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學習道德經的第二十五章。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liao二聲)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為了節約時間,原文我就不念了,接下來直接翻譯一下這章:
有一個物體,它渾然天成,它先于天地而存在。孤寂啊~遼闊啊~它獨立于天地而存在,永不改變。它循環運行,永不停歇,可以成為天地的母親。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我勉強的為它取個名字叫做道,勉強的為它命名為大。大到極緻叫做逝,逝到極性叫做遠,遠到終點叫做反。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在宇宙中這四個都叫做大,我們人居其一。所以人要效法于地,地要效法于天,天效法于道,道效法于自,然。
首先我把最後的四個字—道法自然,做一個我認知範疇内的糾正。很多人把道法自然連起來讀了,在我看來是道法自,然。為什麼這樣呢?大家看一下道法自然前面的内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都是三個字,三個字,所以道法自,然,這樣的話,更加符合語法的規則,也更加具有美感。那後面“然”字,單獨列出來作何解呢?“然”指的是自由,自在,自性這樣的一種狀态。自性的性指的是本性,性格的性。也就是說道取法于自身,他就可以無為,就不會妄求,也沒有妄念,他就可以渾然天成,可以擁抱自在。
解讀完最後的四個字,現在我們倒過來解讀前面最開頭的四個字--有物混成。大家看到這個”混“字會想到哪一章?是不是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講道是由象、物、精、信所混成的。大家是不是也會想到第十四章?第十四章描述了道的三種狀态--微、希、夷,這三者他們是混而為一的。老子喜歡用這個混字來描述道,為什麼呢?因為道他實在是琢磨不透的,無法言說,也不可捕捉,更加無法區隔,所以他是混。
接下來的四個字,也有必要解讀下——先天地生。這四個字是不是也非常的熟悉呀?看到這四個字你是否會道德經的第四章,前面我們也解讀過的,叫做似萬物之宗,好像萬物的宗主。包括第四章,最後結尾處說到的象帝之先,似乎在天地之前就存在。這個帝不是指上帝,就是指天和地。包括道德經的第六章也講到過的是謂天地根,就是天地的根本之所在。可想而知老子認為整個宇宙,天地是道創生的,不是上帝創造的。
我想有必要、特别的、再次強調老子的偉大。先天地生這四個字,我們現在聽起來似乎很普通,然而,在這之前是非常之難得的,因為在這之前大家都是姓鬼神的。大家都認為,這個宇宙、天地,是鬼神所創造的。老百姓有點事情就老是占蔔、問鬼神!老子在這裡直接否定了鬼神說,也直接否定了上帝創造宇宙說。老子直接開天辟地的向世人宣告宇宙、天、地、包括中國都是道創生的,而我們也是活在道的懷抱中。
接下來的寂兮寥兮是語氣詞。“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是道的特性。再接下來的四個字——大、逝、遠、反,這四個字可以非常巧地描述道的特點或者說道的運動軌迹。他說大指的是道彌漫于宇宙,它創造了宇宙又無所不在,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内,并在于萬物内之于萬物,然而又超越于萬物。而逝指的是他不斷地流逝,永不停歇,反映道的運動的絕對性。接下來說“遠”,道流逝,遠去,無遠弗屆,無所不至,最後一個字叫做反指的是巡回往返。在宇宙四大之中人居其一。老子強調人為四大之一,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這是人類首次進入或者說首次達到高度覺醒的偉大标志,即自由、自在、自性。這是一次不朽的飛躍。人們要有自主性,方能與道、天、地并列為四大。在這四大之中,人不再是芸芸的衆生,不再是苦海無邊。而是隻要你能夠把握大道,你能夠合乎天道,你能夠認識天地,能夠認識自我,惟道是從,那麼最終我們人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甚至可以無往不利。
各位朋友,這個論斷是老子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提出來的。也就是說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老子就确定了人在宇宙中的重要性,以及人隻要遵循天道,他可以達到的高度,以及可以創造的奇迹。無怪乎,毛澤東會提出來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可想而知毛澤東在很年輕的時候,他就已經确定了心與道是合一的,或者說我們的領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悟道了,至少是接近悟道的。回歸到我們今天的主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原意是國家的興衰與每個人都有關,是每一個人的責任。這個邏輯聽起來似乎很緊密,沒有漏洞。然而,正是因為它與每個人都有關,是每個人的責任,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環境中,恰恰相反,沒有人願意主動去承擔責任,這第一點!第二點,既然人是可以創造奇迹的,既然人是宇宙中的四大之一,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夠承擔起責任的話,其實你有可能改變一切環境的,所以毛澤東他和我們的認知就不一樣!他說“天下興亡,我的責任”!
各位朋友,你有什麼感觸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