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意思為年長者折樹枝,後比喻為長者效勞。
曆代學者對“折枝”有三種解釋:
1、東漢學者趙岐,他解釋說:“折枝,案摩,折手節,解罷枝也。少者恥是役,故不為耳,非不能也。解除長者四肢的疲勞。年少者以之為恥,因此不是不能,而是不願意做這樣的事。
2、南宋學者陸筠,宋元間學者馬端臨在《文獻通考.經籍考》中引用了陸筠在《翼孟音解》中的解釋,他認為“折枝”為“磬折腰肢”。“磬”是一種玉制或石制 的樂器,懸挂在架上,擊之而鳴。磬的形狀曲折,因此而有“磬折” 一詞,形容行禮時屈身如同磬一樣曲折,表示恭敬之意。
3、南宋著名學者朱熹,他解釋說:“為長者折枝,以長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難也。”這一解釋就是“折枝”的字面意思。但為長者折取草木之枝,實屬毫無意義的舉動,其解釋最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