是說人生是連續的刹那。
而“現在”就是這一刹那的連續,我們隻能活在“此時此刻”,我們的人生隻存在于刹那之中。
很多人把自己的一生當作一條線,達到線的頂端或者山頂就是成功或圓滿,認為是一條線的人,也會理所當然的做很多規劃,隻要我們按部就班做好對應的選擇和實踐,我們肯定可以走上山頂,獲得成功?
但是真得這樣嗎?
例如,往常孩子高考,家長都會根據當下形式和過來人的經驗給孩子做好規劃,高考志願應該選擇**專業,上**大學,上完大學,多少歲該結婚,什麼時候生娃……孩子的路都被規劃得好好得,但是現實是能有幾個孩子是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和規劃走得。
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得就是一直在變。
之前金融、教育行業賺錢吃香,等選好這些專業,一畢業才發現,**公司大量裁員,根本很難找到容身之處。
計劃30歲之前結婚,結果發現身邊同事都是男的,找女朋友猶如大海撈針,再加上每年男女失衡比例加大,在不久的将來将會出現3049萬的光棍,想想就頭皮發麻……
計劃32歲之前生娃,又是各種房子、教育壓力、工作壓力、沒點經濟實力,真不敢生……就算國家鼓勵生育三胎,恕我無能為力。
……
上面是人生的規劃,感覺都不是很靠譜,再看看職場的規劃,
前段時間,上海一位外企高管的求助信在網上曝光,引來衆人熱議。
從這份求職信來看,這位優秀男士畢業重點大學,在外企高管做了20年,會說流利的英語,管理和業務能力也不差,但是在離職之後就一直找不到工作,還困頓于養娃的壓力,讀着讀着都感覺很心酸
我們以為上個985大學,讀個好的專業,在一個好的公司,謀一個好的職位,就高枕無憂了嗎?
不是,現在每年畢業名牌大學的一抓一大把,不僅國内名牌,國外名牌,博士、碩士都是一大批,而這些在職場隻能說是一個門檻,門檻達标之後,再看個人能力和不可替代性,所以一些年紀大、沒有不可替代性的老人們,和這些精力沖勁成本等方面都比你優越的年輕人比,公司為何還要選擇你……
社會就是這麼現實!
我們以為,按照規劃在這家公司可以做到退休,殊不知,半路殺出這麼多程咬金,導緻飯碗不保,最終被辭退;我們按照規劃,一步一個腳印,不出10年,肯定可以平步青雲,年薪百萬……,殊不知,離職之後再找工作是如此艱難。
那你說我們是不是就完全不做職業規劃呢?
也不是,
咱們應該做的,是把握好事情的大方向,做好眼前的事,這比做規劃有意義。
那什麼叫把握大方向?
就是你要選擇你專注的領域,放掉那些不重要的事情。
比如,巴菲特讓他的私人飛行駕駛員,列出了人生當中最重要的25個目标,然後告訴他,一項一項劃掉,最後隻能剩5個。為什麼呀?
巴菲特告訴他的私人飛機師說,要實現這5個首要目标,就得放下那20個。巴菲特認為,真正成功的人對很多事情都要拒絕,把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目标上,也就是我們說的“把握大方向”。
隻要跟大方向是一緻的,具體那三年能幹什麼,都可以,随緣,不必規劃!
說到這裡,很多人提出質疑,那市場上那些有那麼多職業規劃師,那都是沒用呗?
其實很多人對職業規劃師不是很了解,都以為他們是神,可以幫助我們做好有用的規劃,
真的嗎?
其實職業規劃師大多數也是給你把握大方向,把握大方向的手段是什麼?就是提問。咨詢的時候,會問你好多好多問題,甚至是翻來覆去地問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你有了答案了,結果根據這個問題,又提了三個問題之後,你會發現,你對你的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已經産生了動搖。這個時候,他幫你再問第一個問題的時候,就幫你重新建立了一個思考回路,幫你更加了解自己,知道你有哪些特點,什麼長處、短處,你想要什麼呀,而且,是錨定一個大方向。
如果你遇到了一個咨詢師,給了你一個特别笃定的答案,我告訴你,這個人的專業性就喪失了,不要信他。
不停地提問,從他的角度幫你思考,這才是他的職責。即使沒有咨詢師,你也可以多問自己,了解自己,這比規劃細節要重要得多。
想要給人生,給職場做出規劃也是可以理解,因為這是生命的本能,我們天生就對不确定性充滿恐懼,總想抓住點什麼!
但人生其實很吊詭,它就是一個持續失控的過程,每天都有很多随機的事件發生,會影響你的選擇。你的出生,可能不在你父母的規劃之内;你的死亡,肯定也不是你自己規劃的。
總結:放松點,與其做那麼多規劃,不如立足于當下,多觀察自己的選擇,了解自己的需求,把握專注在大方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