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食 ”影視劇的代表,鼎鼎大名的《孤獨的美食家》
《孤獨的美食家》:一個人吃飯是自由
要說“一人食”影視劇的代表,必定得從鼎鼎大名的《孤獨的美食家》開始。這部改編自同名漫畫的日劇,從2012年播出至今已經到第七季,每季12集,每集30分鐘,通常一集介紹一兩家美食店,而且這些店鋪都是現實中存在的。
劇集的主角是名叫井之頭五郎的中年男人,他獨自經營着一家貿易公司,每次在各地跑完業務之後,最大的樂趣就是尋找當地的特色美食飽餐一頓。五郎有着自己獨特的美食哲學:不去豪華餐廳、不去排隊的店、不匆忙地進食、吃飯時讨厭吵鬧的環境,總之,自由地享受一個人品嘗美食的樂趣。
雖然是一個人吃飯,但五郎一點都不寂寞,因為他内心戲太多了!《孤獨的美食家》可以說是美食劇“自言自語流派”的開拓者,五郎除了點評美食,還會觀察菜的做法、店鋪的裝潢、老闆的風格以及其他客人的評價——從其他客人的餐桌上“偷師”點菜是他的拿手好戲。
這部劇的成功,最大功臣無疑是五郎的扮演者松重豐。他深谙“吃飯看起來特别香”的絕技,略微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配上有趣的内心獨白,吃到興起時,還會響起五郎專屬的“戰歌”,仿佛打赢了一場勝仗。看他吃飯,可能比自己吃還激動呢!
唯美酒與美食不可辜負的《和歌子酒》。
《和歌子酒》:唯美酒與美食不可辜負
《孤獨的美食家》走紅之後,出現了不少“模仿者”,比如《愛吃拉面的小泉同學》《忘卻的幸子》等劇,多少都有一點“女版孤獨的美食家”的意思,而比較特别的一部還是《和歌子酒》。
相比《孤獨的美食家》專注于“吃”,《和歌子酒》加入了“酒”,絕對是愛酒人士必看!女主角和歌子是一位26歲的上班族,性格獨立,有自己的審美,和所有上班族一樣,她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在一天疲憊的工作之後,她選擇用一頓熨帖的美食來犒勞自己。
這部劇的獨到之處,在于把美食與都市上班族的生活狀态巧妙地結合起來。和歌子的很多名言,比如“微波爐加熱的炸雞塊和剛出鍋的炸雞塊是不同的物種”“安康魚肝搭配熱清酒會讓心靈感到放松”“花蛤是能在工作結束後治愈疲憊心靈的大海的禮物”,都會讓人産生“你不是一個人”的感覺。
其實比起武田梨奈主演的日劇版,更推薦《和歌子酒》的動畫版。動畫版畫風特别可愛治愈,女主角長着一對鹹鴨蛋般的眼睛,平時木讷平淡,看見美食則會閃閃發亮。每當她吃到美食或喝下美酒之後,滿足地吐出标志性的一聲“噗咻”時,觀衆似乎也跟着收獲了一份小小的幸福。而且動畫版隻有一季,12集,每集2分鐘,一頓飯時間可以全部看完。
《深夜食堂》的刀疤臉老闆,為每位都市食客奉上午夜12點開始的心靈雞湯。
《深夜食堂》:午夜12點開始的心靈雞湯
《深夜食堂》改編自安倍夜郎的同名漫畫,不僅有日劇、日影、韓劇版,就連中文都有電視劇、電影和音樂劇三個版本,可以說是國内最有名氣的日本美食劇了。不同于前兩部以食客為主角的日劇,《深夜食堂》的主角是一家從午夜12點開始營業的小飯館老闆。在這裡做飯的隻有老闆一人,菜譜隻有豬肉套餐,但如果你有想吃的,隻要老闆能做,都可以點。
這樣一家頗為“任性”的小飯館,也聚集了一群特殊的食客:頻繁換男友的脫衣舞女郎、愛上黑道大哥的娘娘腔、恨嫁的茶泡飯三姐妹、鐘情貓飯的知名歌手……還有大家最在意的,刀疤臉、話不多、一看就很有故事的老闆。在大部分人已經入睡的深夜,生老病死,酸甜苦辣,都發生在這個隻有幾張桌子的小飯館裡。這裡的食客形成了一種奇妙的關系——不是親戚,也不算朋友,卻是在難過的時候最能傾吐一二的人。現實中飽受生活摧殘的都市人,誰不想有這麼一個小天地,或獨自品一杯美酒,或與不相幹的陌生人松散地聊上一兩句,收獲幾分溫暖又單純的慰藉。
電影《小森林》裡,離開大都市回歸鄉下的市子,不僅自己做飯,
從耕種、收割到食材加工全部都自給自足,好好享受了一把純天然的樂趣。
《小森林》:遠離都市喧嚣的小确幸
“一人食”除了出去吃,當然還包括自己做。除了價格便宜食材放心,做飯的過程也是一種放松。在日本電影《小森林》裡,離開大都市回歸鄉下的女主角市子,不僅自己做飯,從耕種、收割到食材加工全部都自給自足,好好享受了一把純天然的樂趣。
《小森林》分為“夏秋”和“冬春”兩篇,劇情非常簡單,女主角大部分時間都在與食材共處,一道菜接一道菜 —有媽媽味道的聖誕節蛋糕,适合夏天的蔬菜荞麥面,個人特色的納豆麻薯,山中摘來的新鮮楤木芽做天婦羅……精緻的食物與美麗的自然風光相得益彰,畫面與構圖都充滿日式電影的獨特美學。
雖然以做飯為主,《小森林》其實也有劇情,女主角為什麼從城市回到鄉下又為什麼離開,她母親為什麼離家出走,這些問題在電影中都有蛛絲馬迹,卻又不肯明說,隻能靠觀衆自己去解讀。但看過電影之後你就知道,劇情就像美食的配料,重要的是影片營造出一種樸素又脫俗的煙火氣,帶給人發自内心的平靜。
學會享受“獨自一人”的樂趣
日劇《四重奏》裡有這樣一句話:“哭着吃過飯的人,是能夠走下去的。”吃,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包含着最複雜的人生百态。無論是了解一個人,還是了解一個民族,都可以從飲食習慣開始 。
“一人食”影視劇的走紅,最直觀反應的是現代都市人生理上與精神上的雙重需求。就像每一集《孤獨的美食家》的片頭所說:“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幸福地填飽肚子的那一瞬間,他随心所欲重獲自由。不被任何人打擾,毫無顧忌地吃東西,是一種孤高的行為。這種行為是現代人被平等賦予的最好的治愈。”
美食本身就讓人快樂,不一定需要别人的陪伴。與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餐固然快樂,但有時候也想自己靜靜獨處。更别說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飯搭子,真不如自己一個人來得自由舒心。在疲憊工作之後,一點小小的儀式感,是給自己辛苦一天的犒勞。
其實除了吃飯,享受“獨自一人”的樂趣,可能是每個現代人的必備技能。生活在車水馬龍的大城市,每天與很多人說話,應付各種瑣事,下班之後容易進入一種完全不想說話、更不想社交的狀态。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健身,一個人看電影,甚至一個人唱卡拉 OK,都變成從迅疾喧嚣中緩慢自愈的手段。
然而,雖然“一人食”文化看上去很流行,但落到現實生活中,真正适合一個人好好放松享受美味的餐廳在國内卻不如想象中多。這種時候,秉持着“看過就算吃過”的自我安慰大法,不妨拿出這些珍藏的美食劇來下飯——看别人吃東西,心情也會變得好起來呢!
來源: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