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漢末年,孫權在江北濡須口(今裕溪口附近)建立了軍事據點,作為東吳的北門鎖鑰;曹操渡重兵據守合肥、皖城(在今潛山縣境),作為向南攻吳的基地。因此,魏吳雙方在這幾個地方頻繁進行大戰。
2、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曾率兵在濡須口攻打東吳,攻破了東吳的江西大營,擒獲都督公孫陽 [13] ,在感歎孫權軍容整齊之後,返還許都 。曹操擔心江西被東吳軍搶掠,于是,下令江西民衆遷移到中原。民間在相互轉告時,惶恐受驚,廬江、九江、蕲春、廣陵有十馀萬戶都東渡長江到吳地。于是,江西人口空虛。在合肥以南,隻剩下了一座皖城。
3、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孫權親征皖城,率領魯肅、呂蒙、甘甯、淩統等人攻打皖城,魏将朱光及守城軍民數萬人被俘。魏将張遼從合肥向皖城馳援,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于是,張遼在硖石的南面迅速築起了一座被稱為“南硖戍”的堡壘,作為合肥的前哨。
4、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曹操再次出征孫權。謀主荀攸在随軍的途中去世,曹操難掩悲怆。十月,曹操從合肥返還許都。僅留下張遼、李典、樂進以及七千将士守衛合肥。建安二十年(215 年),孫權趁曹操用兵漢中之際,親率十萬兵馬攻向合肥。
5、除了呂蒙、陳武、甘甯、淩統、潘璋、宋謙、徐盛、丁奉、賀齊、蔣欽等東吳将領明确參戰之外,由于在建安二十年(215年),曹魏因西征漢中的張魯而在江淮地區的兵力非常空虛 。孫權在出征合肥之前,與劉備完成了湘水劃界,所以,東吳再無後顧之憂,當時駐守于江淮附近的東吳将領孫皎、周泰、朱然、朱桓、全琮等人,都應參與此役。
6、在明代小說《三國演義》中,太史慈、董襲等人也參與此役。此時,合肥隻有七千守軍,曹軍主力又遠在漢中,不可能來得及赴援,在各方面來說,這場戰役東吳是占據絕對優勢的。為此,張遼還在戰前開鑿了藏舟浦,從而用來隐藏曹軍的舟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