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是我國的四大古都之一,建都時間算的話是我國的第一大古都,長期是河南府的駐地。其實河南省名稱的确定就是舊來自于洛陽河南府,不過奇怪的是洛陽從來沒有做過河南省的省會,可能跟地理位置有關系,實在太偏西了。發展到如今洛陽僅下轄7個縣,不過仍然是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地級市 GDP第1名,而在1952年河南洛陽下轄11個縣,廣大的豫西地區都是洛陽專區管轄,曾經鼎盛一時!
明朝時期的河南洛陽河南府相當龐大,管轄範圍基本上是如今的洛陽市三門峽市以及如今歸屬鄭州的鞏義和登封,不過如今的汝陽隸屬于當時的汝州管轄。
清朝時期陝州直隸州長期作為一個地級的行政單位,大體上等于如今的三門峽市,而這一時期的渑池義馬,仍然歸屬洛陽河南府。
而等到辛亥革命之後,由于洛陽重要的地位,這裡成為河洛道的駐地,而這一時期也迎來了洛陽的鼎盛時期!下圖是1925年的河南省分道圖,當時的洛陽下轄19個縣,包括如今的洛陽市和三門峽市的全部,以及鄭州市的鞏義登封,平頂山市的臨汝,郏縣,寶豐,魯山。
而等到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後,開始建立省行政督察區制度,相當于如今的地級市或者地區,基本形成了如今的洛陽市的雛形。當時的河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區駐地在洛陽,管轄範圍基本上是如今的洛陽市加上鞏義和登封。不過這一時期原屬洛陽的渑池和新安,交給了如今三門峽所在的第11行政督察區。雖然以後渑池一度重新回歸洛陽,但由于這一階段的區劃,最終導緻了渑池徹底離開洛陽,将相和那段經典的典故此後和洛陽再也沒有關系了。
到了建國後的1949年,成立的洛陽專區,丢掉了登封和鞏縣,一個是洛陽少林寺從此改姓鄭州,一個是北宋皇陵從此離洛陽而去,再也沒有回來。失之桑榆,收之東隅,新安縣終于收回來了,下次給了一點小小的補償。
1952年陝州專區和洛陽專區合并,洛陽再次開始鼎盛起來,如今的汝州市也加入到了洛陽專區的行列,當時叫做臨汝縣。而此時洛陽專區的伊陽縣因為和宜陽縣讀音相同,造成很多不便,所以改成了汝陽縣。此後雖然有局部的微調,但是整個洛陽地區的格局基本沒有多大的變化,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這也是建國後洛陽能夠再度崛起的關鍵。
等到1986年,龐大的洛陽專區被撤銷,臨汝縣劃給了成立不久的平頂山市,三門峽和洛陽重新成為地級市,形成了如今的格局。雖然如今的洛陽市仍然管轄面積不小,但是登封和鞏縣、渑池的丢失确實對洛陽的影響頗深。而很多外地的遊客也對洛陽少林寺印象頗深,而對于鄭州登封時常感到大惑不解。
随着洛陽成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洛陽市的發展也重新成為省級層面上的重要事項,未來的發展依然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