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春秋時期的官學
春秋時期的官學
更新时间:2024-10-05 19:15:06

春秋時期的官學?魯迅先生《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中,這樣描繪畫像中的孔子:“這位先生是一位很瘦的老頭子,身穿大袖口的長袍子,腰帶上插着一把劍,或者腋下挾着一枝杖,然而從來不笑,非常威風凜凜的假使在他的旁邊侍坐,那就一定得把腰骨挺得筆直,經過兩三點鐘,就骨節酸痛,倘是平常人,大約總不免急于逃走的了”這或可代表新文化運動幹将們對儒者形象的認知:古闆得近乎冷酷,正氣凜然卻不知變通;以綱常禮教代言人自居,卻無半點兒“即之也溫”的人性,與“現代國民之血氣精神”毫不相符,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春秋時期的官學?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春秋時期的官學(春秋公羊學中的經與權)1

春秋時期的官學

魯迅先生《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中,這樣描繪畫像中的孔子:“這位先生是一位很瘦的老頭子,身穿大袖口的長袍子,腰帶上插着一把劍,或者腋下挾着一枝杖,然而從來不笑,非常威風凜凜的。假使在他的旁邊侍坐,那就一定得把腰骨挺得筆直,經過兩三點鐘,就骨節酸痛,倘是平常人,大約總不免急于逃走的了。”這或可代表新文化運動幹将們對儒者形象的認知:古闆得近乎冷酷,正氣凜然卻不知變通;以綱常禮教代言人自居,卻無半點兒“即之也溫”的人性,與“現代國民之血氣精神”毫不相符。

這種對儒學和儒者的想見,源于偏解儒學之重“經”,即強調原則、理想、禮教的一面;忽略儒學亦重“權”,即變通和實踐。“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中“毋必”,即是勿固守一端、冥頑不化之意,内含對君子行權的肯定。孟子亦嘗言:“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執一的後果不是行道反而是賊敗大道。

本文将立足于《春秋公羊傳》和《春秋繁露》,剖析“權”的内涵,嘗試厘清經權關系,以求建構一個更豐滿、更有溫度和智慧的儒者形象。

一、“權者反于經”

《釋名·釋典藝》曰:“經,徑也。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經”的原始含義,是小徑、直路。這個含義很早就被引申為人倫守則和行為标準,如《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在此處,經已可約略等同于禮教、規矩、制度、法律。如王陽明在《尊經閣記》中所言,“經,常道也……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亘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是常道也。”不守經,綱常無以建立,上下無以分别,典章制度無以推行。

然而,“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兩起,故謂之一。”“經”既為常道,必有“相反之物”與之調和,此即為“權”,所謂“夫道二:常之謂經,變之謂權,懷其常道,而挾其變權,乃得為賢。”“權”是在禮教、制度不适用于具體情境時對“經”的突破,是在特殊情境下所作出的非常選擇。

例如,男女授受不親,是儒家禮教的基本守則。然而孟子說,當“嫂溺于水”時,可突破男女大防,援之以手,“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又如,“期年之喪通乎諸侯,三年之喪通乎天子,禮之經也”,天子為故天子守孝三年,方改年号,是國家的基本禮法;然而若“有故則未三年而稱王”,當現實條件不允許,天子守孝未滿三年便稱王,也是可被允許的“變禮”。與此相類,古代婦女“無出入境之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是“經禮”;然而或為奔喪父母,或為為子娶婦,婦女抛頭露面,便是人之常情,亦為“變禮”。

又如,《春秋公羊傳》有記:“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于鄄,遂及齊侯、宋公盟。媵者何?諸侯娶一國,則貳國往媵之,以侄娣從。侄者何? 兄之子也。娣者何? 弟也。諸侯壹聘九女,諸侯不再娶。媵不書,此何以書?為其有遂事書。大夫無遂事,此其言遂何?聘禮:大夫受命不受辭,出竟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者,則專之可也。”公子結送魯國随嫁陳侯之婦的媵女到鄄邑時,擅自作主,令魯國與齊國、宋國結盟。媵女一事,是當時的常禮,本不值得記載,此次為何記載?是因為送嫁的公子結擅自作主,與齊、宋結盟。照常禮,大夫隻能奉命行事,未受君命而決定結盟等國家大事,是不對的;然而走出國境後,遇到有利于國家社稷的事,抓住機會促成,當然也可被允許。

