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汽車面世以來,換擋機構一直以來都是車廂之中不可忽略的存在,因為其具備着操控車輛前進、後退、空擋等等的作用,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最開始的手動擋,基本上每一個學過車的人都經曆過一隻手扶方向盤,另一隻手握擋杆的“艱苦歲月”,但随着自動擋車型占據市場的絕大部分之後,那種一手握擋杆開車的年代似乎再也回不去了。
衆所周知,最為早期的手動變速箱,因為其是通過機械傳動來改變擋位的,所以其理應長在變速箱的上方、中控地台上,這種布局是機械布置的使然,也成了人們最先認識換擋杆的位置。
後面自動變速箱的出現,擋杆的輸入變成了電信号,不過那個時候為了照顧到人們的習慣,自動換擋杆依舊做成了放在中控台的機械結構,下面的有大量的電子元器件來識别換擋動作,并且為了防止駕駛員誤操作,其将每一個擋位之間的段落感都做得頗為明顯,甚至于P擋跟D擋和R擋之間的切換,有的需要按住一個釋放按鍵才能操作,大家最常見的當然就是直列擋,這在豐田的燃油車上依舊有采用,不過大家還記不記得很久之前有一種蛇擋的機構,通過不同位置的卡位,來保證換擋的安全。
然而,由于自動擋的特性,自動換擋杆在行車過程中并不需要經常性地操作,而換擋機構的存在又很明顯占用了很大一部分中控台空間,所以那個時候很多人就在探讨如何能夠将這部分換擋機構縮小甚至替換,同樣地時代的發展使得汽車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所以電子換擋杆這樣的機構就名正言順地出現在汽車的世界裡。
可能大家應該都一樣,對于電子換擋杆最初的印象就是寶馬最先采用的“雞腿”式換擋杆,無論是在哪個擋位,這個“大雞腿”的位置基本上都是不動的,擋位之間的切換依靠識别擋杆的撥動來進行,并且還能因此設置防誤操作,它在停車熄火時并不能被推動,行車中推入倒擋也不能執行,從根本上避免了很多不正确操作造型變速箱損壞的事情發生。
但那隻是很久前“大雞腿”的形式展現,一方面是為了照顧用戶一直以來的換擋習慣,另一方面則是當其時數字化、集成化的還在逐步發展階段,擋把下方依舊有着體積不小的機構。不過随着技術的進步,電子擋把已經可以完全做到線控,所以現在的電子擋杆總成可以高度集成化,其它部分可以布置在其它位置,通過數字信号來對其進行操作,所以電子擋杆的形式也由傳統的柱式釋放了出來,擋杆擺放的位置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依舊是寶馬,或許是“雞腿”樣式的擋杆太過深入人心,寶馬不希望它的擁趸們忘記這獨具特色的設計,所以多年來它依舊有着一個堅實的柱子伫立在中控台之前,變的隻是它的樣式,不論是更精細的造型也好,還是水晶擋杆也好。不過,新能源浪潮下,寶馬也在逐步淘汰雞腿,在最新的寶馬iX、新7系、新3系上,它就已經變成了撥杆一樣的形式了。
說到撥杆式換擋杆,最先采用的應該是保時捷了,在992這樣的跑車上,其破天荒地搞來了一個極為小巧的玩意,雖然操作上沒有很大的問題,但總歸有點不太爺們,然而這還不是最絕的,在Taycan上,保時捷甚至把這個玩意放到了方向柱旁邊,着實有點反人類。
同為大衆集團下的産品,保時捷能用的東西,怎麼可以對小弟吝啬,所以在大衆MK8、全新奧迪A3、攬鏡上,我們看到了更加小巧的電子擋杆,每一次換擋就要進行一次手指的撥動,袖珍得來确實稍顯娘了點。
不過要說到電子擋杆,不得不提到這幾種電子換擋的形式,一是懷擋,最先的懷擋肯定是美系車,它們在方向柱旁會伸出一條巨大的控制杆,需要駕駛員花比較大的力氣去操作,這是因為這個時候的懷擋依舊是機械傳動的形式,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肯定是第一代進入到國内的别克GL8,後面數字化和集成化的發展終于将擋杆釋放了出來,所以以奔馳為代表的新一代車型,紛紛成了換擋的忠實追求者,與此同時換擋也有很多優勢,它的操作不需要駕駛員雙手離開方向盤,在停車泊位時可以快速進行前進後退擋位之間的切換,由于換擋機構放在方向柱上,中控台因此可以解放出來用來設置其它功能按鍵甚至儲物格,實用性會有所提升,特斯拉也是懷擋的忠誠使用者。
二是旋鈕式換擋,大家印象中最先出現的可能就是捷豹路虎,在點火之後,會有一個圓形換擋機構升起來,儀式感滿滿,駕駛者可以通過旋轉該機構來進行換擋,直觀而且也足夠好用,如今這樣的旋鈕換擋也在福特、廣汽埃安這樣的品牌車型上大量使用,但總歸沒有捷豹路虎用得那般精髓。
三是按鍵式換擋,最具代表性的肯定是林肯,其将換擋的PRND鍵位整合在了一堆物理按鍵之内,第一次開這車的人真的不好找到換擋位置,而且在泊車時前進後退擋位的切換真不方便,所以這樣的形式目前隻有林肯在堅持了。
但這并不意味着按鍵式換擋不可取,像是本田、通用就将原本安放擋杆的區域改成了電子按鍵換擋,并且通過“按壓”和“撥動”兩種動作以及按鍵形狀進行區分,一定程度上能夠進行盲操。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按鍵換擋,就是很多超跑品牌,譬如法拉利、阿斯頓等,将每一個換擋鍵都分開得特别獨立擺放在中控台上,格外醒目,至于好不好用,大家一眼就能看到了。
不過正如上文提到的,數字化和集成化的高度發展,限制電子擋杆隻能是形式上的,近些年逐漸流行出一種飛船戰機式的換擋機構,最初的雛形應該是奧迪,其隻是做成了手托一般的形式,不過仔細觀察這種換擋機構的工作方式,會發現有很多的變種,譬如PSA的飛船式拉杆,也有被稱為戰機式拉杆,影豹、坦克300、長安等統統都是相類似的結構。
當然這些擋杆與寶馬“大雞腿”一樣,往往需要按住一個按鍵才能夠真正進行擋位的切換,而不需要按鍵的話,就演化出沃爾沃、吉利、領克、奇瑞等等品牌這樣的擋杆形式,但總的來說都是萬變不離其宗。
當然真要仔仔細細的去說的話,可以盤出很多,譬如蔚來的旋撥式換擋杆,大衆ID系列整合到儀表盤上的轉動擋杆,又譬如奧迪E-tron上的飛船撥杆式換擋,甚至是蘭博基尼上的那種分外迷惑的按鍵式換擋,都是衍生到現在這個年代的一種電子換擋形式。
不過要說最為過分的,應該是特斯拉新款Model S Plaid上的那個在觸控屏上滑動換擋的超反人類設計。
毋庸置疑,現階段換擋杆的多種樣式,是時代和科技發展導緻的結果,市面上絕大部分車都是自動擋和電動化,沒有了手動擋的換擋需求,換擋就可以簡化成一個個的數字信号,因而可以随意發揮的就是輸入信号的方式了,很有可能,以後自動駕駛的高度發展,換擋也就失去了意義,一切車輛的行動或者都是自我完成了,駕駛者頂多是一句語音指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