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樂産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 | 陳南熙
在最近一期《德雲鬥笑社》上,孟鶴堂和周九良表演了一段相聲,用傳統曲藝的腔韻把“畫畫的baby”“無情哈拉少”這些抖音梗玩了個遍,現場觀衆的情緒被調動得一浪高過一浪。
這種把抖音熱門歌曲融合進相聲表演中的模式在德雲社并不少見。小園子演出中,我們經常能夠見到演員們翻唱抖音熱門歌曲、和觀衆一起玩兒梗,并獲得不錯的現場效果。
音樂,正在通過以短視頻為載體的社交傳播,進行一場從“聆聽”到“互動”的變革,不知不覺之中,音樂行業的一場社會化重塑正在抖音上悄然發生。
日前,抖音音樂發布了《2020抖音音樂生态數據報告》,透過這份報告,我們或許可以窺見短視頻社交賦予音樂的全新生命力。
讓更多音樂人被看見從1990年代前後以電視媒體主宰流行歌曲方向至今,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已逾三十年的時光,這期間雖然經曆了以電視劇為載體、以選秀節目為載體、以音樂綜藝為載體的不同發展階段,但能夠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歌曲,主要還是來自電視平台。
所以即便如黃渤這樣“唱跳俱佳”的優質歌手,無法登上青歌賽的舞台,拿不到熱門電視劇主題曲的演唱機會,也隻能在酒吧裡苦苦追夢,最終“淪為”一個電影演員。
這種情況在抖音開啟的音樂短視頻時代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音樂人和原創作品正在抖音上面被看見——根據《2020抖音音樂生态數據報告》,僅2020年上半年,音樂人入駐增長人數就接近3萬人,近半年音樂人漲粉累計超過3億;在原創歌曲方面,排名前10的爆款歌曲總播放量945億,相當于全中國平均每人播放67次。
如果黃渤生在這個時代,大概很難不在抖音上成為一個“爆款”音樂人。
在這份報告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排名前十的爆款歌曲,就包含了流行、民謠、二次元、R&B等多種風格,各種風格的音樂人都可以在抖音上找到自己的受衆,從而獲得認可和機會。
豐富的音樂風格都能夠找到對應的受衆,音樂人足不出戶就能夠得到足夠的關注,可以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音樂類型,進而形成相對穩定的音樂愛好圈層。這種行業環境的變化我們從一組有趣的數據中可以窺見一斑。
根據《2020抖音音樂生态數據報告》中“用戶最喜愛音樂短視頻創作風格投稿量Top省份”顯示,不同地區創作的短視頻音樂風格具有明顯的差異,比如雲南,多個少數民族聚集,加之旅遊資源豐富,當地百姓生活狀态相對安逸,使得民謠音樂成為這個地區的重要音樂類型。
再比如四川地區,熱烈火辣的生活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定居,随之産生的,是代表年輕人态度的說唱音樂的火爆,這裡也湧現出了謝帝、馬思唯、李佳隆等大批說唱明星。
廣州流行音樂積累深厚,素來是中國流行音樂的“造星工廠”,在抖音時代也依然是“屠榜之王”;貴州人喜歡放歌天地間,搖滾樂是最适合他們“燥起來”的方式;電音在江浙滬地區發展最好,而說到國風,河南的國風豫韻源遠流長,自然是當仁不讓。
當《火紅的撒日朗》這首蒙古草原歌曲,配合着短視頻中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唱起來跳起來的時候,當西安人用陝西方言唱着《西安人的歌》,歌裡唱的是從小吃到大的肉夾馍的時候,當《廣東愛情故事》唱得你心碎的時候,這些性格鮮明的音樂和标記着城市符号的短視頻,幫助無數當代異鄉人纾解着鄉愁,也讓一個個好作品和音樂人被看見。
社交傳播對音樂作品的助力抖音音樂的用戶因為不同的生活環境、興趣愛好形成了不同的音樂圈層,選擇了共同音樂審美的用戶通過個性化推薦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氛圍,社交助力音樂作品傳播,音樂又反過來成為社交資産,促進志趣相投的用戶相遇、交流和分享。
這就是“音樂社交”對音樂行業生态關系進行的重塑。