可見,“權者反于經”之“反”,并非反其道而行之,而是對“經”的彌補和延伸,雖不合常禮,卻順乎常情,符合常人的道德直覺,如荀子所說,“禮以順人心為本,故亡于禮經而順于人心者,皆禮也。”在守經的同時行權,意味着慎思明辨、通觀全局,“無欲将而惡廢,無急勝而忘敗,無威内而輕外,無見利而不顧其害,凡慮事欲孰而用财欲泰”,方為“五權”。

二、權者合于善

權變,是在變動不居的具體情勢下對常禮與制度的變通。但此變通必須達至一個(以合于經的方式無法達至的)善的、可欲的結果,要以結果的“合于善”證成手段的合理性,所謂“權者反于經,然後有善者也”。

我們可以通過兩個例子體會。《春秋公羊傳》有記,“莊公死已葬,祭仲将往省于留,塗出于宋,宋人執之,謂之曰:‘為我出忽而立突。’祭仲不從其言,則君必死、國必亡;從其言,則君可以生易死,國可以存易亡。少遼緩之,則突可故出,而忽可故反,是不可得則病,然後有鄭國。”鄭莊公喪儀之後,鄭國宰相祭仲前往留視察,被宋人挾持。宋人要求祭仲放逐儲君公子忽,立公子突為國君。倘若祭仲不從,公子忽必死,鄭國也将危在旦夕;若祭仲屈從,公子忽便可保全,鄭國也可以存續。待局勢緩和後,還可以借故廢黜公子突、複立公子忽;哪怕這個緩兵之計以失敗告終,祭仲以逐君獲罪,鄭國也仍可保全。祭仲出忽立突違背了君臣大義,也違反了君位傳承的制度,此為“反于經”;然而他的目的是使百姓免于戰禍、令鄭國不至墜亡,此為“合于善”。祭仲之舉,乃為國家利益,“前枉而後義”,因“知權”而被稱贊為“賢也”。

《春秋公羊傳》中還有一個例子。“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外平不書,此何以書? 大其平乎已也。何大乎其平乎已?莊王圍宋,軍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将去而歸爾。于是使司馬子反乘堙而堙宋城,宋華元亦乘堙而出見之。司馬子反曰:‘子之國何如?’華元曰:‘憊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馬子反曰:‘嘻!甚矣憊!雖然,吾聞之也:圍者柑馬而秣之,使肥者應客,是何子之情也?’華元曰:‘吾聞之: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馬子反曰:‘諾,勉之矣!吾軍亦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将去而歸爾。’揖而去之,反于莊王。莊王曰:‘何如?’司馬子反曰:‘憊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莊王曰:‘嘻!甚矣憊!雖然,吾今取此,然後而歸爾。’司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軍有七日之糧爾。’莊王怒曰:‘吾使子往視之,子曷為告之?’司馬子反曰:‘以區區之宋,猶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無乎?是以告之也。’莊王曰:‘諾。舍而止。雖然,吾猶取此然後歸爾。’司馬子反曰:‘然則君請處于此,臣請歸爾。’莊王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于此?吾亦從子而歸爾。’引師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已也。”這一年五月,宋與楚達成了和解,并非兩國在戰場上旗鼓相當、難分勝負,而是出于司馬子反與華元兩位使臣的“權量”。華元對司馬子反實言以告:我國已彈盡糧絕(“憊矣”),到了“易子而食、析骸而炊”的地步了;我聽說,君子見人處于危局時,會生同情同理之心(“矜之”),不會幸災樂禍。我覺得閣下是位君子,因此告之實情,希求閣下憐憫宋國的百姓!子反回答:好,努力吧!我軍也隻剩七天的糧食了,若屆時還不能取勝,将退兵回國。司馬子反向楚莊王複命,莊王意欲趁宋國窮困而殲滅之(“吾今取此,然後歸爾”)。子反答曰:恐怕不行,因我已将我軍糧食儲備告知對方。面對楚莊王的怒氣,子反為自己辯護:小小宋國尚有光明磊落的大臣(“不欺人之臣”),楚國難道沒有嗎?最終,司馬子反說服楚莊王退兵(“吾亦從子而歸爾”)。

