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養生小知識?又是一年新春佳節,不少人開啟了“過年模式”,愉快地“吃吃吃”“買買買”,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春節的養生小知識?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春節的養生小知識
又是一年新春佳節,不少人開啟了“過年模式”,愉快地“吃吃吃”“買買買”。
不過,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注意健康。浙江省台州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何貴平介紹,春節期間飲食極大豐富,過量進食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适度節制飲食對于避免胃腸道疾病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此外,要順應自然規律,合理規劃睡眠時間,做到作息健康規律,不要熬夜。想要改善睡眠,可以睡前用熱水泡腳,感受暖流帶來的放松;多曬太陽,多接觸大自然等。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俗稱“年節”,又稱為大年、新歲等等。有說法稱,春節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何貴平介紹,一般來說,從“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用品等等,“辭舊迎新”是這些活動共同的主題。
一直以來,年俗将生活裝點得有滋有味,人們用各種方式慶祝新年,準備迎接春天。
飲食是新年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有一系列以除疫、延壽為目的的飲食習俗,比如喝屠蘇酒、桃湯,吃五辛盤、膠牙饧等。
現在,很多人過年時會吃餃子,這是辭舊迎新、祈求吉祥的年節佳肴。有些人家的年夜飯中,也會有一道美味可口的魚,寓意“年年有餘”。
飲食須适量
春節期間的美食這麼多,自律性稍微差一些的人,很容易不停地“吃吃吃”。
何貴平說,此時比較常見的是消化系統疾病,春節期間飲食極大豐富,面對美食佳肴,不知不覺就會過量進食,加重胃腸道的負擔。
對于兒童,“積食”的發生情況也不少見,孩子對于節制飲食往往沒有太強的觀念,加之春節假期巧克力、糖果等零食也較多,容易造成飲食過量,出現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情況。
他表示,中醫主張“飲食有節”,飲食七八分飽即可,不可過量。因此,适度節制飲食對于避免胃腸道疾病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此外,年節裡嗑瓜子唠嗑的場景也很常見。何貴平說,幹果瓜子大多數是溫性的,吃多了喉嚨可能會發癢發幹,嚴重的甚至出現喉嚨疼痛的症狀。
“對于喉嚨發癢發幹的情況,可以用适量百合煮水喝,緩解咽喉的不适。如果出現咽喉疼痛的症狀,可以配合西瓜霜噴劑、雙料喉風散等中成藥外用,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他解釋。
作息要健康規律
飲食之外,“晚睡晚起”可能是不少人在假期的标配。何貴平發現,現在一些人在晚上經常因為種種原因熬夜,這實際上錯過了睡眠的黃金時段。
他說,中醫根據人體陰陽變化與天地自然陰陽變化“天人合一”理論,強調要睡“子午覺”,有午睡習慣者可在中午小憩;子時是一般人的核心睡眠時間,對健康很重要。
有些人好睡懶覺,自稱“早上實在起不來”。何貴平表示,睡眠不能儲存,白天補覺也是補不回去的。相反,早晨賴床往往會造成頭昏、疲憊不堪、睡眠不足的感覺。
“中醫認為,早晨五點到七點是人體腸胃活動最旺的時候,人體需要把代謝的廢物排出體外,此時如果不起床,大腸得不到充分活動,無法很好地完成排濁功能。”他說。
《黃帝内經》對人體的睡眠有這樣一段論述:“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這實際上說明了人體的睡眠覺醒規律。
早睡早起、睡眠充足的人往往精神狀态更好。所以從健康的角度,何貴平表示,人們在春節假期期間可以盡量合理規劃時間,做到作息健康規律,晚上兒童、青少年可以考慮在21:00前睡覺,成年人在22:30前睡覺,次日盡量7:00前起床,最好不要超過8:00。
怎麼“吃”才健康?
其實,人們很早就注意到了合理飲食、營養均衡的重要性。
何貴平提到,《黃帝内經》曾提出過“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食物搭配方案,即以谷薯、蔬菜為主,适當配以豬肉牛羊肉等肉類,大緻是3份素菜,1份葷菜的比例。
飲食應當遵循食物多樣化,合理搭配的原則。比如可以堅持谷類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每天的膳食要葷素搭配,水果富含維生素,也有人養成了每天進食一定量水果的習慣。
但何貴平介紹,從中醫的觀點看,大部分水果都偏寒性,春節期間全國不少地方的氣溫比較低,在寒冷的環境中長期大量進食這樣的水果,會消耗脾胃的陽氣,容易造成腹瀉,或者進食後肚子脹的情況。因此,寒冷的冬季和早春并不适合大量進食水果,可以少量吃一些,并且最好是加熱後食用。
此外,節假日期間,除了久坐,大量進食又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而飯後散步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既幫助了胃腸道消化食物,又可以讓平日裡久坐不動的身體得到鍛煉。
對于睡眠,長期睡眠不好者,需要排除身體和情緒等原因,必要時進行相應的治療。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改善睡眠的方法。
“比如堅持體育鍛煉,循序漸進,選擇适合自己的項目,并專注地去體驗;睡前用熱水泡腳,感受暖流帶來的放松;多曬太陽,多接觸大自然等。”何貴平說。
轉自丨中國新聞網
來源: 蘭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