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好吃的火鍋多得數不過來。重慶人酷愛火鍋衆所周知,但重慶的米線也絕對在這個美食之城占據一席之地。
有一家米線,幾乎無人不曉,不少非官方的重慶米線排行榜中,它都牢牢占據第一名。它就是李米線。
“李米線”創始人叫李光全,迄今為止,他在重慶渝北區賣米線已經是第27年了。一家店僅20多平方米,每到飯點總是擠滿了人。
周圍的商家和居民都知道,這家米線“不一般”。比如來吃飯的人裡面,有很多“大人物”,豪車那是天天有;還經常有外地遊客打包米線帶上飛機,隻為了給家人嘗嘗鮮。
李光全告訴記者,李米線僅單店一天賣出米線上千斤,估算約3000碗!這個數字在重慶餐飲界,絕對擔得起“霸道”兩個字。
名聲大噪、生意興隆,這樣的店誰不眼紅?于是,想加盟“李米線”的人“踏破門檻”,但全被李光全拒絕了。目前為止,李米線僅有3家自營店。
理由是,他想開一家“百年老店”。
“不務正業”的農民 靠一口砂鍋白手起家
李光全原是渝北區王家鎮的農民,家裡靠種地為生,生活貧困,他16歲就當家,20歲結婚。女兒出世後,為了改善家裡的經濟情況,他攜妻帶女,進城來到渝北區龍溪鎮擺地攤。
“賣稀飯、涼面,還賣過熨鬥糕。”李光全回憶,每天淩晨,他就起床做涼面,熬稀飯,出攤。但周邊很多人都賣這些吃食,生意也就被分散了,掙不到多少錢。為了生計,他還曾當過搬運工。
一日,李光全在街上溜達找活兒幹,他看到了日雜店老闆新進的一批砂鍋。由于沒見過,他不知道眼前這個黑黑的小鍋能煮什麼。李光全詢問,老闆告訴他這是砂鍋,可以煮米線,并說“在外地,砂鍋米線賣得好。”
無心的一句話,一下子點醒了李光全。
他馬上跑到街上,觀察有沒有人賣砂鍋米線。走了一圈發現,賣小面的居多,而一家砂鍋米線都沒有。他一下來了興趣,“賣别家沒有的,我算搶了先機。”
于是,他先是花1.5元買了一個砂鍋,又跑去書店買了幾本食譜,誓要研究出砂鍋米線的配方。
李光全說,他雖然文化不高,但認得字、記憶好。從小到大,他一直記得父親說過的話,行行出狀元,專一行、愛一行,總會有成就。
這次,李光全決定專研米線。
白天他出攤賣稀飯涼面,晚上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廚房。照着食譜,他學會了煮最基礎的三鮮米線。
1992年,李光全憑自己手頭的90元錢,擺攤賣起了米線。在龍溪鎮街邊支起了一張桌子,他掌勺,妻子幫忙打下手。
李光全在家研究米線
同時,他還在試驗怎麼煮出又入味、又不會斷的米線。而煮出來的試驗品,自然就成了家人的一日三餐。
他的女兒李專還記得,“那段時間天天吃米線,幫爸爸嘗鹹淡,試米線夠不夠勁道、入味,湯汁夠不夠濃,。”
多次試驗後,李光全掌握了秘訣,他煮出來的米線軟硬适中,味道好,分量足。來吃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回頭客也漸漸多起來。
1995年,他在龍溪鎮金龍路租了一個門面,取了一個簡單易懂的名字——“李米線”。
“那個時候一天能賣50、60斤米線,100多碗。”李光全說,1995年他研發的口味穩定到4個系列,之後隻做小革新。
研發米線口味的成功,給了他極大的信心,他不僅要自制米線,還有自制酸菜、泡椒、泡姜等。
一碗米線“搞出”出60多種口味 他的店一炮而紅
李光全一直沒放棄研發口味,他告訴記者,市場上要走在前面才能赢。
李光全在記筆記
很長一段時間,李光全都在研發新口味,每天隻睡4個小時。最終開發出如酸菜蹄花米線、酸菜蹄膀米線、泡椒豬肝米線、泡椒腰花米線、番茄雞蛋米線等60多種口味。在那個普通米線的隻有四、五種口味的年代,擁有60多種口味的“李米線”在重慶一炮而紅。
老顧客流連忘返,新顧客被新口味吸引而來。“李米線”的客人越來越多,每到飯點,店裡經常排起長隊。
1999年,他注冊了“李米線”商标。生意興隆,李光全笑得合不攏嘴。但他沒有料到,背後還有“兇險”等着他。
因為名氣大,生意好,“李米線”所到之處周邊小面店、米線店都很難攬客,人流都被“李米線”吸引走了。同時,想加盟“李米線”的人踏破門檻,但都被李光全直接拒絕。“不加盟,怕加盟商會砸了我的招牌。”
人在江湖飄,難免會“挨刀”。“李米線”的人氣,加上強硬回絕加盟商的态度,讓李光全樹敵無數。
2012年有人在微博爆料,李米線每天晚上煉潲水油。消息一出,“李米線”就被相關部門突擊檢查。
李光全回憶起當天下午的經曆,他說那是自己這一輩子最糟糕的時候。“我是一邊哭一邊開車取了發票再送過去的”。
他把票據送到渝北區食藥監局,經渝北區食藥監局分别向為其供貨的重慶市閩添食品廠和重慶市油脂公司核實,李光全确實常年在這兩家單位購進油品,并且所購數量和使用數量相符。
“檢查過後,證明我的清白,店也解封了。”李光全說,那之後,他投入巨資建設一個近200平方大的現代化廚房。
在武陵路店後面,就是“李米線”的中央廚房。記者看到,廚房内分分揀和烹饪兩個加工區。鹵蹄花、泡椒放進簸箕裡漓幹鹽水,再傳給下一個工人進行下一道工序,操作流程分工細緻、銜接流暢。“将炒料标準化,使得口感更穩定。”
開啟李米線的“大數據”時代
“店面擴大,生意好了,經濟寬松了。”李光全的女兒女婿回來接班,還請了人看店。
李光全将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後廚,掌管食材供應鍊。
他趕赴全國各地,尋找最優食材。李光全告訴記者,就連他店裡用的辣椒都不一樣。那是他去貴州辣椒産地,品嘗了十幾個品種後選出來的,夠辣、夠味。
李光全在外忙着找食材,他的二代傳人們也沒閑着。女兒李專和女婿,給店鋪裝上智能收銀系統,透過大數據給消費者畫像。
李光全和女兒
“通過智能收銀系統,我們發現店裡20——30歲的年輕消費者居多,他們愛美,怕長胖。”李專告訴記者,針對年輕消費者需求,“李米線”舍棄了較油膩的蹄髈米線,還根據數據研發年輕人喜歡的新口味。
比如,他們還透過後台的評論收集消費者反饋,了解消費者喜好。以此新增鴨掌米線,牛肚米線,豬耳朵米線,鳳爪米線,丸子米線。
李米線每天都是火爆的生意
采訪中,李專時不時用手機翻看消費者點評。她說,以前都是口頭收集反饋,現在用上智能設備,随時随地能看到,後台還能彙總成餅狀圖、柱狀圖,相當方便。
如今,“李米線”已有一套優質的供應鍊,同時配備了100多平米的半自動化後廚。
“用上大數據、自動化等高科技,加上小一輩更先進的管理方式,我們正在朝百年老店目标邁進。”李光全說。
李光全覺得,自己離“百年老店”的理想目标又前進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