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老師經常會讓學生在作文中寫“理想”。那時候,可能很少有人會期望自己以後做“銷售”吧。而且,這類職業在以前的年代非常有限,很少有企業會專門安排這樣的崗位。
随着競争的增加,“主動推銷”成了很普遍的生存方式。甚至在部分企業裡,成了招聘數量最多的部門。可是為何不少畢業生想改行呢?
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銷售,處在隻拿底薪的困局提到銷售崗位,在很多家長的印象裡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高薪”。尤其是以前房地産、汽車行業比較景氣時,經常給人一種“輕松賺大錢”的感覺。
但各行各業都在不斷變化中,現在再提這種職業,很多畢業生都會搖搖頭。從工業設備,到房子車子,再到日常的消費品,似乎無論哪種類型的銷售,都可能面臨這個難題:
處在“隻拿底薪”的困境。就比如,英語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後做出口業務的專員,聽起來也算比較“高端”的崗位了吧?
實際上每月隻能拿底薪的畢業生大有人在。有位同學分享了自己入職後的經曆,同事工作倆月就拿到了一份“大單”,業績獎勵4萬多。
老闆一面表揚他,一面批評大多數沒能開單的員工。在招聘新人時,想必這又是吸引人的方式:“隻要肯努力,我們公司的待遇很高”。
國内的學生,最不怕的就是“吃苦”了,想當初他也是抱着改變現狀的目标成為銷售的。後來才發現,想拿到提成真的不簡單。
你要說勤奮,做這行有幾個人不夠辛苦呢?但是跟其他工作不太一樣,做銷售一切都以結果為準。縱使你再努力,沒有達到上司定的标準,也隻能拿底薪。
很多不需要高學曆的銷售崗,也是類似的狀态。比如普通的電銷,每天打電話和添加“潛在客戶”的數量是有要求的。他們不停地聊天、介紹,有時要出門拜訪,一點不輕松。
銷冠的水平普通人很難達到,二八定律的行業還值得堅持嗎
從事過這類工作的畢業生會知道,平時上司最多的話就是:人家銷冠能做到的,你們怎麼就做不到,不要談那麼多條件,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剛走出校園的同學,可能還會因此而自責,迷茫于如何改變,陷入更勤奮的狀态。但工作多年的人可以很清醒地講:努力固然重要,但想要有業績,說到底是足夠的資源。
資源太缺乏或者目标客戶就不精準,縱使你專業知識再強,口才再好,多半隻是浪費精力。而且,其中還有很多涉及情商、見識以及其他操作。
普通畢業生想要達到銷冠的水平,真的不太現實。有人總結得很精辟,銷售崗位早已不是多年前那麼吃香了,“二八定律”越來越明顯。
極少數人“吃肉”,而大多數人“喝湯”也未必喝到。尤其是招錄門檻較低的企業,底薪就更低了,幾乎是當地規定的最低标準。
這種情況下還值得堅持嗎?筆者認為應該充分考慮職業前景和個人性格。這行是門檻低,但想成為“拔尖”的人卻非常難,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
但不同企業、不同行業的銷售,發展前景卻差異很大。可以通過業績标準是否合理、承諾的獎勵是否兌現,以及對老員工的态度,來判斷是否值得長期做下去。
性格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有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内向、不善交際,以為通過做銷售可以得到鍛煉。短暫嘗試可以,但當成長期下來可能适得其反,等于挑了最難走的路。
畢業生的無奈:職業選擇也有很多“不得已”很多畢業生其實想轉行,但無奈于當前的就業難度。進入招聘會你可能會發現,不是招工人就是招銷售。不涉及業務的文職崗位真的很少見。
這麼說吧,就連主持人都在帶貨,其他職業可想而知。當代畢業生看似有很多選擇,實際上許多同學不得不為了暫時有份收入而做銷售。
【結語】有時候我們很以自己為榮,這份愛國情懷難以替代。但是回到現實中,許多畢業生在工作問題上面對苦惱,感到未來迷茫,又很難再考慮其他。如果能改善就業,相信大家的心态自然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