在抖音誕生之前,《舊夢一場》這種歌曲是很難被大衆接觸到的——它的演唱者阿悠悠名不見經傳,歌詞也并不足夠易于傳唱,“一别兩寬,各生歡喜”這歌詞出自唐代的《放妻書》,聽起來總覺得離當代人的生活有點兒距離。
這首帶有古風風格的歌曲在抖音上一開始隻是小範圍傳播,被一些喜歡它的人配上了故事性很強的短視頻,随着“早知驚鴻一場,何必情深一往”被反複播放,《舊夢一場》成為了爆款視頻必備的背景音樂,音樂人阿悠悠也在短時間内收獲了700萬粉絲。
在抖音,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從這份報告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社交傳播對音樂作品的助力能力——數據顯示,平均每天有超過18萬首多元曲風的音樂激發用戶投稿視頻創作,用戶使用抖音音樂創作的視頻投稿量累計超52億次,相當于每個日活用戶創作13個音樂短視頻。
同時,用戶會根據不同的場景選擇不同風格的BGM,報告中顯示用戶創造視頻最多的五個場景分别是親子、生活、美食、萌寵和旅遊,豐富的場景給了不同風格音樂展示生命力的空間。
Yong 7/Aioz的《COCO》是一首很放松的說唱作品,因為歌詞中描述的失戀後故作輕松的狀态契合了很多年輕人的心情,成為朋友聚在一起跳舞、搞怪或者生活中慰勞一下自己時的“标配BGM”。
國風歌曲《蘇幕遮》,歌詞中描繪的美景如同水墨山水,成為衆多用戶在旅行場景下創作的首選BGM,更憑借獨特的古風戲腔和古典舞挑戰,調動了用戶的參與熱情,迅速成為爆款。
在這份報告的音樂作品篇中,我們能夠看到用戶短視頻投稿在選擇BGM上的多元化——适合帥氣穿搭視頻、舞蹈視頻的說唱音樂,公路味道十足的搖滾樂,或者旋律跳躍可愛的二次元音樂,也都湧現出了各自曲風中的代表作。
在抖音,音樂不再僅僅隻是一個個被“聆聽”的作品,而是成為朋友間互動交流的橋梁,用音樂創作視頻,也成為用戶分享生活的一種首選方式。
抖音賦予音樂行業的生命力這份《2020抖音音樂生态數據報告》中還包含其他一些很有價值的數據,比如音樂人曲風占比城市分布,音樂人直播的“營業”數據等等,相信這些數據對于音樂行業的從業者,或者有志成為音樂人的追夢少年們都有着重要的參考意義。
這份《2020抖音音樂生态數據報告》的誕生背後,是抖音音樂品牌的厚積薄發,凝結着抖音平台四年多以來深耕音樂領域所獲得的經驗和成果。從這份報告中,我們能夠看得到短視頻社交正在賦予音樂行業新的生命力——不僅包括助力大批優質音樂人創作出大量優質的音樂作品,并且通過抖音創新的宣發模式,将這些作品融彙到更多用戶的生活和社交場景當中。
在生産端,抖音音樂平台幫助不同風格的音樂人直接面對精準的受衆,音樂人不必再像從前一樣在狹窄的傳播渠道上“碰運氣”,從創作端鼓勵了更多熱愛音樂的人投入到音樂行業,進而創作出更多優質的音樂作品。
作為傳播渠道,在抖音上,用戶不僅僅在“聽音樂”,更是通過配樂、剪輯、卡點,在“玩音樂”、享受音樂、對音樂作品進行二次創作并分享。在這個過程中,音樂作品被反複聆聽理解,用戶便更容易感受到創作者所希望表達的情感,從而獲得共鳴。
而在消費端,抖音音樂則提供了豐富的使用場景,通過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将音樂作品推薦給數量龐大的活躍用戶,為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提供了差異化的場景。
可以說抖音音樂正式進軍音樂産業以來,通過“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抖音音樂人億元補貼計劃”、“造音行動”等活動,持續緻力于構建專業、開放、真實的短視頻音樂社區,幫助更多優秀音樂和音樂人被看見,音樂行業的改變正在發生。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我們的生活裡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音樂的影子,一段旋律可以幫助人們記住應該銘記的瞬間。經由抖音,更豐富的音樂形态在大衆群體中生根發芽,這也意味着傳統音樂行業的生産思路正在被颠覆,新的音樂生态正在形成。而最終,這些多樣的音樂正在影響着我們的生活,讓生活有了不同的溫度和顔色。
改變正在發生。
-全文完-
(抖音生态報告完整版請上新觀公号查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