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的發展史? 序:源于朋友的建議以及個人對絲綢及紡織專業多年的教學、研究積累,從今開始閑暇之餘發表一些豆腐塊文,主要是科普類随筆,如有錯誤懇請讀者批評指正或單獨探讨今天試發第一期 ,後續漸發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絲綢的發展史?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絲綢的發展史
序:源于朋友的建議以及個人對絲綢及紡織專業多年的教學、研究積累,從今開始閑暇之餘發表一些豆腐塊文,主要是科普類随筆,如有錯誤懇請讀者批評指正或單獨探讨。今天試發第一期 ,後續漸發 。
關于絲綢的起源有許多神話和傳說,其中流傳較廣的是皇帝和嫘祖的故事。
《史記•皇帝內傳》載:“黃帝斬蚩尤,蠶神獻絲,稱織維之功”;《史記•五帝本紀》又載,皇帝“時播百谷草木,純化鳥獸蟲蛾”,這裡把絲綢的發明均歸功于皇帝。但元初《通鑒綱目》所載認為蠶桑絲綢是來自于四川的嫘祖發明的:“西陵氏之女嫘祖為皇帝元妃,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
然而,神話不能代替考古出土文物。1958年浙江省文物管委會在錢山漾文化遺址發掘到以絲、麻為原料的紡織品,綢長2.4cm,寬1cm,這是我國南方發現的最完整、最早的絲織品。1984年河南省在荥陽縣青台村仰韶文化遺址發現了公元前3500年前的絲、麻制品,其組織結構有平紋和淺绛色羅,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北方發現的最早的蠶桑物證。以上出土發明說明我國蠶桑絲綢生産的源頭至少源于距今五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但我國先民對蠶桑的關注與認識可以推到更遠時期。對蠶桑的利用也經曆了漫長的曆史時期。
1977年在浙江餘姚羅江公社河姆渡村發掘了距今約七千年的骨盅,上面雕刻着4個栩栩如生的蠶紋,說明七千年前蠶桑就已經被人們注意到了。
真正能夠說明蠶桑被人們利用的是1926年山西夏縣西陰村發掘的半個蠶繭,繭殼長約1.36cm,寬約1.04cm,是用銳利的刀片切去了繭的一部分。它的出現為人們研究絲綢起源提供了可見的實物。西陰村出土文物所代表的時代早于仰韶期(距今約5600~6000年)。
無論是割繭吃蛹還是後來的養蠶抽絲都說明我國先民對于蠶桑絲綢的發現利用已有至少五千年以上的曆史。
絲紡子(寫于2022.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