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校等學者到訪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 邢如 攝
福建高校等學者到訪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 邢如 攝
中新網福建福清3月14日電 (鄭松波)“我們願意将日本收集到的文獻資料與高校學者分享,共同研究、整理黃檗文化,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和民間友好往來。”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會長林文清14日對廈門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日本京都黃檗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林觀潮如是說。
連日來,廈門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州大學、福建技術師範學院等福建省高校研究機構或學者紛紛來到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調研考察,并希望與之交流合作,共同挖掘、研究黃檗文化。
13日,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曆史學院博士生導師賴正維教授及日語系副教授倪霞,帶領一批博士生、碩士生15人來到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賴正維教授此行是為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收藏的上百冊圖書文獻資料而來。雙方之前達成共識,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借助賴正維教授研究團隊的力量,共同建立數據化“黃檗書庫”,資源共享。
“我們在這幾年赴日交流過程中,收集到了一大批關于黃檗文化的文獻資料。但我們作為民間社團,學術研究水平有限。而高校研究機構在研究人員、學術水平、科研設備、學術氛圍等方面都具有無可比拟的優勢。”林文清說,“隻有實現互融互通、優勢互補,才能發揮這些文獻資料的最大效用。”
福建師範大學賴正維教授研究團隊在數據化采集黃檗文化文獻資料。 鄭松波 攝
林文清說,由于曆史等原因,國内黃檗文化相關的文獻資料相對缺乏。例如其在日本舊書店發掘購得的《老子鬳齋口義》、《列子鬳齋口義》、《莊子鬳齋口義》三套古書,書的作者就是被稱為“南宋最後理學家”——福清人林希逸。這三套書分别刊于日本萬治二年(1659年)和日本寶永六年(1709年)。林文清說,這三套古書國内尚無存世。而這些日本回流的古籍善本,每借閱一次,就折損一點。現在借助高校的力量,将這些古書電子化,就解決了保存與出借這個相矛盾的問題。
“這些中國理學著作大多是隐元禅師僧衆東渡日本時期帶到日本的,後在日本被大量刊印傳播,傳承了幾百年後回流家鄉,其本身就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見證。如果在我們手上被毀壞,就罪過大了。”林文清說。
同日,到訪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的還有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主任徐冬梅副教授。據悉,福州大學下一步也将設立黃檗文化研究中心。
不久前,福建技術師範學院與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開展了密切的溝通。雙方一緻表示,将充分發揮黃檗文化促進會對外交往渠道和人脈資源及福建技術師範學院獨特的地理區位等優勢,協力推動該校與日本在合作辦學、文化研究、人才引進等方面的交流,更好地服務地方建設。
去年9月,福建技術師範學院黃檗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還聘任林文清等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三人為特聘研究員,冀加強雙方合作交流。
據悉,為紀念隐元禅師圓寂350年,日本宮内廳于2月25日向日本黃檗宗頒授冊書,加谥隐元禅師為“嚴統大師”,這是日本皇室第七次對隐元禅師予以敕封、加谥。
明末清初時期,福建福清黃檗寺隐元禅師東渡日本,創立黃檗宗。他不僅傳播了佛學經義,還帶去了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對江戶時期日本經濟社會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使兩國民間以黃檗文化為紐帶的交往合作綿延至今。黃檗文化也成為福建省對日民間交流的重要紐帶。(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