兩軍交戰,不可互通敵情,且雙方将領當以取勝為第一要義,此為“經”;司馬子反與華元所為,顯然反于經,既不符合戰場上的慣例,也違背了各自的國家利益。然而華元甘冒通敵的風險,将己方困頓告訴司馬子反,是為了拯救宋國百姓;司馬子反甘冒喪失戰機、觸怒主公的風險,執意退兵回國,同樣是為了保全無辜者的性命。在此處,二子的恻隐之心使此“權”合乎常情、常道,因而被稱頌為偉大。祭仲之“權”告訴我們,國家利益高于一身一姓的安危榮辱;司馬子反之“權”表明,生命的價值高于一國一族的勝負。可見“權”者必合于善,雖反于經,但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為守經。

三、權者,“在可以然之域”

馬克思·韋伯這樣概括工具理性(rationality):為達到一個功利的目标,選擇一個成本最小、預期收益最大的手段。成本收益比,是衡量手段的唯一标準;是否合理、合法,是否損害他者或公共的利益,則不在考慮範圍内。權變也意味着,為達到一個可欲的目标,或可使用“離經叛道”的手段,在這個意義上,與工具理性是相通的。但這絕非“不擇手段”。知權、行權,有一些不可跨越的道德界限,即董仲舒所言,“夫權雖反經,亦必在可以然之域。”

何為“可以然”?首先,行權的目标,必須符合人之常情,是行權者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結果,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孟子曰:“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在這個意義上,善行權者,便可行王道于天下。

其次,行權需契合儒學的最高價值——“生生”。行權的最終目的,乃是利生,如祭仲出忽立突,是求鄭國之“生”;司馬子反與華元通情,是求宋國百姓之生,“權之所設,舍死亡無所設”。

在此需要強調的是,行權之利生,是利他者之生,而非自利;正相反,行權者往往需要犧牲自身的榮譽乃至性命,去承擔“反于經”的風險和後果的不确定性。如祭仲出忽立突,必要承擔逐君的惡名;子反勸說莊王退兵,也要承受錯失戰機的可能性。但他們均為了更高的價值而義無反顧,因此而被原始儒家嘉許。若是為自利而行權,哪怕結果“合于善”,也會被原始儒家摒棄。例如:“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于申。楚子虔何以名?絕也。曷為絕之? 為其誘封也。此讨賊也,雖誘之則曷為絕之?懷惡而讨不義,君子不予也。”楚子虔(楚靈王)誘騙蔡候般,在申地殺了他。盡管蔡候般實為兇犯本應受讨伐(“此讨賊也”),但孔子仍貶斥楚子虔此舉,違背禮制,在他還活着時便以其名而非爵位相稱,相當于黜絕楚子虔(“絕也”)。為什麼?如蔡候般等不義之人,人人可得而誅之;但楚子虔心懷惡念(誅滅蔡國)去誅讨,孔子是不認可的。“行權有道,自貶損以行權,不害人以行權。殺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為也。”

四、經權之深義

再正當的原則和理念,再精緻的制度設計,放到紛繁變化的現實中,都難免力有不逮、挂一漏萬。然而,原則與制度若無法活用于實踐,也就隻是擺設而已,無法濟世安民。行權,即是在特殊情況下,對原則與制度的變通與突破,令儒家大義如活水一般延綿兩千年而不息。與守經一樣,行權是君子立身、用事不可或缺的維度。

