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心君悅
時光是一面鏡子,坐于鏡前,可以看到一生悄變的容顔,經曆的路程,走過的人流,以及發生的故事。隻是我們沒有能力去修改,隻能看着,看着,直到鏡中的影像,從清晰到模糊,再到無比清晰,最後變得不複存在。
皇太極的一生有過很多女人。
但是他一直都清楚,真正令他在意,走進他内心的女人隻有三個:哲哲、玉兒與海蘭珠。
對于在他生命中占據舉足輕重位置的這3個女人,皇太極一直無法分清她們對他來說意味着什麼,他又寄予了她們怎樣的情感。
他以為自己深愛的,其實不過是一場關于欲望與征服的較量;他以為自己不在意的,卻是支撐他踏過荊棘與坎坷的力量源泉;他以為真正屬于他的,卻在無常命運的戲谑下棄他而去……
直到臨終前他才徹底想明白,這三個女人在他的一生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而他最愛的又是哪一個。
哲哲哲哲是皇太極的結發夫妻。
在皇太極還沒有成為權傾天下的一國之君之前,哲哲便嫁給了他。
一個大金的四貝勒,一個科爾沁的格格。兩人的結合,雖然伴随着明确的政治目的,但這并沒有影響他們成為一對般配的夫妻。
那時所謂般配不過是按照約定俗成的标準,衡量兩個人的家世門第是否相宜罷了。
在皇太極的眼中,哲哲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正妻。
不善妒、不計較,溫良、賢惠,處處以他為主,事事為他着想。連納寵這種事,哲哲都會主動幫他張羅。有她在,無論是做貝勒,還是做皇帝,皇太極都是放心的,而他也從心底裡尊重哲哲。
在哲哲的眼中,皇太極是個英雄。
他精明強悍,他有勇有謀,他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征服了一座又一座高山,站在了權力的頂峰。因為他,她成了世上最尊貴的女人,無論他的身邊有過多少莺燕,她的地位從未動搖半分。她永遠是他獨一無二的妻,而她對他一直如兄如父般敬着。
隻不過,他們都知道,彼此之間從始至終都沒有愛。他們默契地将這種不是愛的情感,稱為結發夫妻的情分。
對于這個結論,他們都很滿意。
可是,從情感層面與付出比例來看,哲哲對皇太極奉獻得更多。
在那個時代,一個女人一旦嫁人,夫君便是她的天,她的地,她的一切。哲哲也是如此,她全心全意地依附着皇太極,順從他、體貼他、襄助他。
皇太極想要玉兒,哲哲便去勸解自己親侄女;皇太極讓她說服多爾衮娶小玉兒,哲哲明知多爾衮對玉兒有情,為了完成皇太極的交代的事,她依舊讓玉兒去勸說昔日的心上人;皇太極想讓玉兒使美人計勸降洪承疇,哲哲也親自去說服;皇太極讓她無論如何保住豪格的命,她亦沒有任何猶豫地便答應了……
總之再為難的事,再委屈的事,隻要皇太極開口,哲哲都會盡力去完成。
好在,哲哲所做的一切,皇太極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将哲哲視為最親近、最信任的人。
在皇太極自覺身體狀況不佳,大限将至的時候,他握着哲哲的手說道:
“我明白你的心意,人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如今我才找出這句話的滋味來。哲哲,跟了我這麼些年,也确實是經過了許多大風大浪,到如今,隻有你,還是那麼賢淑寬厚,也隻有你,還是一心在為着我啊。”
