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köllner 歌劇院由作曲家和教堂音樂家 Winifred Radeke 于 1977 年在德國柏林創立,雖然名義上是歌劇院,但它多樣化的表演形式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範圍。
Neuköllner 涵蓋了從從輕歌劇到音樂劇、喜劇到肥皂劇的所有内容,所有這些都帶有标志性的幽默和創造力。
自 1988 年至今,劇院每年最多上演 10至 12 場演出,并且還在不斷地更新和推出新的劇目,深受觀衆喜愛。
随着時代的發展,劇院的品牌形象也需要改變以使其更接近觀衆,特别突出音樂和劇院的多樣性,在普及其戲劇藝術視野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Neuköllner 舊的品牌形象
劇院與柏林設計公司 Smith 緊密合作,從視覺、理念、定位等多個方面入手,為劇院重新定制了一套個性鮮明的視覺系統。
舊标志沒有什麼特别讓人記住的特征,并且與劇院描述的定位和多樣化的戲劇節目來說有點乏味和過于傳統。
新标志更加俏皮和靈活,引入了一個可以向任何方向擠壓和拉伸的圓圈,以适應它所處的不同布局。
新标志的三種組合形式
新标志的三種組合形式
新标志的三種組合形式
圓圈的兩側各有一個大而醒目的「N」和一個「K」字,使Ö字看起來像正在張大嘴巴歌唱。
在數字環境中,NK下方大大的O字母會基于中心水平軸旋轉,在視覺上産生不斷張開嘴巴唱歌的感覺。
這個創意其實和2019年瑞典設計與裝飾藝術博物館(Röhsska museem)的新LOGO概念十分相似,都用O字母來表示一種表情的變化(下面會專門介紹)。
Neuköllner 的字标在排版中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圖标配對使用。另外,基于圖标形成的「NKO」速記符号可以在網站、社交媒體等平台上作為頭像使用,從而确保吸引力和記憶力。
歌劇院裡必定有歌唱,但歌劇院的LOGO不一定都會唱歌。
我們上面說到的瑞典哥德堡設計與裝飾藝術博物館 Röhsska museem 雖然不是歌劇院,也不以音樂或歌唱為主,但它的視覺形象同樣是一個有着豐富表情的大嘴巴符号。
2019年,Röhsska 博物館啟用新設計的LOGO,他們把名字中特别的「Ö」字母提取出來,演變成一個生動有趣的拟人化形象。
和歌劇院不同的是,博物館的「Ö」字表情會根據空間的大小來自動調整比例。而且,「Ö」在整個縮小或者放大的時候,并不是保持長寬比例,而是基于不同的尺寸空間将字母一并拉,直至充滿整個框架。
文内出現的商标及圖像版權屬于其合法持有人,隻供傳遞信息之用,非商務用途。如無意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