然而,在儒學的體系中,“守經”是每個人(無論身份、财富、權勢)的道德義務,是對所有人的普遍要求。行權則不然。按孔子所說,有資格嘗試行權的儒者是少數:“可與共學,未可與适道;可與适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正因為行權必在“可以然之域”,以違背禮教、犧牲自身名節乃至性命的代價去追求某種更高的價值,因此,非有足夠道德修養者不足以托付:因為隻有有德者,才有“殺身成仁”之勇,才能明辨儒學的價值次序,并在具體境況下做相應的調整。另一方面,正因為行權必“合于善”,由善好的結果證成手段之合理性,因此非有充足的政治經驗不可托付;因為隻有成熟的政治家,才能周全地估量現實條件與風險,在緊急狀況下做判斷,并接受後果的不确定性。“尊德性而道問學”,兼具道德修養與實踐經驗,才有可能成為“修己以安百姓”的君子。

由此可見,權變并非權詭、權謀。行權所謀求之善,并非一身一姓之善,而是天下之共善。權雖“反于經”,但與經一樣,須“合于道”,合于儒家的最高價值——仁。如前所述,司馬子反違背君命,與敵人互通軍情,甚至順應敵人之所請,退兵息戰,“是内專政而外擅名也”,違背了君臣大義。然而《春秋》仍備加贊許,為什麼?正因他耳聞目睹宋國百姓易子而食,“是以心駭目動而違常禮”,出于人之為人最基本的道德直覺而相救。子反所為,固然違禮,但禮本出于仁,也低于仁。“今使人相食,大失其仁,安着其禮?方救其質,奚恤其文?”子反所為,正是廢常禮以求仁,“推恩者遠之而大,為仁者自然而美。”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子反充實自己的人(仁)性,發揚光大,超越一家之利,因此孔子嘉許,而名留青史。

經為文,權為質;禮為文,仁為質。經權相反相成,不可須臾而離,均須歸結到仁。“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可守經、善行權者,才是春秋公羊學中堪行王道的政治家。(範旸沐)

來源: 中華讀書報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建行龍卡如何辦理
建行龍卡如何辦理
建行龍卡如何辦理?人民網訊逛街購物帶張卡,聚餐結賬用張卡,為了讓信用卡實現最大的優惠,你的包裡放了多少張卡?現在,您隻需擁有一張建設銀行的龍卡安徽熱購信用卡,便可享受衆多商場會員卡、折扣卡的優惠,持一張卡便可滿足衣、食、行、遊等全方位消費需...
2024-10-05
通存通兌是什麼意思
通存通兌是什麼意思
通存通兌是什麼意思?通存通兌是儲蓄聯網通存通兌為儲戶存取款提供方便的一種措施銀行借助計算機網絡及電子傳輸技術,使網絡内各儲蓄機構可以共享數據,業務數據可以直接通過網絡内任意一台計算機上的終端設備輸入計算機,計算機即通過網絡自動查找該戶分戶賬...
2024-10-05
為什麼清明節要吃麻糍
為什麼清明節要吃麻糍
為什麼清明節要吃麻糍?清明節吃糍粑的意義主要來源于寒食節,因為古時候的寒食節和清明節一樣都是在這一天,大家為了祭祀和祭奠親人,幾乎沒有時間去做熱的東西,所以就會專門準備一些可以冷着吃的食物,而清明粑粑就是其中一種,所以才有了清明節吃糍粑的習...
2024-10-05
夏天泡溫泉好嗎
夏天泡溫泉好嗎
夏天泡溫泉好嗎?夏天泡溫泉好消暑降火溫泉水可以迅速讓身體表面毛孔張開,有利于身體裡淤積的内火釋放;反複浸泡溫泉,可以消除悶熱,達到消暑降火的作用,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夏天泡溫泉好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夏天泡溫泉好嗎夏天泡溫泉好...
2024-10-05
企業管理十大要訣
企業管理十大要訣
01馬太效應國王交給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做生意。對賺了10錠銀子的仆人,獎勵10座城邑;對賺了5錠的仆人,獎勵5座城邑;對沒有使用銀子賺錢的仆人,把他的那一錠銀子也賞給第一個。國王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
2024-10-05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