曆經滄桑,哲哲始終站在他的身邊,他們之間有攜手共艱危,有執子之手偕老,唯獨沒有弱水三千,隻取一瓢。
在皇太極去世的時候,最難過的是哲哲,她悲切地一遍遍呼喊着皇太極的名字,在那一瞬間,我甚至覺得,她是愛皇太極的。隻不過,她把愛升華為了妻子的責任,正宮的義務。
或許她也曾幻想過、期待過皇太極的愛,可惜的是她從未得到過。
玉兒皇太極一直認為他是愛玉兒的。
即便他自己也承認,當初娶玉兒,是為了“母儀天下”的預言。可是他依舊認為,他是愛她的。
玉兒識大體,知進退,有分寸又懂得如何哄他開心。這樣的玲珑女子,加之頂尖的容貌,很少有男人不動心。所以他們之間,曾有過愉快的歲月,看着眼前明豔動人,聰慧睿智的女人,他滿足無比。
如果玉兒沒有先愛上多爾衮,或許她與皇太極的結局真的會改寫。
隻不過,這世間哪有那麼多如果,情緣這種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是最難控制的。
當皇太極得知,玉兒曾與多爾衮相戀,甚至說玉兒心裡始終愛着多爾衮。從那一刻起,皇太極與玉兒注定了不可能在親近一分。
皇太極此生唯一的隐痛,就是努爾哈赤沒有将汗位傳給自己,而是給了多爾衮。這讓自負的他,難以接受,他不明白自己輸在了哪裡,他也不願承認自己輸了。
為此,多爾衮成了他心中的一根刺,一根無時無刻不再提醒他曾經輸過的刺。即便他親手奪走了多爾衮的汗位,可是他依舊不甘心,他無時無刻不想着征服多爾衮,想要證明自己比多爾衮強。
可是,在知道他寵愛的玉兒,心裡念着多爾衮的時候,那根刺再一次戳疼了他。
輸了汗父的認可,他不能再輸了玉兒的心。
也因此,他開始冷落玉兒,企圖從玉兒的反應中,找到她在意他的證據。可是,他沒能如願,玉兒有一顆高傲的心,不屑吃醋邀寵,更厭惡這種欲擒故縱的遊戲。
直到後來海蘭珠出現,他将所有的寵愛給了海蘭珠。對玉兒的執念,也在無功的結果與海蘭珠的溫柔中消失。
皇太極臨終當天,走到了玉兒的永福宮。
他對玉兒說了很多話。他說她是個好女人,他說她是個聰明的女人,這兩句話他都說了兩遍,而這也是皇太極内心對玉兒最真實的評價。
劇中皇太極最後對玉兒說的那幾段話是這樣的:
“你那,可以說是逆來順受,無可挑剔。你知道嗎?你越是這樣,我越覺得心裡空落落的。雁行千裡,也總得有落腳之處吧。國事忙的時候還好,一旦歇下來,心裡就發慌,慌得我沒着沒落的。
玉兒,你真是個好女人,就是脾氣太倔。你知道嗎?一個男人最需要的就是他的女人能夠完全信任他、依賴他、屬于他呀。”
他曾如癡如狂地為她着迷,為她生氣憂慮,他曾無比欣賞她的見識與聰慧,但也忌憚過她的聰慧。他一直想要靠近她,征服她,走進她的心,可是從始至終他都沒能如願,也沒有真正擁有過玉兒。
至于他究竟愛不愛玉兒,或許隻有他自己清楚,也或許他自己也不知道,那種情感是否算得上是愛。
海蘭珠有些人走了,像一縷清風,無牽無礙。有些人離開,似乎要将靈魂一同抽去,痛徹心骨。對皇太極來說,海蘭珠屬于後一種。她離世的那一天,他從威嚴至尊的皇上,一下子變成了軟弱無助的普通人。
遇到海蘭珠,是皇太極生命中的意外驚喜,至少他是這樣認為的。
在玉兒那裡沒有得到的信任、依賴、歸屬、争寵,他在海蘭珠那裡都得到了。而他也給了海蘭珠超越所有人的寵愛,這是連哲哲與曾經的玉兒,也不曾體會過的。
為了海蘭珠,他冷落了後宮所有的妃子;為了海蘭珠,他不惜與哲哲争鋒相對;為了海蘭珠他動過殺了玉兒與福臨的念頭;也是為了海蘭珠,他不惜冒着前線軍心混亂,入主中原的理想幻滅的風險回到她的身邊……
