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清明上河圖》,大家都知道,這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國寶級文物,中國古代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800多年來,後人對《清明上河圖》這一千古名畫的研究,數不勝數。
如果把《清明上河圖》放大10倍,看當時那個繁榮富饒的北宋,會發現什麼有趣的故事呢?
這樣一副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的巨幅畫卷,想要從頭至尾仔細研究透,實在是一件十分浩大的工程,但依舊有不少人沉迷于此。
畫中人物的服飾、路邊的小吃糕點,甚至就連店鋪的小雜貨都被人們拿來一一推敲琢磨,隻為還原當年汴京街頭的熱鬧,解讀當時的曆史、背景、各種故事。
然而,很少有人會想到研究畫中每一個人物的身份,甚至是姓名。
有一位格外較真的70後學者,曆經十年,通過各種史料研究,從畫中蛛絲馬迹出發,讓畫中的824個人物有名有姓地複活了,編寫了一本堪稱神奇的《清明上河圖密碼》,令衆多網友啧啧稱奇,很快成了全網熱銷書。
我們知道,《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是宋徽宗時期的翰林。
在那個時代,我國的人物畫主要是以宗教和貴族生活為題材。畫作大多為士大夫的孤芳自賞,極少關注百姓民生。
張擇端雖然供職于朝廷翰林院,卻用自己的筆觸,深入生動地描繪了城鄉生活的社會風俗,為了更好地表現汴京城的繁華,張擇端特意選擇了清明集會熱鬧的時節。
從甯靜清新的城郊到繁華熱鬧的城内街市,從汴河到汴河兩岸,房屋和樹木的繁多林立,都描寫詳盡。
《清明上河圖》畫了大量各式各樣的人物。而且,張擇端對每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情,都刻畫得非常逼真生動,全圖824位人物,每個人都有名有姓,佯裝、埋伏在舟船車轎、酒肆樓閣中。既見證了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的繁榮,也真實描繪了當時北宋城市的經濟情況,這也使得它具有了極高的史學價值。
既見證了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的繁榮,也真實描繪了當時北宋城市的經濟情況,這也使得它具有了極高的史學價值。
但《清明上河圖》又并非隻是簡單地描繪百姓風俗和日常生活,在表面繁榮背後,明線下交織着一條令人心悸的暗線,這其實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
張擇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宋、金、遼、西夏對峙并存的時期,當時的北宋已經像一位垂暮老人,内外矛盾日趨激化。表面的歌舞升平景象背後,隐藏着深刻的社會動蕩和危機。
在這種曆史背景下,張擇端創作曆史長卷《清明上河圖》,也含有向宋徽宗展現一些社會頑疾,進行勸谏的用意。
然而,宋徽宗隻是欣賞這幅畫作本身,并用自己獨創的瘦金體,寫下了漂亮的“清明上河圖”五個字。
這幅歌頌太平盛世的傳世名畫,畫完不久金兵就大舉入侵,殺人焚城,汴京城内大火三日不熄,北宋繁華一夕掃盡。
很顯然,《清明上河圖密碼》的作者在解讀的時候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翻開本書,在小販的叫賣聲中,金、遼、西夏、高麗等國的間諜、刺客已經潛伏入畫,824個人物逐一複活,隻待客船穿過虹橋,就一起拉開北宋帝國覆滅的序幕。
《清明上河圖密碼》以懸疑推理小說的方式,将這一切展現在讀者面前,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故事都精彩絕倫。
每個人都是一顆棋子,而每個棋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是真實到可怕的人心。世間女子,個個都是極美的,世間人心,個個都是深不可測。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模式,各成一體,簡直驚奇,真是一部鮮活的巨制。小人物和大故事繞成了一部大戲,事事皆相連,萬物皆因果。
《清明上河圖密碼》有哪些亮點,以至于受到廣大讀者熱捧?
可以看看部分讀者的留言:
絕對的神作,對曆史細節的把握非常到位,作者對北宋人物的服裝,言語,動作都有研究,寫作手法别具一格,以多線索同時進行最後彙聚的方式。
故事宏大,士農工商百姓貴族各個層面都有人物故事,事事串聯;詩詞功底不得不歎服,從引用到依據人物所做之詩詞,大都絕妙;人物細節和人性特點一覽無餘,個個鮮活;
雖然有衆多曆史考證作為依據,但《清明上河圖密碼》畢竟還是一本推理懸疑小說,這些人物的還原究竟是真的存在曆史依據,還是僅僅是打着“還原”的噱頭呢?
為了呈現盡可能真實的曆史細節和人物對白,冶文彪潛心研究宋朝的世俗風貌、貨币物價、日常生活和風土人情。
國寶《清明上河圖》過于珍貴,大多數普通人都無緣一見原貌,即便是高品質的複刻版也是難得。想要了解關于《清明上河圖》,也隻能從網絡渠道獲取一鱗半爪的信息。
但《清明上河圖密碼》提供了一個非常方便、有趣的、全方位了解國寶清明上河圖的途徑。而且這部書滿紙皆迷局,局中有愛有殺。
,