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開放雙引擎湖南經濟穩趨優?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孟姣燕 10年,是時間的刻度,也是發展的标尺,更是奮進的腳步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創新開放雙引擎湖南經濟穩趨優?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創新開放雙引擎湖南經濟穩趨優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孟姣燕
10年,是時間的刻度,也是發展的标尺,更是奮進的腳步。
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後3次親臨湖南考察、1次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湖南代表團讨論,相繼作出“精準扶貧”“一帶一部”“三個着力”“守護好一江碧水”“三高四新”等系列重要指示,為湖南發展擘畫美好藍圖。
沿着指引的方向,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湖湘兒女衆志成城、改革創新、砥砺奮進,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潮湧三湘。
看速度——
“穩”字貫穿、“進”字添彩,經濟總量實現大跨越
眼下,西藏拉薩至林芝的鐵路線上,“綠巨人”複興号風馳電掣。
“綠巨人”複興号産自湖南株洲,多項技術填補行業空白,展示了“中國創新”的偉大成就。
在株洲田心,這個曾經的小山坳,正加速崛起世界軌道交通裝備産業集群。大批電力機車、動車組和城市軌道交通裝備從這裡走向全國、邁出國門。
這是三湘大地高質量發展的縮影。10年來,湖南立足“一帶一部”區位優勢,有效有力應對複雜經濟形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經濟發展“穩”字貫穿、“進”字添彩,經濟列車在合理區間又穩又快運行。
經濟總量接連實現跨越。2012年全省經濟總量2.22萬億元,2021年躍升至4.61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三駕馬車”齊驅用力,經濟運行又穩又快。
投資快速增長。
緊緊牽住投資“牛鼻子”,堅持以項目建設引領經濟工作,以項目實施落實國家和省重大戰略、規劃、政策。2018年起連續開展“産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全省上下掀起“以産業比實力、以項目論英雄”的濃厚氛圍。
近10年,全省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12.8%,其中基礎設施和高技術産業投資年均分别增長14.2%、28.1%。
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産業轉型、升級、壯大,經濟發展夯實底盤、增添後勁。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快,順利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
消費持續繁榮。
圍繞提振餐飲消費、鼓勵汽車消費、拓展文旅消費、推動展會消費、點亮夜間消費,出台系列政策舉措,激發市場活力。
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邁上新台階,接近2萬億元大關,近10年年均增長10%。
外貿奮力躍升。
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支持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開放型經濟乘風破浪。全省進出口總額10年間增長3.3倍,近5年年均增長達25.2%,增長率居全國首位。
經濟“家底”穩如磐石,源源不斷注入澎湃動力,增強了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來襲,湖南成為全國确診病例1000例以上首個清零的省份,并在全國率先複工複産。省裡出台100餘條惠企舉措,駐企防疫聯絡員下沉企業,創新研發湘就業、湘消費小程序,用大數據為“六穩”“六保”護航……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湖南交出了浴火重生的答卷。
這一年,全省51個貧困縣、6920個貧困村全部如期脫貧摘帽;湖南經濟總量首次突破4萬億元,跨上新台階。
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湖南持續統籌做好發展與安全兩件大事,打出政策組合拳,發起“萬名幹部聯萬企”行動。湖南糧食年總産量穩定在600億斤左右的高位,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湖南貢獻。
今年上半年,全省經濟總量達2.29萬億元,同比增長4.3%,高于全國平均增速1.8個百分點。
看質量——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成色越來越足
衡陽常甯,湘江與舂陵河交彙處,江水清澈見底、水草搖曳,水口山鉛冶煉廠的圍牆外又見白鹭。
“這10年,我們相繼關停了銅冶煉廠、二廠、三廠等7家企業,淘汰一批落後産能和工藝。過程非常痛苦,但回頭看都是值得的。”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加生說,自2012年以來,水口山公司投入10多億元,大力治污、加快升級,采用新工藝、新設備,發展循環經濟,産業更“綠”了。從2018年開始,水口山公司連續4年實現年盈利超2億元。
這些年,湖南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持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
落後産能,當退則退。清水塘、竹埠港、水口山等污染嚴重的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鋼鐵、煤炭、造紙産業的落後産能大規模淘汰,“僵屍企業”批量出清……到“十三五”末,湖南不安全的、落後的、環保不達标的産能基本出清。
培育新動能,當進則進。經濟結構實現重大優化,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制造湘軍”全新亮相。10年間,全省千億工業企業從零發展到5家,百億工業企業從14家增至3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居中部第一。
湖南已崛起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優勢産業集群,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及傳感器等20個新興優勢産業鍊“強筋壯骨”,向微笑曲線兩端不斷延伸。
智慧農業風生水起,手機變成新農具、數據變成新農資、直播變成新農活。炎陵黃桃、靖州楊梅、新晃黃牛肉等特色農産品搭上電商“快車”,走出深山,走進大型商超。
智能網聯汽車、無人配送、低空旅遊……新業态新模式不斷湧現,新經濟發展方興未艾。
在數字化時代,算力就是生産力。今年初,湖南強化電力、算力、動力“三力”支撐。無處不在的算力,正成為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驅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新引擎。
10年間,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5%,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2.31倍,萬元地區生産總值能耗累計下降35.9%。
省發改委介紹,在國家組織的各省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中,湖南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逐年上升,位居同類省份前列。
看後勁——
着力打造“三個高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走進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一派繁忙的生産景象。公司董事長何清華每每想起2020年9月來到公司考察的場景,難掩内心激動。
山河智能不斷加快創新步伐,2021年專利申報量大幅增長,今年前4個月公司就發布了8款工程高端裝備。
貫徹落實重要指示,湖南着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内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活力與發展動力。
向“新”發力,創新平台加快建設,創新成果令人振奮,湖南跻身全國創新型省份前列。
嶽麓山實驗室、湘江實驗室、芙蓉實驗室等湖南省實驗室相繼揭牌,夯實自主創新的基礎支撐。盾構機向“深地”挺進,北鬥衛星在“深空”遨遊,“海牛Ⅱ号”深海鑽機向“深海”探索;超級雜交稻不斷刷新“中國産量”,“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展現“中國算力”,超高速軌道交通牽引技術支撐高鐵跑出“中國速度”……
10年來,湖南科技創新實現“兩千三萬”跨越。“兩千”即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突破1000億元、技術合同交易成交額達1261.3億元。這兩個數據在2012年分别隻有287.7億、42.2億元。“三萬”即目前湖南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1063家、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1401家,實現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10994.6億元。
奮楫争先,開放平台奔湧着改革開放的活力。
湖南自貿試驗區揚帆起航,這塊近120平方公裡的開放“試驗田”,圍繞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政府職能轉變等,為國家試制度,已形成全國首創性成果23項。
湘非合作煥發全新活力。中非經貿博覽會、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兩大國家級對非平台落地湖南,務實推進對非合作,2021年對非貿易額躍升至全國第八、中部第一位。
持續優化環境,成就創業樂土。10年來,全省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增加330.88萬戶。民營企業創新氛圍越來越濃。
大道之行,一以貫之。湖南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奮力譜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的精彩篇章。
(一審,胡信松;二審,李偉鋒;三審,鄧梅輝。)
[責編:黃瓊]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