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海蘭珠都得到了皇太極無以複加的珍愛。
海蘭珠去世的時候,翻雲覆雨、執掌天下的他流下了眼淚,他恨自己無能,怨自己是個凡人,沒有起死回生的能力。
海蘭珠去世之後,他五天五天不吃不喝不睡地躺在他親自取名的關雎宮裡,任誰來勸都沒有用。然後,他又給了海蘭珠極緻的哀榮,以近乎國喪的标準,不顧衆議的要求初祭、月祭、大祭,連冬至歲末也要祭奠她。
失去了海蘭珠,皇太極像丢了魂一樣,整日渾渾噩噩。面對他人的不解與疑問,他這樣解釋自己失去海蘭珠的心情:
“我失去的,不隻是我所愛的人,還有我的青春哪。我的夢想,我的鬥志,在我沒有真正察覺之前,我就已經失去了太多太多。海蘭珠離開了我,她也帶走了我唯一真實的快樂。然後呢,然後我怎麼辦呢,隻有孤獨地活下去,可是那種孤獨,是漫天蓋地,逼人窒息。那是一種真實存在,可是卻又無法理解的孤獨啊。”
皇太極用所愛、青春、唯一真實的快樂來形容海蘭珠對他的意義。
面對痛失所愛的無力感,皇太極的心氣沒了,生氣沒了,曾經的雄心壯志也沒了。那一刻,他除了感受到了刺骨的孤獨,還有對衰老與死亡的無限恐懼。
海蘭珠仿佛早已成了他靈魂與軀體的一部分,失去她,他便失去了曾經意氣風發、不可一世的自己。
他曾辜負過、愧對過、傷害過很多女人,唯有海蘭珠是他傾盡所有,耗盡一切也不想辜負的摯愛。
有人曾說,愛情填滿了人生的遺憾,也制造了更多的遺憾。而海蘭珠的早逝,則成了皇太極連回憶起來都覺得悲傷的遺憾。
皇太極臨終之前,特意跑到海蘭珠的墳前大哭了一場,為她,也為自己。
臨終前的獨白,揭示了他的此生最愛皇太極去世的那天,他異常的神清氣爽。
處理政務到半夜,也沒有絲毫的困倦和疲憊。在哲哲的婢女前來傳話,提醒他要早些安置的時候,他突然有了想去騎馬松筋骨的念頭。
在蒼茫寂靜的郊外,他一邊在馬背上飛馳,一邊回憶着自己的一生,而這段内心獨白,也成了他留在世上最後的意念。
“為什麼我會覺得心裡空蕩蕩的,難道這一生,我擁有的還不夠多嗎。皇位、權力、榮耀、賢妻、美妾、愛子,謀臣知心,手足真情,還有,我還幸運地擁有過傾心相戀的女人。這一生,我擁有的還不夠多嗎。”
仔細看這段獨白你會發現,這裡面有皇太極對哲哲、玉兒與海蘭珠最真實的情感與評價。
對他來說,哲哲是他的賢妻,一個從少年時相遇便相伴一生的女人,一個無比賢惠,與他相濡以沫、榮辱與共的妻子。
對他來說,海蘭珠是他傾心相戀的女人,且擁有過海蘭珠是他的幸運。這種形容意味着, 他真正愛的人隻有海蘭珠,所以才會有如此特殊的評價。
至于玉兒,不過是他的美妾,一個美麗、聰明的小妾。而這兩個字足以證明,他不愛玉兒,曾經的寵愛不過是男人對妻子以外的女人的激情與色誘罷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對玉兒的感情深度連哲哲都不如。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邂逅幾段或深或淺的緣分,對于有人來說,愛隻是喜歡的代名詞,而對于一部分人來說,真正的愛,一生隻有一次。
皇太極把他唯一的愛,給了海蘭珠,把敬重給了哲哲,把喜歡給了玉兒。
卿心君悅,一位情感觀察者,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